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日下午给我们敏捷之旅长沙社区的小伙伴们带去设计思维工作坊。参加工作坊的长沙小伙伴们非常给力,创作激情满满。这一次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我们采用斯坦福大学d.school的经典的钱包设计。以前每次都用PPT给大家讲解,这次我们也尝试使用Prezi小伙伴们的创作与分享谢谢大家的参与。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1-14 17:36 王洪刚 阅读(108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大家都知道SAP HANA项目打包成Delivery Unit(缩写为DU)。按照“官方”的开发模式,特别是整个团队只使用一个HANA Instance进行项目开发,由于HANA本身还在不断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奇葩问题导致打包出来的DU在新环境中import 失败。那些失败Error Message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10-13 11:02 王洪刚 阅读(1315)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 应用SAP HANA “官方”开发模式的伙伴们在转到“多团队大规模”开发模式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心理不适应的状况,各种纠结。比如GIT Repository和HANA Repository冲突什么的。这些问题主要是思路没有完全转换过来,两种开发模式在不断的“打架”。做一个简单的开发模式映射这样大家或许...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10-10 18:09 王洪刚 阅读(1221) 评论(4) 推荐(0) 编辑
摘要: “基本”开发模式Windows:Unix/Linux:在基本模式下我们可以通过regi来进行激活我们的object。Regi是一个类git功能的,方便和HANA repository交互的一个命令行工具。具体步骤如下:创建一个HANA的user key:hdbuserstore SET : 创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10-01 15:14 王洪刚 阅读(2107) 评论(1) 推荐(1) 编辑
摘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多团队的开发效率,而且还是在SAP HANA平台上,建议大家还是本着“慢就是快”的原则,不要急功近利,在没有准备好团队开发的架构时就匆忙开始功能的开发。匆忙功能开发就算了,估计还存在没想清楚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上来就开发的团队,那是更要不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在SAP H...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8-31 16:38 王洪刚 阅读(1343)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 从10亿光年外看地球会是什么样子?这组图片来自于美国设计师Charles Eames (1907-78) & Ray Eames (1912-88)夫妇1977年拍摄制作的一个名为“Powers of Ten”(十的次方) 的9分钟短片,官方网站提供了在线视频。这个对我们团队有什么样的帮助和启发呢?...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7-12 17:26 王洪刚 阅读(102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脑力接龙解决在头脑风暴中那种大嗓门和资深同学左右最终结果。脑力接龙也就是“书面头脑风暴法”(Brainwriting),它往往会在更短的时间产生比传统的头脑风暴更多的想法。通过“书面头脑风暴法”产生的想法往往会超过你从面对面的头脑风暴中期望得到的数量,因为你已经减少了几分焦虑,十几个人在随后的并行过...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6-21 11:51 王洪刚 阅读(189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4月26日很荣幸的被邀请参加Google Ideathon做Design Thinking的分享。这次主要分享了Design Thinking的基本方法流程,以及在真实项目的运用。现在整理一下当时选手对Desgin Thinking的问题。1. Design Thinking和Agile, Scru...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5-21 13:41 王洪刚 阅读(1887) 评论(2) 推荐(0) 编辑
摘要: 圈套模式之投资在触发器篇,我们讨论了内部触发器的重要性。通过外部触发器产品设计者可以引诱用户做出下一步行动。在行动篇,我们知道用户的一小步行动都是想立即实现潜在的期望。在奖励篇,我们知道不确定的奖励会使用户不断来使用产品。投资是圈套模式——习惯养成中的产品技术的重要环节。在用户形成习惯前,精神和他们的自动行为连接起来前,他们必须对产品做出投资。用户要对产品做出投资:让用户干点“活”,让用户出点“血”,比如时间,钱,社会资源,精力,情感投入,个人信息……当用户为他们期望未来获得奖励做出投资。同时产品也就启动了下一轮的圈套计划:启动下一轮的触发器存储价值创造偏好用户投资加上下一轮圈套,这样就提高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02 10:54 王洪刚 阅读(1336)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从根本上来讲,所有的商业都是帮助用户实现某个目标。在“行动”中提到过简化步骤增加用户使用的可能性。