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依赖于自身的一个学习“态度”。以自己为例子,我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认知的人,因为我渴望对自己人生的“主动性”,我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我需要掌握各种“思维模式”来增加对自我的理性认知,从而提高自己更加“主动”的可能性。带着这样一个心态去学习,我就很容易“入戏”,并不会感到厌倦,而且持续在自己身上学以致用。“设计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在设计领域它还是我们在相互分享交流的一种共通规范性语言,在我们相互分享理念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开源的代码上使用这种“共性规范”更容易让大家对这种抽象思维的理解,大大降低了代码之间的沟通成本。
【学习建议】
越高级,越抽象;越抽象,越基础;越基础,越忽视;越忽视,越浮躁......强烈建议自己系统性地结合实践(Java设计实践)亲自行动看一遍,写一遍,画一遍。
“创建型”设计模式
1、单例模式(Singleton)
【模式定义】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案例场景】
● java.lang.Runtime#getRuntime()
2、构建模式(Builder)
【模式定义】
主要用来简化一个复杂的对象的创建。
【案例场景】
●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
● java.lang.StringBuffer#append()
● java.sql.PreparedStatement
3、原型模式(Prototype)
【模式定义】
当创建给定类的实例的过程很昂贵或很复杂时,就使用原型模式。
【案例场景】
● java.lang.Object#clone()
● java.lang.Cloneable
4、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模式定义】
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案例场景】
● java.util.Calendar#getInstance()
● java.sql.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 java.sql.Connection#createStatement()
● java.text.NumberFormat#getInstance()
5、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模式定义】
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接口,但由子类决定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子类。
【案例场景】
● java.lang.Proxy#newProxyInstance()
● java.lang.reflect.Array#newInstance()
●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newInstance()
● java.lang.Class#forName()
“行为型”设计模式
1、策略模式(Strategy)
【模式定义】
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案例场景】
● java.util.Comparator#compare()
●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
● javax.servlet.Filter#doFilter()
2、状态模式(State)
【模式定义】
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
【案例场景】
● java.util.Iterator
3、命令模式(Command)
【模式定义】
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来参数化其他对象。命令模式也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案例场景】
● java.lang.Runnable
4、观察者模式(Observer)
【模式定义】
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这样一来,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时,它的所有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案例场景】
● java.util.EventListener
● 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
5、迭代器模式(Iterator)
【模式定义】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内部的表示。
【案例场景】
● java.util.Iterator
● java.util.Enumeration
6、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模式定义】
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案例场景】
● java.util.Collections#sort()
● java.io.InputStream#read()
7、访问者模式(Visitor)
【模式定义】
当你想要为一个对象的组合增加新的能力,且封装并不重要时,就使用访问者模式,主要意图是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
【案例场景】
● javax.lang.model.element.Element & javax.lang.model.element.ElementVisitor
● javax.lang.model.type.TypeMirror & javax.lang.model.type.TypeVisitor
8、中介者模式(Mediator)
【模式定义】
使用中介者模式来集中相关对象之间复杂的沟通和控制方式。
【案例场景】
● java.util.Timer
●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execute()
9、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模式定义】
当你想要让一个以上的对象有机会能够处理某个请求的时候,就使用责任链模式。
【案例场景】
● java.util.logging.Logger#log()
● javax.servlet.Filter#doFilter()
10、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模式定义】
使用解释器模式为语言创建解释器。
【案例场景】
● java.util.Pattern
● java.text.Format
11、备忘录模式(Memento)
【模式定义】
当你需要让对象返回之前的状态时,(例如,你的用户请求“撤销”),就使用备忘录模式。
【案例场景】
● java.util.Date
● java.io.Serializable
“结构型”设计模式
1、装饰者模式(Decorator)
【模式定义】
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若要扩展功能,装饰者提供了比继承更有弹性的替代方案。
【案例场景】
● java.io.BufferedInputStream(InputStream)
● java.io.DataInputStream(InputStream)
● java.io.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2、外观模式(Facade)
【模式定义】
用一个简单的接口包状一组组件,接口,抽象或是子系统。
【案例场景】
● java.lang.Class
● javax.faces.webapp.FacesServlet
3、适配器模式(Adapter)
【模式定义】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让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合作无间。
【案例场景】
● java.util.Arrays#asList()
●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nputStream)
● java.io.OutputStreamWriter(OutputStream)
4、代理模式(Proxy)
【模式定义】
为另一个对象提供一个替身或占位符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案例场景】
● java.lang.reflect.Proxy
● RMI
5、组合模式(Composite)
【模式定义】
允许你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现“整体/部分”层次结构,组合能让客户以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以及对象组合。
【案例场景】
● java.util.Map#putAll(Map)
● java.util.List#addAll(Collection)
● java.util.Set#addAll(Collection)
6、桥接模式(Bridge)
【模式定义】
使用桥接模式不只改变你的实现,也改变你的抽闲。
【案例场景】
● JDBC
7、蝇量模式(Flyweight)
【模式定义】
有效率地存储大量的小的对象。
【案例场景】
● java.lang.Integer#valueOf(int)
● java.lang.Boolean#valueOf(boolean)
● java.lang.Byte#valueOf(byte)
● java.lang.Character#valueOf(c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