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周期模型:大爆炸模型,边写边改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敏捷开发
瀑布模型: 需求分析-开发计划-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和维护
特点:完整的步骤,详尽的文档,每一步的审查,引入了测试
测试太晚了, 测试的是代码,缺乏具体的测试过程
2,测试模型:
①V模型:以“编码”为黄金分割线,将整个过程分为开发和测试,并且开发和测试之间是串行的关系
单元测试:是模块测试,验证软件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正确性,是白盒测试
集成测试:是模块间的测试,测试接口(软件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是灰盒测试(白盒和黑盒结合)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包括:冒烟测试 系统测试 回归测试
(1)冒烟测试:主干流程测试,确认软件的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后续的测试工作
(2)系统测试:是检测系统的功能、质量、性能能否满足系统的要求,包括功能、性能、界面、可靠性、兼容性等等,是黑盒测试
(3)回归测试:修改了旧代码之后重新进行测试,确认修改后的代码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新的错误
验收测试:是确保软件的实现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或合同的要求
局限性:V模型是基于瀑布模型的,V模型有一个缺点,就是将测试放在整个开发的最后阶段,没有让测试今早介入开发,没有在需求阶段就进入测试。
测试与开发串行
②w模型:
W模型是由两个V模型组成,一个是开发阶段,一个测试阶段
可以看出,在W模型中开发和测试是并行的关系
优点:测试与开发并行,让测试今早介入开发环节,使测试今早发现问题今早解决。
局限性:虽然开发与测试并行了,但是在整个开发阶段,仍然是串行的,上一阶段未完全完成无法进入下一阶段,不支持敏捷模式的开发。
③H模型:
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进行尽早的进行;软件测试可以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
④敏捷测试模型: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294633/java/article/details/8180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