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ocket介绍

特点:
1.可以在浏览器里使用
2.支持双向通信
3.使用简单
全双工异步通信,tcp协议服用http握手通道
优点:
1.双向通信,实时性更强。
2.更好的二进制支持
3.较少的控制开销。连接创建后,ws客户端、服务端进行数据交换时,协议控制的数据包头部较小。在不包含头部的情况下,服务端到客户端的包头只有2~10字节(取决于数据包长度),客户端到服务端的的话,需要加上额外的4字节的掩码。而HTTP协议每次通信都需要携带完整的头部。
了解知识点:
a.建立连接 b.交换数据 c.数据帧格式 d.如何维持连接
支持方式:
1.java端作为服务端
2.另起前端作为服务端

 

java作为服务端时:

 

/**
 * 初始化器:
 */
public class NettyServerInitializer extends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initChannel(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throws Exception {
        ChannelPipeline pipeline= socketChannel.pipeline();
        //以下三个是Http的支持
        //http解码器
        pipeline.addLast(new HttpServerCodec());
        //支持写大数据流
        pipeline.addLast(new ChunkedWriteHandler());
        //http聚合器
        pipeline.addLast(new HttpObjectAggregator(1024*62));
        //websocket支持,设置路由
        pipeline.addLast(new WebSocketServerProtocolHandler("/ws"));
        //添加自定义的助手类
        pipeline.addLast(new NettyHandler());
    }
}

 

package com.example.demo.netty.nettyprogram;

import com.alibaba.fastjson.JSON;
import io.netty.channel.Channel;
import io.netty.channel.ChannelHandlerContext;
import io.netty.channel.SimpleChannelInboundHandler;
import io.netty.channel.group.ChannelGroup;
import io.netty.channel.group.DefaultChannelGroup;
import io.netty.handler.codec.http.websocketx.TextWebSocketFrame;
import io.netty.util.concurrent.GlobalEventExecutor;

/**
 * 自定义助手类:
 * 这个类就是业务的核心,客户端的请求会在这里处理。
 * 比如客户端连接、客户端发送消息、给客户端发送消息等等。
 * 自定义助手类需要重写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重写,
 * 这里就不把每个方法都重写一遍了,完整的大家可以去找找文档看看。
 */
public class NettyHandler extends SimpleChannelInboundHandler<TextWebSocketFrame> {
    //TextWebSocketFrame是netty用于处理websocket发来的文本对象
    //所有正在连接的channel都会存在这里面,所以也可以间接代表在线的客户端
    public static ChannelGroup channelGroup = new DefaultChannelGroup(GlobalEventExecutor.INSTANCE);
    //在线人数
    public static int online;
    //接收到客户都发送的消息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0(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extWebSocketFrame msg) throws Exception {
        final String text = msg.text();//客户端发送的文本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转换成send_message
        Send_Message send_message=new Send_Message();
        SendAllMessages(ctx,send_message);//send_message是我的自定义类型,前后端分离往往需要统一数据格式,可以先把对象转成json字符串再发送给客户端
    }
    //客户端建立连接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Adde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s Exception {
        channelGroup.add(ctx.channel());
        online=channelGroup.size();
        System.out.println(ctx.channel().remoteAddress()+"上线了!");
    }
    //关闭连接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Remove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s Exception {
        channelGroup.remove(ctx.channel());
        online=channelGroup.size();
        System.out.println(ctx.channel().remoteAddress()+"断开连接");
    }

    //出现异常
    @Override
    public void exceptionCaught(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able cause) throws Exception {
        cause.printStackTrace();
    }

    //给某个人发送消息
    private void SendMessag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Send_Message msg) {
        ctx.channel().writeAndFlush(new TextWebSocketFrame(JSON.toJSONString(msg)));
    }

    //给每个人发送消息,除发消息人外
    private void SendAllMessages(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Send_Message msg) {
        for(Channel channel:channelGroup){
            if(!channel.id().asLongText().equals(ctx.channel().id().asLongText())){
                channel.writeAndFlush(new TextWebSocketFrame(JSON.toJSONString(msg)));
            }
        }
    }
}

