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中的献血行为传染研究》
作者:王世龙
期刊: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对象:献血行为的传染研究
这里从四个维度入手——①献血行为传染效应验证、②行为传染距离测得、③网络结构特征制约、④情景效应交互作用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综述血液捐献行为和行为传染相关成果,对行为传染的类型、规律及特征进行总结,对行为传染的因果推断之处进行评价分析,主要在于提供理论支撑,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 ✔️
(2)田野实验法
采取真实场景与刺激,运用不上
(3)访谈法
线下访谈,利用采集的数据,绘制朋友关系网络结构图,并进行统计检验分析,测定献血行为在社会网络中传播的关系距离和解析其传染距离,运用难度较大
(4)系统仿真法
分析在小世界网络结构下,个体献血行为沿网络结构的传染规律。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发现和检验复杂网络结构下的献血行为传染机理,包括献血行为的网络结构传染特征、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与献血行为传染的关系、以及强弱连接对献血行为传染的影响 ✔️我的视角:若在BA无标度网络结构下呢?或者混合网络结构下呢?
(5)情景问卷
通过情景问卷的方式,采集献血行为倾向数据,分别探究空间距离情景、正负从众情景与献血行为传染交互作用下的献血行为倾向。✔️在现有技术支持下,可采用百度智能云下的文本情感分析。
研究路线图:
学习笔记记录:
1️⃣行为
不同的文献对行为都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中,作者从三个领域分别分析行为是什么?并得出共性和差异。
在生物学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应对内外部环境刺激反应所做出的满足个体或群体存、成长及繁衍一切反应总和(Levitis et al. Behavioural biologist do not agree on what constitutes behavior. 2009)。生物学领域的行为,以环境和动作为基础,强调行为的生物功能和适应意义,并从进化角度重视文化传递对后天习得行为的影响作用。
在社会学领域,行为指人类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物质条件下,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体系制度、文化传统、个人观念等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属性特征以及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做出的能动反应。(Minton and Khale. Belief Systems, Religion,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2014)。社会学领域的行为,为广义行为的界定,它不仅强调行为的表征,也强调行为的生成过程;它既指出了环境刺激所带来的影响,也肯定了人的主观因素所发挥的作用。
在心理学领域,行为则是人体组织对外界刺激所产生和发生的反应。不同心理学派对行为的界定存在着分歧,一类观点认为行为是人及动物对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贾红英.环境控制与行为养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2004);另一类观点则认为,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由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车文博.西方心理学.1998)。前者观点更接近于生物学领域的行为界定,后者观点更接近于社会学领域的行为界定。
共同之处:外部环境刺激引发了行为。
差异之处:行为是环境刺激下具有生物适应意义的能动反应,还是主观因素支配下应对环境刺激的外部活动?
本研究下的行为定义:行为是具有生物适应功能且受人类主观因素作用下的外显活动。
2️⃣行为传染与行为传播的异同
从本文中,作者得出:
行为传播和行为传染均是一种在群体中所形成的行为扩散现象,但行为传播不关乎扩散的方式和原因,行为传染则关乎扩散的方式和原因。行为传播的扩散方式可以是一对多的扩散,也可能是多对一的扩散,也可能是一对一的扩散;行为传染的扩散方式为一对一的扩散。就行为传播的形成原因来看,行为传播可能源自于行为传染效应,也可能源自于同质化选择性聚集,即虚假扩散带来的行为传播现象,也可能来自于背景因素,如环境刺激引发了多个个体形成相同的行为,呈现出群体内行为传播现象;行为传染的形成原因则是源自于:行为间交互作用下的引发效应,与背景环境因素无关。
在进行研究时,注重行为的传染or传播,是两个不一样的角度。当然,这就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可以运用传染病模型研究某一传播现象。
3️⃣献血行为的传染阈值界定
作者借鉴(Klein et al.Contagion of habitual behaviour in social networks: an agent-based model. 2012)中的研究成果中的行为状态变迁阈值。
行为传染阈值θ 受到个体“关系连接数量W、关系连接强度b、初始行为作用力Y”的影响,θ与b呈反向趋势变化,θ与关系连接数量W呈正向趋势变化,表达式如下:
此处,在做论文时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