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知识结构的整理
该篇文章做为我多年知识结构整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在前面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知识结构应该怎么组织更加合理。里面的一个重点就是从单一的知识树状结果转变为多知识维度的矩阵呈现。先摘录下这篇文章里面曾经谈到过的部分内容。
首先什么是知识结构?简单点来说就是一个知识体系,它里面包括了知识的组成,知识的层级关系,知识点间的前后依赖等。一个知识结构应该是覆盖了某个专业的知识领域中所有相关的知识点,即使用该知识结构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我们应该具备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单独来看知识结构这个词,容易理解为静态的一个呈现,类似我们说知识树,因此容易想到的最直观的呈现方式还是思维导图,其本身就是一种知识 树的呈现方式。 但是要意识到的是没有对一个知识域的全面理解,没有大量的零散知识的收集和整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是很难整理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这种组 织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考虑知识如何分类分层,哪些是在同一个层级,知识之间是什么关系就相当不容易了。所以题目的问题往往并不是说采用思维导图,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如何形成一个合理的思维导图,能够体现出你清晰的逻辑思路和知识架构。
思维导图本身最接近知识树,但是说到底它是一种单维度的知识逐层展开的描述方式。而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知识体系往往存在2个或更多重要的维度,比如对于项目管理体系,往往存在9大知识领域和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两个重要的维度,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通过思维导图描述往往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最 好的方式还是矩阵方面描述,矩阵两边是重要的两个维度,表格中间是具体的知识点信息。这样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的组成结构有一个更加立体的展现。
上面说的都是较为常用的知识的静态组织和展现形式,但是我们可以考虑下为何要整理知识结构,仅仅是为了对于某个专业域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和理解吗?答案显然不是,我们整理知识结构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应用某个知识结构去解决特定的领域问题。那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知识如何用?当你考虑到这点的时候,知识结构自然转移到了通过流程或方法论的形式来组织的。
庖丁解牛,不仅仅是要了解牛的组成结构,更加重要的是要了解到应该如何下刀,先后顺序应该是如何的。因此对于知识结构的而言采用动态的流程或方法论的思路来组织往往是更好的方式。要知道流程往往就是做事情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步骤最终也是流程。流程分为阶段或子流程,具体的活动等,而我们的知识点往往则会附属在这些流程和活动节点上面。在每个节点上面我们需要输入什么,输出什么,需要借鉴什么标准规范或模版,需要人具备的技能都可以描述清楚。
我们可以借鉴cmmi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是首先是端到端流程或生命周期方法论驱动的一个总体知识体系全图,然后分解到具体的过程域(关键知识域), 对于每一个知识域而言,都需要包括标准模版,培训教材,工具技术,指导书,检查单等各种文档资料。所有的内容都会严格的定义清楚,一个固化的过程就是一个 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动态的,是以应用为目的的,也是前人经过多年积累形成的重要过程资产。
上面的内容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抽象,那我们把这个抽象的内容泛化下。
知识树简单来说是一种树状结构,由一个中心点逐层展开,我们很容易思考到采用思维导图工具来进行知识结构的整理。在2004年做软件研发的时候,当时就在思 考做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其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究竟应该是如何的?思考这个问题的原因也在于很多时候当我们陷入到重复和事务性质的工作时候,很容易的就一叶 障目,不见泰山;容易感觉到自己啥都懂了,或者说没有太多可学习的内容了,自然也就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树的时 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知识技能差距还很大,还有很多新知识没有去学习和探索,虽然这些知识可能在当前工作中暂时使用不到,但是如果能够提前主动学习无 疑是能够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技能。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整理第一个IT知识结构体系,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呈现,该图能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能够对整体的IT知识结构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导图来看也是尽量简洁和突出重点,采用矩阵形式重新进行排列方便可读性,对于后续的导图基本沿用了该思路进行。
在导图出来后接着对IT人员的技能发展重新进行梳理,即不同级别的人员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体系究竟是如何的?哪些是理论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又包括了哪些技能需要掌握。该技能发展路径后续被应用到了我们的岗位职业技能发展规划里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后续从事IT项目管理岗位后,最重要的就是对整个项目管理过程,方法和工具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学习PMBOK和参加PMP考试,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有了完整的了解。
可以看到对于PMBOK里面对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已经有完整的呈现,即9大项目管理过程域和5个过程阶段,这也是我后面要讲到的为何方法论体系更多采用矩阵 呈现的一个原因。在整理项目管理体系的时候,我没有简单的对PMBOK的知识进行展开和分解。而是意识到项目管理涉及到了基础理论,方法工具,方法论层面的内容,同时更加重要的还包括了个人思维希望和通用软技能方面的内容。这些才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应该搭建的完整知识结构,单纯的理论知识和工具都是死 的,这些知识点都必须有人,必须和方法论相结合才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脱离了人的基础思维能力和软技能培养,那么知识就很难发挥其作用。