 

public class NettyServer {
    private static int port;

    public NettyServer(int port) {
        this.port = p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tar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在main方法里调用这个方法,并用构造函数设置端口号
        //创建主线程组,接收请求
        EventLoopGroup boss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创建从线程组,处理主线程组分配下来的io操作
        EventLoopGroup worker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创建netty服务器
        try {
            ServerBootstrap serverBootstrap = new ServerBootstrap();
            serverBootstrap.group(bossGroup, workerGroup)//设置主从线程组
                    .channel(NioServerSocketChannel.class)//设置通道
                    .childHandler(new NettyServerInitializer());//子处理器,用于处理workerGroup中的操作
            //启动server
            ChannelFuture channelFuture = serverBootstrap.bind(port).sync();
            //监听关闭channel
            channelFuture.channel().closeFuture().sync();
        } finally {
            bossGroup.shutdownGracefully();//关闭主线程
            workerGroup.shutdownGracefully();//关闭从线程
        }
    }
}

 

另起的前端作为服务端:WebSocket服务端
服务端用了ws这个库。相比大家熟悉的socket.io,ws实现更轻量

var app = require('express')();
var server = require('http').Server(app);
var WebSocket = require('ws');

var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 port: 8080 });

wss.on('connection', function connection(ws) {
    console.log('server: receive connection.');
    
    ws.on('message', function incoming(message) {
        console.log('server: received: %s', message);
    });

    ws.send('world');
});

app.get('/', function (req, res) {
  res.sendfile(__dirname + '/index.html');
});

app.listen(3000);

 

 

客户端:向8080端口发起WebSocket连接。连接建立后,打印日志,同时向服务端发送消息。接收到来自服务端的消息后
<script>
  var ws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8080');
  ws.onopen = function () {
    console.log('ws onopen');
    ws.send('from client: hello');
  };
  ws.onmessage = function (e) {
    console.log('ws onmessage');
    console.log('from server: ' + e.data);
  };
</script>

 

建立连接:

 

前面提到,WebSocket复用了HTTP的握手通道。具体指的是,客户端通过HTTP请求与WebSocket服务端协商升级协议。协议升级完成后,后续的数据交换则遵照WebSocket的协议。


1、客户端:申请协议升级
首先,客户端发起协议升级请求。可以看到,采用的是标准的HTTP报文格式,且只支持GET方法。

GET / HTTP/1.1
Host: localhost:8080
Origin: http://127.0.0.1:3000
Connection: Upgrade
Upgrade: websocket
Sec-WebSocket-Version: 13
Sec-WebSocket-Key: w4v7O6xFTi36lq3RNcgctw==
重点请求首部意义如下:

Connection: Upgrade:表示要升级协议
Upgrade: websocket:表示要升级到websocket协议。
Sec-WebSocket-Version: 13:表示websocket的版本。如果服务端不支持该版本,需要返回一个Sec-WebSocket-Versionheader,里面包含服务端支持的版本号。
Sec-WebSocket-Key:与后面服务端响应首部的Sec-WebSocket-Accept是配套的,提供基本的防护,比如恶意的连接,或者无意的连接。
注意,上面请求省略了部分非重点请求首部。由于是标准的HTTP请求,类似Host、Origin、Cookie等请求首部会照常发送。在握手阶段,可以通过相关请求首部进行 安全限制、权限校验等。


2、服务端:响应协议升级
服务端返回内容如下,状态代码101表示协议切换。到此完成协议升级,后续的数据交互都按照新的协议来。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Connection:Upgrade
Upgrade: websocket
Sec-WebSocket-Accept: Oy4NRAQ13jhfONC7bP8dTKb4PTU=

备注:每个header都以\r\n结尾,并且最后一行加上一个额外的空行\r\n。此外,服务端回应的HTTP状态码只能在握手阶段使用。过了握手阶段后,就只能采用特定的错误码。



3、Sec-WebSocket-Accept的计算
Sec-WebSocket-Accept根据客户端请求首部的Sec-WebSocket-Key计算出来。

计算公式为:

将Sec-WebSocket-Key跟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拼接。
通过SHA1计算出摘要,并转成base64字符串。
伪代码如下:

>toBase64( sha1( Sec-WebSocket-Key + 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  )
验证下前面的返回结果:

const crypto = require('crypto');
const magic = '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const secWebSocketKey = 'w4v7O6xFTi36lq3RNcgctw==';

let secWebSocketAccept = crypto.createHash('sha1')
	.update(secWebSocketKey + magic)
	.digest('base64');

console.log(secWebSocketAccept);
// Oy4NRAQ13jhfONC7bP8dTKb4PTU=

 

数据帧格式:

 

