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有目标的学习者
成为一个有目标的学习者
我一个好朋友,他在一家国内较大借贷平台做前端工程师,每天五点起床,早早的到公司,开始读一些经典的前端类的书籍。起的这么早的动力是觉得自己还没能够掌握前端的很多细节,真正在做开发的时候,依然会忘记之前看到过的东西,总是下意识的告诉自己:『可能我还处在入门水平』。
长此以往,起的越来越早,中午同事休息联机玩儿手游的时候,也不放过时间去看书,压力也随之变大。开始否认自己在转行前端之前的时光,感觉都被浪费掉了似的,越是如此,越是无法挣脱,逐步的走到死胡同中,彷徨,痛苦。
他很痛苦,希望我能提些自己的看法。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种时光。就好比高考前的各种模拟试题一样,总有一种人,喜欢在做模拟试题前,把整本书都先过一遍。这样真的有意义吗?我认为回报是很小的。因为你定了一个有些迂回和逃避性质的目标。当入门阶段已经走过以后,你没有必要再从头开始,这是一个会浪费时间、消耗体力的目标,只会让你丧失学习的动力,因为你不再会有比第一次学会更强的正向反馈了,当你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过了一遍以后,依然无所得,这是多么令人挫败的一个过程啊。
那问题来了,一旦入门后,如何得到一个更有激励性质的正反馈呢?
依然是定一个目标,定一个你从未尝试或达到过的目标,让新的目标去刺激你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让你对某一个东西、技术产生持续的亢奋,从而无形中成为终生学习者。
对于技术人来说,新的目标可以是做一个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小产品,努力做到 1000 日活,做一个开源项目,努力得到 1000 个 Star,做一个小工具,努力赚到 1000 人民币,做一个小社群,努力拥有 1000 个注册用户,或者开一篇博客,写一个公众号,努力做到 1000 阅读。
这些都是可以成为刺激你的下一个源泉。很多很能折腾的人,总是在持续不断的折腾,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在不断的接收正反馈,他们在不断的认可自己的过程中。
不要因为别人说一本书好,或是一篇文章,一类技术好,就去学它,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你学它的动力其实是伪动力,学有所用才是可能持续学习的动力,主观的坚持不是可持续的真正动力。
我其实一直是很不主张去读其他人的技术文章,至少大多数技术文章都是对你无益的,读的越多,你越是会产生彷徨和焦虑,感觉自己没有成长,缺少自信。缺少自信的表现是你会恐惧未来遇到的新问题,你还是得大量依赖搜索引擎去读几百篇博客去解决一个问题,你没有自己真正的独立思考,你只解决了一个眼前问题,你没有办法套用到千千万万个问题上,你无法亢奋自己的神经,而产生持续的学习和研究欲望。
大量读别人的文章,其实你也无法得到一个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你会滋生思想的懒惰,很多美好的事物和机会,也会和你擦身而过。
有的时候,读其他人的技术文章也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诡异的满足感,你会感到我貌似很多东西都会,只是有些不熟罢了,真的如此吗?
举个自己的例子,我当初在准备炒股票前,在雪球上读了很多文章,还专门把牛人们分成了一组,感觉自己差不多了,随即开户砸钱进去,但直到真正开始操盘的时候,这种我已经学会了的错觉,让我赔了不少。有时候就跟你看了一百篇某个技术点的技术文章,真的开始写的时候,什么也想不起来,又得打开一篇,照猫画虎做完,却发现崩溃了。WTF。其实你并没有学会。
我主张你去看原始的资料,主张你去读系统的书籍,主张你去研究官方或是优秀项目的源码。这些都是一手资料和优质 Demo。这才是真正的方法论,Google 是不会给你带来安全感的。
而且很多复杂的东西,其实很难用一篇博客文章写清楚。越是清楚其中逻辑和原理的人,反而越是很少写技术文章,一来因为这些技术人感觉还有很多东西要研究,复杂问题写起来总是长篇大论,依赖知识也非常多,写起来麻烦。二来,研究到这些复杂东西的人,往往已经掌握了方法论,也不需要读这些文章,非要写一篇文章的话,只用只言片语提及思路,便够了。
如果你在入门阶段,你读什么都可以,如果你想要有些突破,就按上面三条方法来吧,一定让你有所收获,如果你想有更大的突破,那就先给自己定个从未达到过的目标。
最后,花些时间娱乐,不要总是那么紧张,生活也是很大的一门学问。
正如《文明VI》中提到的一句名言:
那些没时间娱乐的人,他们的时间会花在生病上。——约翰 沃纳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