但是保持用户,产品必须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在“触发器”中用户必然会回来,如果产品是他们问题的可信赖的解决方案——消除他们挠痒的药膏。不确定奖励这步就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肯定他们前面做出的行动。要理解为什么要给出奖励,而且还是不确定的奖励威力更强,我们先来个 深入大脑内部之旅。大脑和奖励我们通过刺激大脑奖励系统来刺激行为。虽然我们不能通过探针来刺激伏核,但是可以通过这些来刺激渴望的压力预期的奖励会激活多巴胺系统获得奖励会抑制大脑的奖励系统,在获得奖励这个期望就刺激起来了,而不是奖励本身。在获得奖励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3-01 11:54 王洪刚 阅读(2247)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 圈套模式的第二步就是行动。通过触发器,外部或者内部这样的诱导提示用户下一步去做什么。如果用户就是不做出任何反馈动作,那么前面的触发器就是扯蛋的,没用。作为初始动作一定要简单,简单不用用户经过大脑思考。习惯就是一个近乎无意识的行为。如果这个动作需要较多的花费,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那么这个动作发生的可能就比较小了。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做某件事情,我们却越来越少的思考它,而且它对我们来说变的越来越容易了,然后我们更擅长更多地做它,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个就是常规改变我们心理形成新习惯的过程,然后改变我们长期行为。既然行动对于习惯养成至关重要,那么产品设计人员如何影响用户的动作了?有没有什么行为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2-28 12:59 王洪刚 阅读(1581)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 产品的第一步就是触发建立用户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连接。从产品的角度,做产品的时候,大家会不断问自己,我们解决了用户什么样的痛点。换位思考一下,从用户的角度,用户就是在不断寻找解决他们痛点的方案,如果这个方案能持续解决他们的痛点,那么它就不再是方案,而是一个“止痛药”了,这个产品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打造习惯养成中产品首先要能解决内部触发器问题。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步养成的。一粒美丽的珍珠的中心是什么?一粒沙子使的牡蛎痛苦而产生。一个好的产品也会由这个小小的内部触发器逐步发展起来。一直在说触发器,那究竟什么是触发器,有哪些类型呢?触发器就是用户行为的驱动器,就像是发动机中的火花塞。触发器分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2-27 13:28 王洪刚 阅读(1920)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圈套模式四步骤:触发器(Trigger),行动(Action),奖励(Reward),投资(Investment)。通过这个圈套模式的不断迭代运作,培养用户的习惯,最终让用户上瘾。下个鱼钩,让鱼儿上钩,让产品成为用户的“止痛药”。通过圈套模式的合理运用,产品可以钩了用户的魂。这就是打造习惯养成中的产品,上瘾,圈套模式。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2-26 11:18 王洪刚 阅读(2156) 评论(2) 推荐(0) 编辑
摘要: 2013年转到了新的部门新的岗位上,做了一些新的项目。同时也在research部门尝试使用Scrum。在团队向Scrum转型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成长为一个“伪”Scrum团队了。虽然是伪Scrum,但也帮团队带来了一些转变,团队也在不断的磨合成长。Scrum在这边不是那么完美,但是Design Thinking在我们的项目中却是运用的风生水起。公司项目上的事情就不多写了,拣能说的说点吧。今年在部门中推行了TDD和Code Refactoring,把这些概念带到了research团队,想了一些模型来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回顾一下2013年中一些个人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公司活动:Scrum M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1-14 20:32 王洪刚 阅读(1183) 评论(4) 推荐(0) 编辑
摘要: 设计思维工作坊上周日在2013年敏捷之旅上海站,引导分享了一个设计思维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持续了3个小时。来篇流水账分享给大家。我们的设计挑战是什么呢?左思右想,在准备设计挑战题目的时候纠结了好久。准备不同的方案,最终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的设计挑战就是——为明年设计一个更加完美的敏捷之旅。这个题目既可以收集大家对今年的反馈,又可以帮助设计明年的敏捷之旅的方案,而且还可能招募明年的组织者哦,简直就是三赢的题目,win-win-win。和今年组织者们沟通一下,他们觉得也OK。那我们的工作坊就顺利启程了。因为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已经讲了Design Thinking and Agile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12-12 22:01 王洪刚 阅读(1670) 评论(4) 推荐(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