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构建之法》第四章、第十七章有感

前言:

   经过四则运算的个人项目作业后,我的代码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复习了Java的知识点,并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构建之法》这本书,这次的作业恰好是阅读本书的第四章和第十七章,通过本次的阅读,我也想要提出一些关于内容的问题以及我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

    问题一:注释为什么不要用中文呢?

    引用:(64页)注释应该只用ASCII字符,不要用中文或其他特殊字符

    上文提到,注释是为了解释程序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于是我也上网查了一下关于注释的解释。

    

    以上是我在百度百科上截的图,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其中也有中文注释。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在敲代码的同时适当的加入注释既方便了自己,又能让接下来阅读这份代码的工程师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你的目的和方法。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注释几乎都是用些中文,因为这样的注释方便我们书写,在以后看起来也特别的方便,所以我对于不能用中文做注释有一些不理解。毕竟注释是为了方便程序员更快的完成任务,如果一个注释还要用ASCII字符,程序员们岂不是不但要看代码,还要仔细看你的注释是什么意思,这样不就又多花了一些时间?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尤其是对于工程师来说。

 

    问题二:极限编程只是对人心智和道德修养的考验么?

    引用:(77页)极限编程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关乎技术水平,也不关乎学历水平或工作经验。这种要求是对一个人的心智、道德修养的更高要求。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有一些疑问,于是我去百度了一下极限编程。通俗来说,极限编程是一种灵巧的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对比传统的项目开发方式,XP强调把它列出的每个方法和思想做到极限、做到最好。一个严格实施XP的项目,其开发过程应该是平稳的、高效的和快速的,能够做到一周40小时工作制而不拖延项目进度。看了大概的介绍,我对于书上的这句话产生了一些疑问。我认为如果有工程师能够将极限编程完成地非常好,虽然对于自己的素养和心性有非常大的考验,但是最重要的其实也是他自己本身的实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技术水平非常不好,也没有很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让他去完成一次极限编程,就算他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没有代码能力,怎么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呢?

 

第十七章

    问题:一个团队的发展过程中,难道只有创造阶段才能产生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么?

    引用:(374页)经历了萌芽、磨合、规范阶段,现在团队终于可以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创造阶段。

    文中说到团队终于可以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这一点思路我觉得有一些异议。一个团队从建立起来开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萌芽阶段成员互相认识,适应环境、团队结构、角色、日常流程等,磨合阶段成员们开展讨论,创造出更多的空间。规范阶段则是完善代码,完善能力。这些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创造的过程,也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阶段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不仅仅是创造阶段成员们所做出的东西是有意义的,任何时候任何阶段,成员们辛苦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在创造有意义的东西,只不过创造阶段显现出来的东西更多。

 

posted @ 2018-03-31 14:41  wyyue  阅读(16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