客户端、服务端数据的交换,离不开数据帧格式的定义。因此,在实际讲解数据交换之前,我们先来看下WebSocket的数据帧格式。

WebSocket客户端、服务端通信的最小单位是帧(frame),由1个或多个帧组成一条完整的消息(message)。

发送端:将消息切割成多个帧,并发送给服务端;
接收端:接收消息帧,并将关联的帧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消息;
本节的重点,就是讲解数据帧的格式。详细定义可参考 RFC6455 5.2节 。

1、数据帧格式概览
下面给出了WebSocket数据帧的统一格式。熟悉TCP/IP协议的同学对这样的图应该不陌生。

从左到右,单位是比特。比如FIN、RSV1各占据1比特,opcode占据4比特。
内容包括了标识、操作代码、掩码、数据、数据长度等。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F|R|R|R| opcode|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
 |I|S|S|S|  (4)  |A|     (7)     |             (16/64)           |
 |N|V|V|V|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 |1|2|3|       |K|             |                               |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数据帧格式详解
针对前面的格式概览图,这里逐个字段进行讲解。

FIN:1个比特。

如果是1,表示这是消息(message)的最后一个分片(fragment),如果是0,表示不是是消息(message)的最后一个分片(fragment)。

RSV1, RSV2, RSV3:各占1个比特。

一般情况下全为0。当客户端、服务端协商采用WebSocket扩展时,这三个标志位可以非0,且值的含义由扩展进行定义。如果出现非零的值,且并没有采用WebSocket扩展,连接出错。

Opcode: 4个比特。

操作代码,Opcode的值决定了应该如何解析后续的数据载荷(data payload)。如果操作代码是不认识的,那么接收端应该断开连接(fail the connection)。可选的操作代码如下:

%x0:表示一个延续帧。当Opcode为0时,表示本次数据传输采用了数据分片,当前收到的数据帧为其中一个数据分片。
%x1:表示这是一个文本帧(frame)
%x2:表示这是一个二进制帧(frame)
%x3-7:保留的操作代码,用于后续定义的非控制帧。
%x8:表示连接断开。
%x9:表示这是一个ping操作。
%xA:表示这是一个pong操作。
%xB-F:保留的操作代码,用于后续定义的控制帧。
Mask: 1个比特。

表示是否要对数据载荷进行掩码操作。从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掩码操作;从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数据时,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掩码操作。

如果服务端接收到的数据没有进行过掩码操作,服务端需要断开连接。

如果Mask是1,那么在Masking-key中会定义一个掩码键(masking key),并用这个掩码键来对数据载荷进行反掩码。所有客户端发送到服务端的数据帧,Mask都是1。

掩码的算法、用途在下一小节讲解。

Payload length:数据载荷的长度,单位是字节。为7位,或7+16位,或1+64位。

假设数Payload length === x,如果

x为0~126:数据的长度为x字节。
x为126:后续2个字节代表一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该无符号整数的值为数据的长度。
x为127:后续8个字节代表一个64位的无符号整数(最高位为0),该无符号整数的值为数据的长度。
此外,如果payload length占用了多个字节的话,payload length的二进制表达采用网络序(big endian,重要的位在前)。

Masking-key:0或4字节(32位)

所有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端的数据帧,数据载荷都进行了掩码操作,Mask为1,且携带了4字节的Masking-key。如果Mask为0,则没有Masking-key。

备注:载荷数据的长度,不包括mask key的长度。

Payload data:(x+y) 字节

载荷数据:包括了扩展数据、应用数据。其中,扩展数据x字节,应用数据y字节。

扩展数据:如果没有协商使用扩展的话,扩展数据数据为0字节。所有的扩展都必须声明扩展数据的长度,或者可以如何计算出扩展数据的长度。此外,扩展如何使用必须在握手阶段就协商好。如果扩展数据存在,那么载荷数据长度必须将扩展数据的长度包含在内。

应用数据:任意的应用数据,在扩展数据之后(如果存在扩展数据),占据了数据帧剩余的位置。载荷数据长度 减去 扩展数据长度,就得到应用数据的长度。

3、掩码算法
掩码键(Masking-key)是由客户端挑选出来的32位的随机数。掩码操作不会影响数据载荷的长度。掩码、反掩码操作都采用如下算法:

首先,假设:

original-octet-i:为原始数据的第i字节。
transformed-octet-i:为转换后的数据的第i字节。
j:为i mod 4的结果。
masking-key-octet-j:为mask key第j字节。
算法描述为: original-octet-i 与 masking-key-octet-j 异或后,得到 transformed-octet-i。

j = i MOD 4
transformed-octet-i = original-octet-i XOR masking-key-octet-j

 

数据传递:

 

