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访问日志

apache访问日志

  • 日志文件 /usr/local/apache2.4/logs/*.access_log
  • httpd-vhosts.conf 文件中 “CustomLog “logs/test01.dummy-host.example.com-access_log” common” 定义文件位置
  • httpd.conf 文件中 定义文件格式
<IfModule log_config_module>
    #
    # The following directives define some format nicknames for use with
    # a CustomLog directive (see below).
    #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bined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

<IfModule logio_module>
  • httpd-vhosts.conf 中定义日志文件名和位置,后面可以选择格式化方式 原来是”common” 可以 改成 “combined”
  • %{Referer}i 显示前一次访问的网站记录(跳转点) %{User-Agent}i 代理(浏览器种类等)

  • 其他参数意义:

  %a: 远程IP地址
     %A: 本地IP地址
     %B: 已发送的字节数,不包含HTTP头
     %b: CLF格式的已发送字节数量,不包含HTTP头。例如当没有发送数据时,写入‘-’而不是0。
      %{FOOBAR}e: 环境变量FOOBAR的内容
      %f: 文件名字
      %h: 远程主机
      %H 请求的协议
      %Foobar}i: Foobar的内容,发送给服务器的请求的标头行。
      %l: 远程登录名字(来自identd,如提供的话)
      %m: 请求的方法
      %{Foobar}n: 来自另外一个模块的注解“Foobar”的内容
      %{Foobar}o: Foobar的内容,应答的标头行
      %p: 服务器响应请求时使用的端口
      %P: 响应请求的子进程ID。
      %q: 查询字符串(如果存在查询字符串,则包含“?”后面的部分;否则,它是一个空字符串。)
      %r: 请求的第一行
      %s: 状态。对于进行内部重定向的请求,这是指*原来*请求的状态。如果用%...>s,则是指后来的请求。
      %t: 以公共日志时间格式表示的时间(或称为标准英文格式)
     %{format}t: 以指定格式format表示的时间
      %T: 为响应请求而耗费的时间,以秒计
      %u: 远程用户(来自auth;如果返回状态(%s)是401则可能是伪造的)
      %U: 用户所请求的URL路径
      %v: 响应请求的服务器的ServerName
      %V: 依照UseCanonicalName设置得到的服务器名字

posted on 2017-12-21 08:17  游荡的鱼  阅读(85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