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记录2-阴阳五行天文历法

国学记录2-阴阳五行天文历法

 

无极 - 太极 - 两仪 - 四象 - 八卦 - 万物

无极 - 太极 - 两仪 - 三才 - 四象 - 五行 - 六爻 - 七星 - 八卦 - 万物

 

 

两仪:阴、阳

三才:天、人、地

四象:太阳、少阴、太阴、少阳

五行:木、火、土、金、水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xùn)-风、坎-水、离-火、艮(gèn)-山、兑-泽

八卦卦象歌:  
乾三连 、坤六断 、震仰盂(yú) 、艮覆碗  、离中虚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爻:yáo。构成《易》卦的长(阳)、短横道(阴)。

 

阴阳:

对立统一:

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消长:老阳(太阳)、少阴、老阴(太阴)、少阳

 

 

 

天干地支

十天干:

         、

甲(jiǎ)、乙(yǐ)、 -> 木

丙(bǐng)、丁(dīng)、 -> 火

戊(wù)、己(jǐ)、 -> 土

庚(gēng)、辛(xīn)、 -> 金

壬(rén)、癸(guǐ); -> 水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

 

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六十甲子”:也可用于纪月、纪日、纪时,纪月时5年为一周期,纪日时60天为一周期,纪时则5天为一周期,正好和“五日一侯”对应。 

 

历法节气

二小时为一辰(时辰),十二辰(时辰)为一日。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季),四时为一岁(年)。

一时为六气,一岁为二十四节气。

五季:春、夏、秋、冬、长夏。

朔望[ shuò wàng ] :朔日和望日,阴历初一与十五。

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分二至: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

 

天文五道:

指星体绕地轨道,用五种颜色作为标志,分别为青道、白道、赤道、黑道和黄道。

中国古代占星术士即天文学家出于地心说的传统思想,认为星体绕地旋转都遵循自己的轨道,并选取最常见的天体太阳和月亮作为代表,分别用五色命名。

1、青道:日月运行到东方天空的那一段轨迹叫青道。

2、白道:指月球的运行轨道。

3、赤道:赤道即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

4、黑道:日月行至黄道北。

5、黄道:地心说的传统思想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太阳绕地球旋转故定义太阳绕地轨道为黄道。

现代天文学定义为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

 

赤道:

赤道(equator),地理学术语,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

黄道:

黄道(ecliptic),天文学术语,是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

白道:

白道,即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

 

 

 

七星二十八宿: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参考资料:

21张图搞清楚真正标准完整的先天八卦太极图,含太极图画法

太极、两仪、四象与八卦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天干地支(基础知识)

朔望

历法

黄道

古代天文学探秘:二十八宿真形图

潘长宏解析古天文学中的“黄道与黑道”等五道

posted @ 2023-09-22 08:51  风过无痕521  阅读(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