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学者应明生

发信人: whealth (Al·Pacino), 信区: THAMedia
标  题: [校园人物]传奇学者应明生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un 16 10:24:23 2004),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singhuaCent 讨论区 】
发信人: AAOK (月亮光光,思念故乡),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传奇学者应明生(ZT)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Jun 15 12:21:20 2004), 站内

传奇学者应明生 
——记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明生教授
●新闻中心记者 刘冬梅



  让知情的清华人感到惊奇的是,继20世纪30年代,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将只有初中文化的华罗庚“招进”清华大学,成为广为流传的科学佳话之后,21世纪的今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又飞出了一匹“黑马”,他就是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只有大专学历的计算机理论研究专家应明生。

   这位出生在江西山区,家乡前几年才刚刚通电,但却在只有大专学历的情况下28岁就被晋升为教授的学者在清华人的眼里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他是如何取得这样成就的?中学、大学的教育他是怎么过来的?谁赋予了他这种自学能力?

   已经以自己的实力在计算机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界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的应明生很少谈自己的过去,这使得他的同事和学生对他来清华之前的佚事了解得并不多。但他的工作理念、他的学术道德,他做人的准则,却通过来清华不到6年所实践的点点滴滴,犹如岁月镌刻在人们脸上的印记,深深印在了他的同事和学生的心中挥之不去。对他们来说,应明生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更多的则是工作以外的东西。

教书不忘育人
   “他经常对我们说,要想做好学问,首先要做好人。” 硕士生曹红恩的这句话,道出了应明生的人才培养理念。

   了解他的同仁和学生都知道,作为一名导师,应明生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研究的方法,在教学上传授给学生的也不仅仅是知识。

   “我快毕业了,前几天我填毕业申请表,表上有导师评价一栏。当时应老师在国外,我先写一个草稿寄给他。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写,就在网上下载了一个模版,然后在上面修改了一下发给了他。应老师给我回信的时候大大批评了我一通。他说,你马上就要留校了,以后我们就是同事关系了,不是师生关系了,以后就不能再怎么批评你了,这是最后一次,但我还是要好好说一说你。做学问不能够这样,自己的工作如何要别人来评价,不能自己来评价。做事一定要踏踏实实的,目前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你不能也跟着浮躁。虽然你就要答辩了,但现在不是你庆祝的时候,你以后的路还很长。”这件事情对博士生冯元触动很大,导师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导师,更像兄长和朋友。直博生段润尧说,应明生老师给人写评语,不会说你是我的朋友,我就给你写得好一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他的评价是很准确的。他认为浮夸会使人对信誉产生动摇。

   应明生不仅在工作和学术研究中育人,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次,他要买两根钢管,但钢管很长,出租车里装不下,他就自己扛了回来。当学生说您为什么不叫我们帮忙呢?他说:“这点苦我还是能吃的。”这件事情虽小,但却教育和影响了学生。虽然他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了,但他还经常对学生说,我这辈子没有做什么事情,就看你们的了。你们这个年龄段是做学问的最佳时期,要不断努力。

勤奋“牵手”严谨
   应明生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也许是从小在农村养成的习惯,应明生早晨起得很早。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他常常是在早晨6点到校园里的荒岛边遛弯边与学生讨论问题。

   形式化方法是人与计算机的必然桥梁,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实际应用中问题的日趋复杂,近年来形式化方法研究的一个突出课题就是各种复杂特征的形式化。针对三种极为重要的复杂特征,应明生发展了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形式化方法,并系统地研究了其逻辑与数学基础,已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一系列的论文。

  “他写东西很快。”直博生段润尧说。然而最令学生和同事敬佩的是他那严谨的工作作风。他上课没有固定的课本,每一年讲的内容也都不一样,而且是从内容到方法。他每年都有新的想法,数学有很多定义、定理,应老师会告诉你这些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哪个定理是最重要的定理,这个概念是如何演变定义的。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少平教授说:“他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每周都有讨论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讨论的内容,而且不能照本宣科,要记在脑子里,消化了以后讲给大家听。”

   “他主张研究重大的问题,而不是混文章篇数,做一篇就是一篇。他自己发表过3篇长篇系统性论文分别为75页、68页和39页。一篇论文比普通的十篇论文还长,完全是自己的一套东西。他写的一本专著基本上也是一个问题,自己的一套理论。国外出版的专著中有十五本引用他的东西。J.C. Bezdek, D. Dubois, H. Prade的专著称‘应氏逻辑为典型相似性逻辑’。”

   应明生在形式化方法方面的工作曾多次被国际同行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长篇评述,德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 M. Broy等在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评论应明生教授在概率程序方面的工作时称:他的工作“beyond what we have seen so far”〔超出我们目前所有的〕,“really novel ideas”〔真正独创性的思想〕,“a new angle”〔新视角〕。

   博士生冯元是他的第一个博士生,也是他到清华头一年招的两名学生之一。他们开始接受的训练就是每周轮流作报告。有一次,冯元作报告的那本书是获图灵奖的一位大师写的,书本身写得相当精彩,但里边有一个错误。由于那个地方的确很繁,冯元没有仔细推敲就讲过去了。应老师就问:“这个地方是怎么回事呢?”冯元当时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又讲了一遍。他马上就发现有逻辑错误。对于冯元的想当然,他有些生气。他说,做科研一定要严谨,不能想当然就过去了。任何事情你都必须自己推敲,你自己都没有搞懂怎么跟别人讲?做科学不能马虎。

热爱惠及学生
   “他做研究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一种兴趣和责任。”孙茂松教授说。热爱和责任所带来的投入和执著不仅使应明生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和爱戴,而且也影响了他的学生。硕士生季铮峰说:“一般情况下,很经典的问题他都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同时他会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别人已经解决了,如果你看到这个东西你会怎么做。如果学生做出来了,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离散数学》是一门难上的课,比较枯燥,但他讲得趣味横生。他上课从头到尾不看任何东西。系里每年都由学生对教师讲课情况进行评价,他的课总是名列前茅。他认为他教学生的过程也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虽然他的研究生都已经听过他的课,但每当新一轮讲授开始,他们还会去听:“因为我们每次都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为了建立量子计算的数学模型,应明生独创性地提出并初步发展了基于量子逻辑的计算理论。他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目前已在多种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也多次被引用。

   应明生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对理论研究的热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也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学生。如今他培养出来的两名学生都被评为清华大学学术新秀。

(编辑 魏磊)

 

附:应明生简历

  应明生,1964年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8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抚州分院数学科。曾在江西宜黄中学、抚州师范专科学校、江西师范大学任教,在四川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居里夫妇)大学、意大利Salerno大学与Napoli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洪堡研究员)、芬兰Turku计算机科学中心访问研究。长期研究形式语义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模糊逻辑、量子计算。在国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SCI他人引用100余次,在面向复杂特征的形式化方法以及基于量子逻辑的计算理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形式化方法方面的工作曾多次被国际同行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长篇评述,这些工作有着较为广泛的引用并引发了国外学者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有的工作已被国外出版的15部专著引用,他的工作还引发了一些国外学者申请项目开展有关研究。

posted @ 2011-11-11 19:33  Let it be!  阅读(897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