软件工程——个人总结

团队名称

   乐游计划

团队项目

  · 基于微信系统平台的运动会报名系统

1.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Enterprise Architect(各种用例图、类图绘制的软件)
   DW
   新浪云的共享sq
新浪云的在线编辑界面

2.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DW,ps cs6

3.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 语言:js、html、php
  · 平台:新浪云应用平台

4.我在这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的代码行数

  · 一千行左右

5.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新浪云应用的使用
  在DW生成排版的相关代码
  

总结与展望

1.自己在软件工程课程上的经验总结

1要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多尝试各种实现功能的方法总是有用的
2在学习新的内容的时候,找同学一般是没有用的,同学们也没学过,教程才是关键。
3与bier配合的过程中多交流失败原因能避免大家重复犯别人犯过的错。

2.对于下一届的学弟学妹的建议和告知

  多读一些适合初学者的内容,不要总是向大牛学习,不适合自己程度的内容先不要浏览  
组长要把每个内容都了解一下,提前确定分工,尽量不要当组长。 作业要提前交,好好准备。

3.《构建之法》团队合作的阶段,你们团队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哪一阶段?

  · 我们团队合作的阶段,软件开发流程属于敏捷流程;我们团队合作的阶段包括萌芽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创造阶段。
  ·在萌芽阶段:我们提出的项目被老师否决,做了分配的项目。
  ·在磨合阶段: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想法进行了交流,确立了开发流程。
  ·在规范阶段:分块完成各自的工作,进行整合,项目如期完成。
  ·在创造阶段:对作品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修复了一些缺陷,对页面进行了一些美化。
问题:
  • 1 效能分析工具代码注入既然已经影响了程序真实的情况还如何进行精准的效能分析?
  • 在书中31页中队代码注入的说法为:代码注入就是将检测的代码注入每一个函数中。在周中华写的 PE病毒初探——向exe注入代码里说到,代码注入会影响文件大小。
  •  答: 代码注入影响文件大小但是对效能分析样程序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在案,各个效能数据都可以被准确地记录,缺点是程序的运行时间会大大增加,还会产生很大的数据文件。效能测试、分析、改进、再次效能测试,凡事有利有弊很正常,不用太纠结这个。
  • 2 软件工程师写的代码中的bug由测试人员修改还是由软件工程师修改?
  • 97页中关于测试的说法和43页关于团队的大流程分工中有提到有一部分bug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关于测试人员的职能是只负责找出bug还是找出并解决bug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
  • 答:软件测试人员只检查有没有错误,bug由软件工程师修改。
  • 3 软件工程技术革新速度非常快,年龄的、学习能力下降的程序员的出路在哪里?
  • 书中51页职业成长中和324页关于IT行业的创新的说法中这个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华为前一阵子也在裁剪34岁以上的员工,这个行业到底是不是吃青春饭?编程天赋普通对编程没什么兴趣的人有必要从事这个行业吗?
  • 答:对技术不够热爱的最好不要踏入这个行业,比如我,毕业就转行,重脑力劳动使人快速衰老,程序员是个大前期的职业,几年前的土木和今天的计算机某些方面极其相似,今天的普通土木行业从业者已经丧失了议价能力,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留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
  • 4 目前大量的年轻人涌入IT行业,项目经理比普通程序员少很多,如果IT行业发展进入稳定的时期,不能再创造更多的岗位和更高的利润,海量程序员将何去何从?
  • 问题出处:书中49页职业之路、174页关于项目经理的定义、336页黄金点游戏中的赢者通吃和互联网行业的相似性,在嘀嘀打车没有完全获得市场的时候,神州和优步等三十余家相似的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嘀嘀打车取得完全胜利之后其它公司的程序员都去哪里了?各个能被IT行业整合的领域都被整合之后还需要多少程序员?177页中关于PM的分类很明显的看出项目经理比普通程序员少得多。很多公司都在研究自动生成软件的技术,如果技术成熟,海量的中年程序员要如何生活?
  • 答:互联网行业一旦过了快速发展期,后继的从业者成长的渠道就会变窄,我们同龄的程序员大多数都会拿着微薄的工资干到死。
  • 5 代码在本地及服务器上运行成功,但无法实现功能的原因在哪里?
  • 在257页功能测试中想到了这个问题,关于路径的问题书中也没有详细解释。
  • 答:通过写了一千多行代码,发现无法实现功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浏览器不兼容、云平台出问题了、账户余额不足、默认的预警级别过高等待。
  • 6 出现用户普遍不适应新版本的时候,相关人员如何处理?
  • 在234页中关于用户的第一印象的描述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从手机app百度贴吧去年某一次更新版本之后,因为不适应我就很少上百度贴吧了。
  • 答:一个软件对用户会有黏性,如果用户不适应这个问题可能短时间体现不出来,比如今天的百度贴吧,可能过个几年这个用户体验越来越差的软件就没人用了,百度搜索也应该用的人越来越少了。相关人员处理的不好。

 

posted @ 2017-06-24 22:40  1635095381  阅读(20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