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现状与反思

读博士的同学在吃饭的时候,可以看看这几张PPT,休息一下。

 

我是从订阅的《计算机学会周刊》电子邮件里看到这几份PPT的,本人想看竟然说还要会员登录才能看。

偶从来都不是会员,邮件还不是照样每次都发给我。

 

其实链接早就有了,登录只是个幌子。让我想起了今年的山寨四六级查分网。

 

我直接给出链接。


徐志伟-计算机专业需要培养T字型博士(PDF) 

施巍松-Reflection on CS Ph.d.Programs:A Personal Experience(PDF) 

黄沛杰-中国博士生的理想与徘徊(PDF)

 

 

以下是三个PPT的背景资料:

 

近年来,我国博士教育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博士生在学规模已超过2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到5万人。博士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有力推动了国家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但随着近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的博士教育也出现了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不足,博士生培养质量不高,博士待遇偏低、博士找工作难、学历泡沫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论文造假、申报博士点造假等一些问题。那么,博士生培养的目的是什么?博士教育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国家、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求是什么?近年来我们的博士培养质量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如何改良中国特色的博导制度?如何衡量导师是否称职?博士毕业是否需要有年限?是否应该大幅度提高博士生工资待遇?……

YOCSEF举行了“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现状与反思”专题论坛,邀请了多名专家,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现状和反思。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徐志伟研究员,根据中科院计算所的实例,针对计算机专业博士培养的现状、目标、进一步提升质量的潜力和措施,认为提升质量的关键是踏踏实实地实现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的T字型博士培养目标,而不是新的热词。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施巍松博士,从中美两国的博士生所学课程,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和评价体系进行比较,认为如果想做好的博士学生,第一就是一定要有兴趣,第二就是独立的能力,还有一定要勤奋。

中科院软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黄沛杰博士,通过采访国内诸多博士生,汇报他们的理想、心声以及困惑,并就读博的目的?读博期间培养的能力是否吻合于目前社会需求?导师是我们的家长还是引路人?等问题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一同展开讨论。

posted @ 2011-10-20 00:19  Let it be!  阅读(3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