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没变

 

      早上的一场面试,偶遇了以前一起IT培训的同学(我面试,他应聘),随后的面试就变成了我们相聚的时间。吃饭时间差不多,二话不说立刻下馆子。相聚期间难免会畅聊我们过去啃爹的培训经历(培训期间,机构倒闭,最后理赔大半学费走人)和同学之间的现状。

 

      从看到简历姓名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是他,因为他名字相对独特,同名几率不高,还有他那独特的潦草写法。我立刻走过去小接待室跟他“滴血认亲”,果真是他。“你没变”,这是我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当然,除了名字。他很惊讶地看着我,数秒内才回过神来,“原来你在这啊”,我心想,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还在努力地回想我的名字。那也是,我在他眼中的变化确实很大,至少下馆子期间,他说了三遍“你变化真的很大”。外表上,我瘦了。内心上,我变了,可能变成熟了。这几年下来,我也感觉我自己变了,加上老同学的肯定,我好像真的变了。最后的“面试”结果是,他应聘了。两周之后我们将“再续前缘”。

 

      “毕业五年后同学们的差距不在于薪资,而在于思想”。在当下,IT行业可是卖方市场。想当年我们本科毕业生的薪资大概就3500左右,拿到3500的offer在班里已经可以很傲气了。今年的毕业生,5000还得回家考虑个几周。6000勉强能给你个两天后答复。当然,如果他们可以拿到这样的offer,也是他们的本事,生于逢时。我每每面试完,都会感叹一句,看来,真的变了。当然,我的那位“老同学”的薪资,也在我之上,毕竟他也在站在当下的卖方市场上,不能以自己这样的“老员工”去看待了。

 

      刚开始下馆子聊天的时候,我们都相互透露的对方的薪资,他跳槽前的薪资都比我高,我说没关系,你来了我们公司,一样可以给你价钱,那怕比我高一节,那是你的本事。他很惊讶的看着我,“你的薪资在这水平,真的算低了”。面对他的疑惑和顾虑,我只说了一句,“多余的钱只会让自己干一些多余的事情”。随后,我们就进入了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探讨。饭后,他说了今天的第三次“你的真的变了很多”。

 

      下午,碰巧的时间和地点,让我再次约了今天的第二位老同学吃晚饭,这位老同学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毕业后也好几年没见了,偶尔的丝连还是靠朋友圈的相互点赞。只不过碰巧的评论让我知道了他的工作地点和今晚的相聚晚餐。通过他口中所知,我们班上做技术的,就那么几个。更让他这几年不惑的是,为什么我会走上技术职业。在以前读书时期,稍微有点技术底子的都是班上的佼佼者,证明上课认真。为什么我这个永远倒数前三的会做技术,所以这令他很迷惑。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为什么你选择做技术。而我只能调侃的说“码农最适合屌丝”。

 

      面对这位大学同学,我真的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大学时代的我,跟早上那培训同学说的,却好相反,我一点都没变,他还是那个叽叽咋咋的他,我还是那个屌丝的我。我跟这位大学同学相互寒暄最多的还是“你一点都没变”。

 

      到底我变了还是没变,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好解释:

 

      面对母亲,我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面对老师,我永远都是那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面对老朋,我永远都是那个曾经一起“出生入死”过的战友;面对同学,我永远都是那个非主流般的屌丝……

 

      不同阶段环境造就不同的我,就像张国荣所说,“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posted @ 2015-07-17 11:00  wc的一些事一些情  阅读(448)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