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3】自卑和悲观是有区别的

08:10

昨晚9点的高铁,来到孩子身边已经超过凌晨了。她已经在外婆家玩了两个星期了,是时候要接回奶奶家了。对于女儿来说,哪里都无所谓,只要有吃的和玩的都能行。一个如此“简单”的孩子,心里充满的只有快乐和快乐。

 

“成功的生活需要大部分时间的乐观和偶尔的悲观。轻度的悲观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乐观使我们的生活有梦想、有计划、有未来。”

                                                                    ——马丁·赛里格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可以不去跟身边的人对比。因为没有背景、现在和未来都一样的人。这种对比出来的虚荣或自卑对自己生活幸福度的杀伤力很大。别人家孩子或别人家父母毕竟不在自己的把控范围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外部环境的人,是不踏实的,各种扭曲的人生观念会形成。

 

我自认为我并不会去对比,别人的事情,那是别人的事。自从看完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后,更加坚信:

“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

                                                                     ——安兰德

 

“人是观念的产物”,自己的任何一个行为动作都是观念的驱动。包括我写的现在这些字。当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大大地降低了我实践的障碍。得到一个好的观念,通过自身逻辑的判断以及身边各种年龄层次的现象作为参考,让自己实践起来并不难。就像我写,别人以为我在坚持;就像我运动,别人以为我在咬牙;就像我看书,别人以为我在装B;就像喝茶,别人以为我很闲。其实,这已经是我默认观念在驱动着我的生活,这是我生活的主轴线。我自身的满足感多多来源于此。把自己的满足寄托在完全可以主动掌握的自己身上,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大大地降低了我依赖于从“生活对比”或“工作中认可”两者当中寻求的虚荣和满足。

 

你知道吗?这样的我真的可以做到让自己闻到春夏秋冬的味道,并非常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持续积累自己的竞争力。我不知道这究竟是不是自己自信的来源,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专注。

 

但,我刚刚说到了一个词:“大部分”。剩下的那小部分确实偶尔让我产生困惑和悲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马丁·塞利格曼所说的“轻度的悲伤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但我隐约感到这一小部分是各种漏网之鱼渗进了我的脑袋,让自己在内部形成了隐性的对比。

 

我说的漏网之鱼就是各种“表象逻辑”,例如有钱人的生活都过得很舒服,就因为保时捷女可以随时违规还可以动手打人;又或者四代同堂的家庭大合照让我觉得他们家族肯定很美满和幸福;别人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或不信任,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别人是对的。

 

如果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我的那小部分绝不是马丁·塞利格曼所说的“偶尔悲观”,而是自己观念的不扎实或有小部分冲突而造成自己内部一些“不正确”的对比而产生的自卑。为什么说写可以让我得到满足感,如果我不写,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到底长什么样。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会让自己更加清晰,而不用依靠各种外力如酗酒、投机、沉迷来掩饰和压抑自己的各种观念扭曲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痛苦。

 

“人越多了解事物的因果由来,他就能越多地掌握事件的后果,并减少由此而来的苦楚。”

                                                                        ——斯宾诺莎

 

已经连续好几个星期了,我的同事们连续加班加点地奋战在一线。身心疲惫固然少不了。有的同时说,这点加班对以前来说还是小菜一碟;有的同事说,没事,他能扛着。其实,我并不担心这些加班能他们怎么样,而是在顾虑他们在这些困境面前收获得不够多。来吧:

“当你努力开拓自己的道路时,就能够帮助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开拓出自己的道路之前,你帮不上任何人的忙,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得上你的忙。”

                                                                        ——铃木俊隆

posted @ 2019-08-05 11:09  wc的一些事一些情  阅读(3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