通过以上思考,我整理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结构,增加了人的因素,同时在思维导图上增加了一定的关联线,来体现各个关键点知识的联系。比如理论知识,工具和通用技能才能够更好的支撑方法论的实践和落地。
在06年公司开始组织项目经理进行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包括也系统的学习余世维的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同时还对于问题管理,压力管理,沟通管理等各种软技能进 行学习。在这些知识输入后,我开始思考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核心技能究竟应该是如何的?应该如何去加强和锻炼这些软技能。对于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往往对于 压力管理,问题管理,结构化思维,写作,呈现,沟通协同,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等多种软技能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往往才可能优秀,在这里面不能有任何的短板,必 须要有全局的认知。
正是由于以上思考,我用思维导图整理了职业经理人的核心技能图,如下: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还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需求工程师的知识结构,设计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也会用思维导图整理类似性能问题分析的知识结构,也常会在团队会议讨论中采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核心目录大纲结构等。而这些也确实是思维导图发挥作用的地方。
这也给我们一个重大的启示,即思维导图更加适合于离散和碎片化的知识点的体系化梳理,在于后续对某一个领域知识的复盘和系统化总结,我前面强调过,你系统化总结和输出结构化成型导图的过程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最终输出导图的价值。
一个事物或知识体系的分解,如果在分解出来后完全符合MECE法则,同时分解出来的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交互和关联,那么采用思维导图呈现是恰当的方式。但是事实确是,很多知识体系本身具备多维属性,同时在进行维度分解后具体的细粒度知识点之间存在关联和映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后续的知识体系梳理的时候才更多的引入了矩阵式知识体系构建方法来进行。
在CMMI和PMBOK的知识体系,包括到电信eTOM的知识体系,我们都看到更多的采用了矩阵呈现。例如CMMI的知识体系分了很多PA过程域,但是在横向又分解了支撑过程,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三大横向过程,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矩阵结构。
通过这些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即在更加强调多维度,强调知识点关系和映射的知识体系整理过程中,我们需要转变单中心的知识树思维模式,即更多的去理解你要呈现的知识体系,找到关键的知识维度,然后再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可以先看下在我整理SOA治理框架的时候,通过思考核心的两个维度即SOA的服务全生命周期,而另外一个重要维度即支撑和管理过程维度。通过两个维度组合构建知识体系如下:
通过这种方式的呈现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具体的知识点落在了哪里?知识点和维度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基于该思路我们进一步整理了结合soa和云计算思想的信息化管控和治理框架知识体系,如下:
接下来看一个复杂一点的,IT规划知识体系的整理,如下图:
该图参考业界IT规划的参考模型和框架,结合IT规划方法论和实施,重新整理了IT规划知识体系。对于横轴主要考虑IT规划的方法论和步骤,具体包括了参考模 型,调研阶段,差异分析和匹配,目标架构,实施策略和管控治理六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纵轴包括了IT基础设施,业务基础设施,业务流程,数据,技术体系,应用系统,集成架构七个方面的内容。
横向包括了IT规划和咨询项目的完整阶段和流程。纵向包括了完整的IT规划和企业架构应该包括了内容。对于原有zachman框架的匹配分析为,去掉了时间和动机,增加了业务流程,技术和集成三个维度。对于zachman横向原来分为目标/范围、业务模型、系统模型、技术模型、详细表达、运行功能。其中讲 技术模型转化为横向,并增加了实施策略和管控机制。
采用二维知识体系表达的原因为对于IT规划应该理解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今天的架构要素方面的内容,这个内容偏静态,即纵向的7个方面要素;其二是规划和实施方法论的内容,即横向的6个内容,这个内容偏动态。两个维度共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大家可以考虑下PMBOK里面的项目5大过程组,9大知识体系组成的PMBOK知识体系目录,该构图方法正好类似,从两个方面完整的体现了知识点。
通过该知识体系规划,个人感觉原有的思维导图方式并不太适合进行知识体系和知识目录的构建,单维的结构往往导致展示上的不完整。同时进一步思考,一个完整 的知识体系规划,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应该构成一个三维的知识体系结构。复杂是比较复杂,但是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结构的体现方式。具 体的三个维度思考如下:
- 知识组成维度:采用静态的方法对知识组成进行分解的维度,偏知识模型
- 知识应用维度:采用动态的方法,说明清楚知识的动态应用过程,偏方法论
- 参考模块维度:业界的标准模型,参考框架维度
当然,对于读书笔记我们经常也会用到思维导图进行整理,思维导图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存在的缺点前面已经讲到过,即导图更多的是静态结构很难真正关注到动态的章节关联和内在联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更加需要的时候搞清楚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脉络。
在进行《金刚经》知识结构的整理的时候,我脱离了传统的思维导图,也抛弃了矩阵式的只是体系沟通方式,而是借鉴了流程图的一些思路来展现知识体系和脉络,这个也是大家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参考的一个方式,具体可以参考如下图方式:
谈了这么多,最终想强调的还是对于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整理没有固定模式,更多是结合知识体系本身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整理,特别注意动态和静态的结合,体现知识的多维度属性。任何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整理都是我们将知识系统化和体系化的过程,该过程的意义将远远大于最终的结果,你整个整理的过程思考的越清楚,你最终的知识结构呈现才能够更加结构化和容易被他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