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北人,在北京生活几年了,发现东北话和北京话中很多土话都一样,但是也有一些纯土话,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音,不过说出来大多数外地人听不懂,典型的如:三九天在道牙子上打出溜滑,把玻璃盖卡秃噜皮了,好了以后结嘎巴了,整的我贼痒痒(您自己猜猜是什么意思吧)
其他的内容在网上查了一下,并转帖过来。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來,但还是有很多来源于滿語的词汇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別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这里为大家搜集到部分来源于满语的东北方言及北京方言。
埋汰:脏
磕碜:不好看
疙瘩:地方
掰眵:baichi,和人理论的意思(我们常说:“你别和我掰眵了,我一定是对的”)
玻璃盖:膝盖
嘎拉:贝壳
贼:Very
撩臊:挑衅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我妈小时候学玩的东西)
恩那:是、对、好(在哈尔滨没有人这么说,只有在周围的农村会这么说,东北其他的一些地方也会这么说)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前两天刚听家里人这么说的)
膈应:使反感(一般会说“你可真膈应人”,就是就你真烦人,呵呵,其实有很多小女孩是说反话哦)
赶趟:来得急(曾经有一个北京人问我:赶趟是来得急呢,还是来不急呀?)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 (超市里就有卖的)
白:来源于满语baibi,意为“徒然”、“空”(我们经常用说“今天白折腾一趟”)
嬤嬤: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以前我爷爷也说这个词,不过他的发音是:nene)
剋扣: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哈喇: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在东北就是这么说的,不知道北京怎么说)
勒勒: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現转意为“空谈” (一般都会说“你在那儿瞎勒勒什么呢”)
抹挲: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磨蹭: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撞克: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咋呼: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現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胳肢: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哨叨: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馬步行不稳”,转意为“轻佻、不稳重”
挺: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剋: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意为“批评”
敞开儿: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块儿亮: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摘歪: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閃身让開”、“歪”、“斜”、“斜靠”。(东北话读成:zaiwai)
该漏: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得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磨即: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duo
个色:东北方言,,來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称葛路(我觉得用英文解释的更清楚:doing something in a different way, which is not common,and not good)
额吝 : 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满洲方言,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來自满语,波纹的意思(东北话叫“和勒(hé le)”,可以用来形容小朋友尿了床之后 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