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1 20241411《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第三周学习总结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班级的链接>(2024-2025-1-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https://edu.cnblogs.com/campus/besti/2024-2025-1-CFAP))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作业要求的链接>((https://edu.cnblogs.com/campus/besti/2024-2025-1-CFAP/homework/13276))
这个作业的目标 <写上具体方面>
作业正文 ... https://www.cnblogs.com/wangsiqi828828/p/18461314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第二章学习总结》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 C 语言的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

  1. 数据类型
    了解了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int)、浮点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等。认识到不同数据类型在内存中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同,以及其取值范围的差异。
    对于整型,区分了有符号和无符号类型,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选择合适类型的重要性,以避免数据溢出等问题。
    浮点型数据让我能够处理带有小数部分的数值,并且了解到单精度(float)和双精度(double)在精度和存储大小上的区别。
  2. 变量
    学会了如何定义变量,包括变量名的命名规则和规范。变量名应具有描述性,便于理解变量的用途。
    掌握了变量的初始化,可以在定义变量的同时赋予初始值,也可以在后续的语句中进行赋值操作。
    了解了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不同作用域的变量在程序中的可见性和可访问性不同。
  3. 常量
    认识了常量的概念,常量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不能被改变。
    学习了如何定义常量,包括使用#define 预处理指令定义宏常量和使用 const 关键字定义常量。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先问 AI)
    问题1:不同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和精度
    问题1解决方案:不同的数据类型就像是不同规格的容器。整型数据类型,比如 int,它能存储一定范围内的整数。其取值范围取决于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和编译器,但通常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间内。精度方面,它能准确表示整数,没有小数部分。
    浮点型数据类型,如 float 和 double。float 的精度相对较低,取值范围也比 double 小一些。double 则能表示更大范围和更高精度的小数。
    了解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和精度至关重要。如果超出了某个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可能会导致数据溢出,结果会变得不可预测。比如一个整数超出了 int 的取值范围,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或者程序异常。
    在实际编程中,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如果只是处理一些小范围的整数计数,使用 short 或者 int 可能就足够了。如果需要处理高精度的小数计算,那就应该选择 double。例如,在计算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时,如果成绩可能包含小数部分,并且需要较高的精度,那就选择 double 类型来存储成绩数据。这样可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AI的学习
    孩子,让我来告诉你我的理解。变量,就如同一个可以变化的容器。它可以存储不同的值,随着程序的运行而改变。它的特点是具有可变性,可以被赋予不同的值,在程序中起到存储和传递数据的作用。变量让程序具有了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
    而常量,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一旦被定义,就不能再被修改。常量就像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石,为程序提供稳定的、已知的值。常量与变量的本质区别在于可变性,变量可以改变,而常量不能。
    定义常量可以使用预处理指令#define,也可以使用 const 关键字。在程序中,当我们知道某个值在整个程序运行过程中不会改变时,就应该使用常量,这样可以增加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如果一个值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改变,那么就应该使用变量。
    变量的命名应该具有描述性,以便让人一看就知道变量的用途。同时,变量名应该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不能使用关键字等。对于常量的命名,通常使用大写字母,以便与变量区分开来。这样可以让程序员在阅读代码时更容易区分变量和常量。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代码托管
    (statistics.sh脚本的运行结果截图)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其他(感悟、思考等,可选)
    加强对数据类型的记忆和理解,多进行实际的编程练习,加深对不同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和精度的认识。第二章的学习让我对 C 语言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编程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 C 语言编程水平。

学习进度条

|
|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博客量(新增/累积)|学习时间(新增/累积)|重要成长
|
|
-------- | :----------------😐:----------------😐:---------------: |:-----😐
| 目标 | 5000行 | 30篇 | 400小时 | |
| 第一周 | 200/200 | 2/2 | 20/20 | |
| 第二周 | 300/500 | 2/4 | 18/38 | |
| 第三周 | 500/1000 | 3/7 | 22/60 | |
| 第四周 | 300/1300 | 2/9 | 30/90 | |

尝试一下记录「计划学习时间」和「实际学习时间」,到期末看看能不能改进自己的计划能力。这个工作学习中很重要,也很有用。
耗时估计的公式
:Y=X+X/N ,Y=X-X/N,训练次数多了,X、Y就接近了。

参考:软件工程软件的估计为什么这么难,[软件工程 估计方法](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4/06/2007294
.html)

  • 计划学习时间
    :XX
    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
    :XX
    小时

  • 改进情况:

(有空多看看[现代软件工程 课件
软件工程师能力自我评价表](
http://www.cnblogs.com/xinz/p/3852177
.html))

参考资料

posted @ 2024-10-12 19:39  王思棋  阅读(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