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层次组织

OSI七层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对应网络协议

地址

用户支持层:袁旭不相关软件系统的互操作

应用层

 

 

 

 

  应用层

 

 

 

HTTP/SMTP/FTP/DNS/SNMP/TELNET

 

 

 

专用地址

表示层

 

会话层

  连接上下

传输层

 

传输层

  TCP/UDP/SCTP

端口地址

网络支持层:处理数据传输的物理问题

网络层

 

网络层

IP/ICMP/IGMP/RARP/ARP

逻辑地址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物理地址

物理层

 

.服务&协议:服务--->同一设备不同层次之间   协议--->不同设备同一层次之间.

.对等过程

.层间接口:数据在不同层次之间传递都是通过相邻两层的接口来实现的,每一层的接口定义了该层必须要向上层所传递的信息和服务.

.层次组织

.数据传递&分组

1.由高层向底层传递数据时,每一层数据可能被加上相应的头部(header)或尾部(trailer),通常只有第二层加尾部,当数据经过物理层时被转化为电磁信号,并在物理线路上传输;

2.由底层向高层传递数据时,对应层次附加的头部或尾部就会被除去,并执行相应动作,到达第七层时,报文转化为应用层的格式.

.各层次功能

OSI模型

功能

*

应用层

提供用户接口和服务支持

负责向用户提供服务

 

表示层

是两个系统之间交换信息的语义和语法

负责翻译/加密/压缩数据

 

 

会话层

网络的对话控制器,建立和维护以及同步通信系统间的交互操作

负责对话的控制和同步

传输层

负责报文在进程间的传递(进程是主机运行的应用程序)

网络层

负责将各分组(packet)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数据链路层

将传输通道变成可靠的链路

负责帧从一跳(节点)到下一跳(节点)的传递

 

 

物理层

包含了物理介质传输位流(bit steam)的必需功能

负责位(bit)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传递,不对数据做任何改变

物理层:

  1. 接口与介质的物理特性:
  2. 位的表示:编码
  3. 数据速率:传输速率(transmission rate),每秒发送的位数
  4. 位同步:收发方的时钟同步
  5. 线路配置
  6. 物理拓扑结构:网状结构/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总线结构
  7. 传输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数据链路层:

  1. 成帧:将来自网络层的位流划分成称为帧(frame)的已处理数据单元
  2. 物理寻址:

(1) 同一网络不同系统:在帧的头部添加收发双方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2) 不同网络:在帧的头部添加发送方和连接下一个网络的设备的物理地址

  1. 流量控制
  2. 差错控制:尾部
  3. 访问控制

网络层:

  1. 逻辑寻址:头部
  2. 路由选择

传输层:

  1. 服务点寻址:头部包含服务点地质(端口地质)
  2. 分段和组装:编号
  3. 连接控制
  4. 流量控制
  5. 差错控制

会话层:

  1. 对话控制:半双工/全双工
  2. 同步:检查点(同步点)

表示层:

  1. 翻译:不同系统编码方式不同,表示层采用公用的编码方式
  2. 加密
  3. 压缩

应用层:

  1. 网络虚拟终端
  2. 文件传输/访问/管理
  3. 邮件服务
  4. 目录服务

 

七. TCP/IP协议簇

 

层次

协议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TCP/IP不定义任何协议

 

 

 

 

 

 

 

 

网络层

网际协议(IP):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协议,其传输的数据称为数据报(主机到主机)

地址解析协议(ARP):连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允许主机在仅知道物理地址的情况下寻找因特网地址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主机和网关所使用,用来向发送方通知数据报所发生的问题

因特网组报文协议(IGMP):将一个报文同时发送给一组接收者

 

 

 

 

传输层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进程到进程的协议,将端口号/校验/差错控制/信息长度添加到来自上一层的数据中

传输控制协议(TCP):可靠的面向连接点流传输协议,,传输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将数据流划分为片段并分配序号(用于接收后重组)

流控制传输协议(STCP):对较新应用提供支持,结合UDPTCP的最好特点

 

八. 寻址

 

 

 

地址

物理(链路)地址

物理层

wanlan定义的结点地址,包含于数据链路层的帧中,是最低级的地址;其长度和格式可变,大多数局域网使用48(6字节)的物理地址,被写作12个十六进制数,每个字节用冒号分隔

逻辑地址

网络层

与物理网络无关,唯一标识了两台主机,32为二进制数组,8位用小数点分隔,转化为十进制数(网络标识,主机标识)

A: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

B:第二段号码为网络号

C:第三段号码为网络号

D

E

端口地址

传输层

不同进程中被进程被赋予的不同标识符,长度为16

专用地址

应用层

某些面向用户的专用程序被设计为专用地址

 

##寻址过程中,跳到跳时,物理地址改变,逻辑地址不定!!!

posted @   wasua  阅读(33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