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脑终于修好了,正好可以看世乒赛决赛了。发自于导员要写学习感想,有一些想法。
高考对于中国意义不用说了,高考所暴露的问题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都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相关部门也在努力。一些专家学者,政协委员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高考面向的主要对象的“考生”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高考的一考定终身性质我并不认为是高考的症结所在,因为总体上来说,高考是比较公平的,大部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有一些人是没有发挥自己的水平。在没有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的人中大部分人是在自己的平时水平上有小幅度的改变,还中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自己的综合素质上不过关决定的。从这个方面来看:高考是比较公平的,至于用平时表现分或者是自主招生,保送什么的。只要他们处于进行高考的利益竞争中,必然要被聪明的中国人以各种方法破坏规则,而考试以分数定输赢的方法经历了数千年的检验相对来说漏洞比较小。 在我看来,高考最重要的是应该进行试卷内容的改革。既然高考是选拔大学生的考试,而考试所得到的结果又不是我们想要的人,或者是想要的人,但不是想要的状态。那我们就需要从考试本身来变革,说实话,自己感觉高中时接触的题是有点太SB了. 语文,一个成语,90%的人都是那么认为,那么用的。甚至有些专家学者甚至新闻都是那么用的。就因为几个**委员会的几个老头研究一下,所以那个成语必须这样用。读音也是如此。大家都这么读,那个几个专家就非要那么读,这有意思吗?当今世界上最牛的语言—英语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规则,但是英语发展的却很好,被全世界人民广泛的使用,生命力很强,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通常只是被人们看成牛人的代表。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本没有标准,如果情况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定义一个标准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可是如果大部分人都要这样的理解,你却规定成另外一个意思。从当今科学界的新标准的产生来看,一般是大部分采用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成为了标准,例如刚刚结束的下一代DVD之争。可是我们的语言的规定却是明显的反科学的,特别是我们考试中出现的都是大部分容易理解的和**专家规定的不一样的东西。还有就是语言只是工具,思想性应该减弱。不应该禁锢人们的思想,否则只能是变相的文字狱。更重要的是,不可能通过学习语言来达到改变人们思想的目的。我认为语文考试可以借鉴英语的一些经验。 对于数学物理而言,我觉得我们中国学生太牛了,见过了各种各样的题目。在与各种题目的长期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知识。即使没有学会的话,也应该记住了。我认为题目本身在推动学习水平发展的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恶性竞争。我认为我们工科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快速学习的能力。而题目把我们引向了获取知识的方面。却忽略了快速学习的能力的培养。,高考偏重的是第一种。我感觉,在高考中真正取得高分的同学,他们的这两方面的能力都还是不错的。但是在选拔中间分数段的时候,记得我们高中班主任说过:“你就是再笨的人,只要你肯努力,复习一年,也一定能达本科线。”由此可见,在选拔本科层次的大学生的时候,智力水平基本不会对你有限制。这样的选拔还有意义吗?也就是说,你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即使很弱的话,也没有问题。还有就是快速学习的能力相对来说比目前知识掌握程度好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他们本来应该是掌握学习精髓的人,却在选拔人才的考试中占据了劣势。 现在我们也可以看见高考中也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的对新的东西的理解能力,但是速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限制这方面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出题难度太大了。普通的试题,随便几个老师或者专家通过自己的经验都可以出N多,但是要是想考查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话,这个就比较难了。什么样的题目能考查到学生的能力?题的核心是出题的人。要想改革,首先要有敢于牺牲,敢于犯众怒的精神。还有就是,创新精神,创新不是加减法。现在高考中出现的题目大多依然是加减法。要想发现新的模型确实也比较困难。在加强这方面努力的同时,我们可以加强新知识在试卷中的比例,既然是新知识,就够新,不要让别人有机可趁,形成新一轮的恶性竞争。还有就是速度,变革的速度要快。这个即使这个东西对社会的影响这么大,就要速度变化(可以考虑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所以说速度变化,是因为这种方式似乎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人们授受的。 综上所述,好像我的想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posted on 2008-03-02 19:21  六月的星期天  阅读(1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