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为什么我们常说很多时候一定要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明白?
1、亲身体验。亲身经历一个负面事件带来的情绪反应比看着或者挺火别人遭遇一个同样的事件感受到的强烈得多,形成的情绪记性也往往更持久。
2、别人口中的故事。别人口中的故事也许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难免受到他们自己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偏见,也许自己亲身经历同样的事情和他们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3、世界的复杂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人类天生有一种寻求确定性的需要,以及控制周遭的小世界的需求。我们总是希望听到“你只要这样这样,以后就一定能够那样那样”这类窝心的话。然后与我们的控制错觉相反,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因素是不确定的,除了自身的因素比较可控之外,外面的基于因素几乎完全不是能够控制或预测的。我们最多只能做好头脑准备,尽量不错失机遇。也正因此,你几乎永远也听不到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告诉你“你只要......,就一定能够.........”,因为成功并不是仅取决于个人因素的。个人因素往往只是成功的一个既非充分也非必要的条件,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无须悲观,因为毫无疑问,改善个人因素的确能够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
4、别人的道理,自己的故事。
5、天性。
6、习惯。我们常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习惯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到一番很有道理的话,但没过几天,发现自己已变回原来的老样子了。甚至于自己在一次困境中领悟出了一些很重要的道理,决定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不再犯以前犯的错误。然而,当真正遇到下一个情况的时候发现自己无意识的犯了同样的错误。
但是,真实情况是就算我们亲身经历了也不一定明白。
1、没有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错了,结果正确也不代表方法一定正确。
2、由于我们有各种各样系统的认知偏见,我们经常对事情做出错误的解释和归因,有时甚至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情上,很多成功者自己的总结都不靠谱,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也难以对自己成功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倾向:将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耐。
3、情绪系统。我们之所以强烈地依赖于需要亲身体验一个负性事件来学习,是因为我们平常的决策强烈地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
不需要亲历也能明白——理性的力量
我们对于事情的思考深度常常是不够的,在浅层次的思考了之后,如果我们的情绪系统已经给出倾向或感到满意了,那么很少有人会继续深入的思考事情的另一面,而开始转向着手行动。这种匆忙的态度往往是失败的起源,在碰壁了之后,我们被动地“让事实告诉我们”某方案是行不通的,让事实代替了我们进行思考和推理,我们从失败中获得了信息,知道了为什么之前的方案是不恰当的,这就是一些时候我们以为要亲身经历才能明白的原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我们都只能“做了之后才发现.....”,人类最强大的能力就是社会学习——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人类最强大的另一个能力则是归纳和推理
我们可以理性的思考、权衡各个选择的利弊,而不仅仅满足于情绪上的判断。尽量去让我们大脑中假想的角色去经历虚拟的失败,从而避免从现实中碰一鼻子灰。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走得越稳。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
直到实在没法事先知道答案(你所面临的问题是任何前人都没有探索过的),才必须亲自探索,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再是在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探索者、创新者,因为我们站在了别人的肩膀上。
尾
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否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往往是这类人能够迅速走在别人的前面,在别人跌倒的地方跳过去。而不是将别人越过的泥潭再踏一遍。
在一个信息社会,所有人的经验教训,所有人的知识已前所未有的速度,已互联网为媒介传播开来,不管我们关注什么主题,总能迅速找到一堆书、论坛、网页,然而能否从中获取知识,避免做别人做过的俯卧撑,就看你有没有一双能够辨识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心智,否则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永远只能是打酱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