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你会被机器抢去饭碗吗

 1 上课时我常对学生讲:“你们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做那些很容易被电脑或机器人取代的工作。Computer这个词,最早指的是一种职业,就是那种做计算工作的人。现在早就被淘汰,没人知道了。我在上世纪9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财经类院校学生要想毕业,还必须通过‘珠算六级’考试,花了很多时间学,噼里啪啦练习,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智能机器人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如果你从事的工作不能和它们形成互补,而是被它们替代,你一定会失业。别觉得我危言耸听,现在大城市大学生毕业的起薪,不如街上送快递的,不如饭馆里洗盘子的,更不如做家政的阿姨,你以为是什么原因?”
 2 
 3 
 4 工业革命以后的两百多年来,机器慢慢取代了人类的很多种体力劳动,比如装卸和运输,这是“第一机器时代”。现在我们处在网络和数字化的“第二机器时代”,机器会慢慢取代人类的多种脑力劳动。
 5 
 6 
 7 人们通常认为,机器只能做重复的简单工作,人脑才能做更复杂的事。并非如此。不适合机器做的事,无论看上去多简单,机器都做不好,比如整理房间。虽然现在有了扫地机器人,但机器人仍然很难叠衣服、洗抹布、换床单。衣服的大小尺寸都不固定,每次把衣服扔在哪儿也不固定,所以机器人很难找到衣服并叠好它,起码目前是这样。
 8 
 9   
10 而适合机器做的事,无论看上去多复杂,只要能遵循一定的规则,机器都会做得比人好。以股评为例,大多数股评都是噪音,东拉西扯些零碎的信息,加上些错误百出的个人臆想和解读,号称“判断”。这件事如果让机器来做,可能还更有信息量、更准确一点。机器可以直接处理股市的各种数据和公司的历史数据,经过模型的分析运算,给出总结和预测,道理和天气预报差不多。现在《福布斯》的主页上,有个“科学叙事”(NarrativeScience)的版块,里面全是由机器人撰写的各种财务报告和分析。比如2014年底《预期耐克公司收入会增加》这篇文章,是机器在分析各种数据之后自动生成的文本。根本看不出来是机器写的,除了文章结尾的声明:“通过独有的人工智能平台,科学叙事将数据转化为故事和洞见。”
11   
12 
13 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艾瑞克·布伦乔尔森和安德鲁·迈克菲合作出版了《第二机器时代:聪慧技术时代的工作、进步和繁荣》一书,很畅销。作者问了三个问题:为什么第二次机器时代也就是智能机器时代无法阻挡?这如何影响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该怎么办?
14   
15 
16 该书最有趣的是第一部分,解释了这个时代技术进步的三大特点:摩尔定律或者指数增长、数字化信息、组合式创新。摩尔定律和指数增长,大意是说过去40年,同样成本所能买到的计算能力,每年都翻一番。每年翻一番,从1到2,从2到4,从4到8……可能不算什么,但这种增长的速度不变,积累到一定阶段,再从2亿到4亿,4亿到8亿……人们感受到的就是排山倒海、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
17   
18 
19 比如经过了20年似乎缓慢的发展,2006年突然有了智能手机,然后一切都跟着变,各种移动服务、互联网金融、3D打印等等,集中扎堆出现,这就是指数级增长的结果。90年代初摩托罗拉的“大哥大”,除了当成砖头防身以外,只能打电话,短信都不能发,价格要近2万块,相当于当时5000斤猪肉。现在2万块只能买2000斤猪肉了,但可以买4台iPhone6或10台“小米”,这些手机可以做无数以前无法想象的事。而短短十几年,别说摩托罗拉手机了,就连取代了摩托罗拉的诺基亚手机,都已烟消云散。
20   
21 
22 信息数字化的威力我们也都见识过。一旦信息数字化了,就能借助指数级增长的计算能力和储存能力,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上小学初中时,一盘正版磁带要10块钱,进口的更贵。上高中大学时,正版CD要60块,进口的价格则翻番,都是十几首歌打包卖,不能拆分。就算一个亿万富翁,能买多少张CD?现在我用网易云音乐,无限量,免费。
23   
24 
25 信息最终都会数字化。用不了几年,孩子们可能就会不知道什么叫“书”,纸媒介可能会绝迹,都会数字化,那样易携带、易检索。成本也会由于指数化增长而急速下降。更重要的是,数字化之后,可以零成本精确复制,容易传播。想想小时候拷贝一盘音乐磁带,要高质量的空白磁带、高质量的双卡录音机,为保证效果,不能快速播放,所以要花一个多小时……
26   
27 
28 面对无穷的信息,组合式创新强调的就是对已有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组合和利用,比如打车软件。出租车业务的供给和需求都是老问题,GPS定位技术也是旧的,但加上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朋友圈里互相发红包式的推广,组合在一起就是革命性的。有车人提供的服务和用车人的需求之间,有这些环节就够了。
29   
30 
31 如果按所需技能给工作和工资分类,美国和中国的大城市都有“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高技术的职业和低技术的服务业(比如保姆和饭店服务员)工资在涨,越来越高,而中间的普通职业工资水平停滞。高技术的从业者,借助科技进步,生产率和收入越来越高,这又带动了他们对低技术服务业的需求,提高了低技术服务人员的收入。比如大城市很多双方都工作的年轻夫妇,通常都雇用保姆,保姆的工资年年涨。而处在中间技术水平的很多工作,包括很多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所谓白领工作,可能都是在和机器竞争,劣势明显,需求不足。不仅如此,今天的很多工作,都通过网络“外包”了出去,如不用买计算机和配备技术人员就能租用云计算,不用雇人也可以使用远程文秘等等。懂得更好地利用科技的人,生产率会飞速增长,会服务和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挤掉很多人的饭碗。这样的时代,教育资源会越来越便宜。网络教育已然兴起,文凭会持续贬值。只有主动获取信息、终身自我教育的人,才有能力解决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处理更多工作。也只有主动学习的人,才可能在分析和处理海量信息的竞争中胜出。如果只是被动适应,那和机器有什么分别?机器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7天,不偷懒,不请假,不要社保医保,不抱怨老板,不讨厌同事,不看《杜拉拉升职记》,而且每年“工资”都比上一年低一半,和它竞争,你赢得了么?  
你会被机器抢去饭碗吗

 

posted @ 2015-11-09 08:31  小奔奔  阅读(1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