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件的概率求法

前言

当见到求\(P(A+B)\)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P(A+B)=P(A)+P(B)\),其实这是不对的,原因是这个公式的使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到底是什么,请耐心阅读以下内容。就比如\(log_2 M^2=2log_2M\),其前提是\(M>0\)。所以使用公式需要明确公式使用的前提条件。

注意事项

  • 分析和事件中各子事件的关系

依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判断或利用已知关系确定。

  • 理解和事件表达的含义,这是关键

不论各子事件的关系如何,事件\(A+B\)含义都是“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事件\(A+B+C\)含义都是“事件\(A\)\(B\)\(C\)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加号仅仅是将这几个事件相连,并不能决定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关系要依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判断或利用已知关系确定。

和事件概率

当事件\(A\)\(B\)互斥时,\(P(A+B)=P(A)+P(B)\)

当事件\(A\)\(B\)不互斥时,\(P(A+B)=P(A)+P(B)-P(AB)\)

当事件\(A\)\(B\)相互独立时,\(P(A+B)=1-P(\bar{A})P(\bar{B})\)

如何从形的角度理解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

互斥事件可以理解为桌面上的几个圆,这些圆要么相交,要么相切或者相离,当相切或者相离时,意味着事件之间互斥;当这些事件相交时,意味着这些事件不互斥;

相互独立事件可以理解为位于不同高度书架上的不同的书籍,其中一层上书籍与另一层上的书籍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关系;

典例剖析

【2018凤翔中学课时作业】抛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各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事件 \(A\) 表示“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奇数”,事件 \(B\) 表示“朝上一面的数字不超过2”,则\(P(A+B)\)=__________.

错解:由题目容易知道,\(P(A)=\cfrac{3}{6}\)\(P(B)=\cfrac{2}{6}\),故\(P(A+B)=P(A)+P(B)=\cfrac{5}{6}\)。其实这个解法是错误的。原因是事件\(A,B\)不是互斥的,因为如果点数是\(1\),则事件\(A,B\)都发生了,

故彼此不互斥,此时不能使用\(P(A+B)=P(A)+P(B)\)公式计算。

那么,该如何计算呢?

此时我们使用和事件的一般加法法则:\(P(A+B)=P(A)+P(B)-P(AB)\)

法1:\(P(A)=\cfrac{3}{6}\)\(P(B)=\cfrac{2}{6}\)\(P(AB)=\cfrac{1}{6}\)

\(P(A+B)=P(A)+P(B)-P(AB)=\cfrac{3}{6}+\cfrac{2}{6}-\cfrac{1}{6}=\cfrac{4}{6}=\cfrac{2}{3}\)

也可以这样思考,\(P(A)=\cfrac{n(A)}{n(\Omega )}\),其中\(A\subseteq \Omega\)\(n(\Omega )\)指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集合中的元素个数,\(n(A)\)指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集合中的元素个数;

法2:古典概型法,试验包含的基本事件集合中的元素为\(1\)\(2\)\(3\)\(4\)\(5\)\(6\),元素个数为\(6\),事件\(A\)的集合中的元素为\(1\)\(2\)\(3\)\(5\),元素个数为\(4\),故所求概率为\(P(A)=\cfrac{4}{6}=\cfrac{2}{3}\)

解后反思:见到题目中的\(P(A+B)\),不要一味的只想到\(P(A+B)=P(A)+P(B)\),应该判断事件的关系在先,就像研究函数一样,定义域优先。

如果满足互斥,则使用公式\(P(A+B)=P(A)+P(B)\)来计算;如果不满足互斥,则使用公式\(P(A+B)=P(A)+P(B)-P(AB)\)来计算。

若事件\(A\)\(B\)\(C\)相互独立,且\(P(A)=0.25\)\(P(B)=0.50\)\(P(C)=0.40\),则\(P(A+B+C)\)等于【】

$A、0.80$ $B、0.15$ $C、0.55$ $D、0.775$

分析:由于事件\(A\)\(B\)\(C\)相互独立,则事件\(A+B+C\)表示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或事件\(C\)发生,即事件\(A\)\(B\)\(C\)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其对立面是一个都没有发生,

\(P(A+B+C)=1-P(\bar{A})\cdot P(\bar{B})\cdot P(\bar{C})=1-[(1-0.25)(1-0.50)(1-0.45)]\)

\(=1-0.225=0.775\),故选\(D\)

常见错误:

\(P(A+B+C)=P(A)+P(B)+P(C)\)

\(P(A+B+C)=P(A)\cdot P(B)\cdot P(C)\)

  • 用加号相连的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是互斥的,但也有其他的关系,比如本题目。

【2024高一数学训练题】已知甲、乙、丙参加某项测试,通过的概率分别为 \(0.6\)\(0.8\)\(0.9\),而且这 \(3\) 人之间的测试互不影响 .