一旦WebSocket客户端、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后续的操作都是基于数据帧的传递。

WebSocket根据opcode来区分操作的类型。比如0x8表示断开连接,0x0-0x2表示数据交互。

1、数据分片
WebSocket的每条消息可能被切分成多个数据帧。当WebSocket的接收方收到一个数据帧时,会根据FIN的值来判断,是否已经收到消息的最后一个数据帧。

FIN=1表示当前数据帧为消息的最后一个数据帧,此时接收方已经收到完整的消息,可以对消息进行处理。FIN=0,则接收方还需要继续监听接收其余的数据帧。

此外,opcode在数据交换的场景下,表示的是数据的类型。0x01表示文本,0x02表示二进制。而0x00比较特殊,表示延续帧(continuation frame),顾名思义,就是完整消息对应的数据帧还没接收完。

2、数据分片例子
直接看例子更形象些。下面例子来自MDN,可以很好地演示数据的分片。客户端向服务端两次发送消息,服务端收到消息后回应客户端,这里主要看客户端往服务端发送的消息。

第一条消息

FIN=1, 表示是当前消息的最后一个数据帧。服务端收到当前数据帧后,可以处理消息。opcode=0x1,表示客户端发送的是文本类型。

第二条消息

FIN=0,opcode=0x1,表示发送的是文本类型,且消息还没发送完成,还有后续的数据帧。
FIN=0,opcode=0x0,表示消息还没发送完成,还有后续的数据帧,当前的数据帧需要接在上一条数据帧之后。
FIN=1,opcode=0x0,表示消息已经发送完成,没有后续的数据帧,当前的数据帧需要接在上一条数据帧之后。服务端可以将关联的数据帧组装成完整的消息。
Client: FIN=1, opcode=0x1, msg="hello"
Server: (process complete message immediately) Hi.
Client: FIN=0, opcode=0x1, msg="and a"
Server: (listening, new message containing text started)
Client: FIN=0, opcode=0x0, msg="happy new"
Server: (listening, payload concatenated to previous message)
Client: FIN=1, opcode=0x0, msg="year!"
Server: (process complete message) Happy new year to you too!

 

连接保持+心跳:

 

WebSocket为了保持客户端、服务端的实时双向通信,需要确保客户端、服务端之间的TCP通道保持连接没有断开。然而,对于长时间没有数据往来的连接,如果依旧长时间保持着,可能会浪费包括的连接资源。

但不排除有些场景,客户端、服务端虽然长时间没有数据往来,但仍需要保持连接。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心跳来实现。

发送方->接收方:ping
接收方->发送方:pong
ping、pong的操作,对应的是WebSocket的两个控制帧,opcode分别是0x9、0xA。

举例,WebSocket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ping,只需要如下代码(采用ws模块)

ws.ping('', false, true);

 

Sec-WebSocket-Key/Accept的作用:

 

前面提到了,Sec-WebSocket-Key/Sec-WebSocket-Accept在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基础的防护,减少恶意连接、意外连接。

作用大致归纳如下:

避免服务端收到非法的websocket连接(比如http客户端不小心请求连接websocket服务,此时服务端可以直接拒绝连接)
确保服务端理解websocket连接。因为ws握手阶段采用的是http协议,因此可能ws连接是被一个http服务器处理并返回的,此时客户端可以通过Sec-WebSocket-Key来确保服务端认识ws协议。(并非百分百保险,比如总是存在那么些无聊的http服务器,光处理Sec-WebSocket-Key,但并没有实现ws协议。。。)
用浏览器里发起ajax请求,设置header时,Sec-WebSocket-Key以及其他相关的header是被禁止的。这样可以避免客户端发送ajax请求时,意外请求协议升级(websocket upgrade)
可以防止反向代理(不理解ws协议)返回错误的数据。比如反向代理前后收到两次ws连接的升级请求,反向代理把第一次请求的返回给cache住,然后第二次请求到来时直接把cache住的请求给返回(无意义的返回)。
Sec-WebSocket-Key主要目的并不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因为Sec-WebSocket-Key、Sec-WebSocket-Accept的转换计算公式是公开的,而且非常简单,最主要的作用是预防一些常见的意外情况(非故意的)。
强调:Sec-WebSocket-Key/Sec-WebSocket-Accept 的换算,只能带来基本的保障,但连接是否安全、数据是否安全、客户端/服务端是否合法的 ws客户端、ws服务端,其实并没有实际性的保证。

 

posted @ 2023-05-01 22:48  余生请多指教ANT  阅读(2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