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时遇到了两个自己

当我下车的那一刻,我整个人忽然没有了力气,并且心慌了一下,心跳忽然加速,脑袋开始出现膨胀感,这种似成相识的糟糕感觉再一次出现。我开始有点儿后悔一个小时前在球场上那兴奋的状态,就像同事口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今天打球像嗑了药一样激进,谁也挡不住。想着想着,各种不友好的场景开始涌现并且害怕起来。两次走进小吃店都无济于事,每次坐下我都赶紧拉着老婆陪我出来走走,视图分散自己胡思乱想的注意力,甚至一度走到了社区医院的门口徘徊,生怕自己扛不住了好直接进去看急诊。在社区医院附近自我开导了将近二十分钟后感觉心情稍微有点儿平复才打了个外卖回到家里。但就算回到家里,各种混乱的场景我还是无法挥去,此时此刻心里的理性和恐惧在猛烈斗争,理性试图尽量压制着我讳疾忌医的心态去释放我多年压抑在心里面的一块大石头(我从小打球偶尔会出现一种我无法解释的心跳加速现象,但基础体检并没有任何问题显示),而恐惧所做的事情却恰恰相反。理性告诉我,如果我这次选择了逃避,我过去所谓的成长和突破将被打得灰飞烟灭,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在我这个最“糟糕”的状态去了一个三甲医院解答我多年的问题。

其实我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做过了一些检查,包括心血管科,但医生只用了一张心电图和一句“规律生活很重要”的话把我给打发了,并没有通过我认为需要做的深入检查来排除我的这个心头结。其实我心里隐隐约约地知道这个结不在于检查,更多在于自己的内心。深夜的医院跟往常一样并不算安静,我哆哆嗦嗦地排了个约二十分钟的队才轮到我检查,而这次检查确实比上一次多了个几百块的心肌验血检查。花钱消灾的心态在这个时候演绎得淋漓尽致,正常的结果也让我得到了一种“重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在我等待结果的两个小时里同时让我遇到了“骄傲”和“急性”的自己。

骄傲的自己

今天的这种“亢奋”我觉得并非偶然或者打球状态良好,而是自身的“骄傲”掩盖了我的“理性”,让自己的狂妄自大显露无疑,而这一切都完全是有迹可循的。

对比2017,我在2018的开始略显自信,自信是因为我自身的一些“觉悟”让我明白了一些事和情,自信确实让我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乐观和想象。但我通过对自己过去的反复回放,我发现“春茗”过后,不知名的过度自信让“骄傲”的萌芽开始“暂露头脚”,随后甚至在我的随笔《我们需要这样一个“面试官”》中原形毕露。我自己写文字是有一套硬性原则,那就是“必须以第一人称的故事角度去写和分享”,因为这样才能确保我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自己所经历和反省,就不会浪费自己的每一个文字去思考不是自己该思考的东西,更不存在任何评价和侵犯。我十分幸运我能掌握人生财富的两大挖掘机——"读”和“写”,它们让我找到了美好人生的“捷径”,并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去触发身边每一个人的主动性思考,因为“给予”同样是我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拥有“先进的武器”是好事,但被不正确的思想控制着却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想着想着,坐在急诊室的我再次慌张起来,立刻打开手机把《“面试官”》给删除了。虽然文字不在,但我那骄傲的本性还在,而且一直都在,谁也删除不了。“读”和“写”确实让我坚信“所有非物理性事物必须经过自己思考才能进入大脑来修正自己的潜意识观念”,事实上,人类就是“懒惰”的动物,喜欢用“惯性思维”去判断,因为思考太费劲了。人真的无完人,无论原则性多强,还是有那么疏忽的一刻,别人也没有提醒的义务,能靠的只有自我认知,而且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想,我目前也只能用这样的心态好好地跟我的“骄傲”相处吧,为了让自己“永无止境”这个事实,我还需要好好跟我的“急性”聊聊。

急性的自己

 无风不起浪,没有“急性”的这个风,又怎么会“骄傲”的这个浪呢。说起这个风,它从小就一直跟随着我,从我甚至从我女儿这点开始,都能找到“急性”基因的存在,特别是我母亲的这条遗传分支。其实从去年医生建议我“规律生活”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每晚必须10点前睡觉,因为医生告诫了我这个被自己忽略的“坏习惯”,我十分感恩。发现问题而不执行是我最不能容忍的态度,所以我此后每时每刻都带着这份“忠告”督促自己每晚必须10点前最晚也不能超过11点甚至最坏不允许12点后睡觉。但事实却是,我自己感觉并没有太多的改善,睡眠质量还是那么差,身体还是那么疲惫,导致了今天医生再次给出的“疲惫绝不可激烈运动”的严重警告。其实这个“严重警告”就是我的理性鞭策着我来医院寻找的一个思考触点,为什么严格执行上一次“忠告”我还是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变本加厉。带着这个问题我遍历了过去的字里行间,其实也不难发现,这一切都是我的“急性”潜意识在捣蛋。或许是因为我先前发出了“专注让时间更有意义”的口号,按逻辑分析,“专注”是过程,“意义”是结果,但我自身却忽略了专注是一个永无止境持续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意义”更是一个跟专注并行存在的长期结果。我想就是因为这种错觉把我的“急性”给释放了,让它打着“让时间有意义”的旗号名正言顺地控制了我的行为,把我的生活“任务化”了,为的就是迫切地赶往“意义”的彼岸。这就不难发现我为什么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焦虑旋涡,试问一个带着任务生活的人如何能确保心态与思考的良性循环。

 

自我认知过程

 看完急诊已经是凌晨1点了,我又违反了我先前定下晚上10点前必须睡觉的规定。但我十分庆幸这次“叛逆”的行为,否则我永远意识不到晚上10点前睡觉的背后隐藏着这么一个天大的秘密而更加睡不好。欲望是我们最基本的人性,在欲望的驱动下我们会不停地去加强自己的智慧和修自己的观念,希望能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从而让自己持续站在幸福感的高点。因为驱动需要燃料,而我们的燃料是由“智慧”+“身体”组成的,“身体”不是线性增长的客观因素决定了我们要持续增强我们“智慧”指数增长的动力,但“智慧”的增长幅度是离不开“身体”的支撑,这是铁一般的道理,但如果我真懂的话就不会出现今天的这一幕了。“线性曲线”更多是一种“理性”抽象,如果我们再靠近曲线去观察,不难发现,其实线性曲线的背后就是由一个个波动的离散小点抽象而成的,而这些小点才是我要真正面对和寻找的真实。想完之后也确实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我应该坦然接受这只是一个“正常”的自我相处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仅此而已。在企业中我强调了“让我们保持信息深度对等的状态下在同一平台上发挥各自职能的主观能动性朝着我们共同的目标一起前进”,如果把这句话放到个人层面,让我们不同的自己站在同一身躯里保持信息的对等性,这不是同等道理吗,看来我真是愚蠢至极啊。

 

posted @ 2018-04-03 14:41  wc的一些事一些情  阅读(31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