(1). 求甲、乙、丙都通过测试的概率;

(2). 求甲未通过且乙、丙通过测试的概率;

(3). 求甲、乙、丙至少有一人通过测试的概率;

解:甲、乙、丙参加某项测试并通过分别定义为事件 \(A\)\(B\)\(C\)[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定义的基本事件可刻画复杂事件了],

(1). 令甲、乙、丙都通过测试为事件 \(D\) ,则 \(D=ABC\),且事件 \(A\)\(B\)\(C\) 相互独立,

\(P(D)=P(ABC)=P(A)P(B)P(C)=0.6\times0.8\times0.9=0.432\)

(2). 令甲未通过且乙、丙通过测试为事件 \(E\),则 \(E=\bar{A}BC\) ,且事件 \(\bar{A}\)\(B\)\(C\) 相互独立,

\(P(E)=P(\bar{A}BC)=P(\bar{A})P(B)P(C)=(1-0.6)\times0.8\times0.9=0.288\)

(3). 法1:间接法,采用正难则反的策略,令甲、乙、丙至少有一人通过测试为事件 \(F\),则 \(\bar{F}=\bar{A}\bar{B}\bar{C}\),且事件 \(\bar{A}\)\(\bar{B}\)\(\bar{C}\) 相互独立,

\(P(F)=P(\bar{A}\bar{B}\bar{C})=P(\bar{A})P(\bar{B})P(\bar{C})=(1-0.6)\times(1-0.8)\times(1-0.9)=0.008\),故 \(P(F)=0.992\)

法2:直接法,甲、乙、丙至少有一人通过测试包括三人中仅仅有一人通过测试[\(A\bar{B}\bar{C}\) \(+\) \(\bar{A}B\bar{C}\) \(+\) \(\bar{A}\bar{B}C\)],和仅仅有两人通过测试[\(AB\bar{C}\) \(+\) \(A\bar{B}C\) \(+\) \(\bar{A}BC\)],以及三人通过测试[\(ABC\)],

\(F=A\bar{B}\bar{C}+\bar{A}B\bar{C}+\bar{A}\bar{B}C+AB\bar{C}+A\bar{B}C+\bar{A}BC+ABC\),且 \(A\bar{B}\bar{C}\)\(\bar{A}B\bar{C}\)\(\bar{A}\bar{B}C\)\(AB\bar{C}\)\(A\bar{B}C\)\(\bar{A}BC\)\(ABC\) 彼此互斥,

所以,\(P(F)\)\(=\)\(P(A\bar{B}\bar{C}\)\(+\)\(\bar{A}B\bar{C}\)\(+\)\(\bar{A}\bar{B}C\)\(+\)\(AB\bar{C}\)\(+\)\(A\bar{B}C\)\(+\)\(\bar{A}BC\)\(+\)\(ABC)\)\(=\)\(P(A\bar{B}\bar{C})\)\(+\)\(P(\bar{A}B\bar{C})\)\(+\)\(P(\bar{A}\bar{B}C)\)\(+\)\(P(AB\bar{C})\)\(+\)\(P(A\bar{B}C)\)\(+\)\(P(\bar{A}BC)\)\(+\)\(P(ABC)\)\(=\)\(0.992\)

法3:\(F\)\(=\)\(A\)\(+\)\(B\)\(+\)\(C\)\(P(A+B+C)\)\(=\)\(P(A)\)\(+\)\(P(B)\)\(+\)\(P(C)\)\(-\)\(P(AB)\)\(-\)\(P(AC)\)\(-\)\(P(BC)\)\(+\)\(P(ABC)\)\(=\)\(0.992\)

posted @ 2018-03-15 17:22  静雅斋数学  阅读(225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您已经努力一段时间了
活动活动喝杯咖啡吧
                  ----静雅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