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mo - 知识管理感悟

知识管理

Flomo 出版 《知识管理》书籍的阅读感悟。

知识,是人类的财富,但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就像一句俗话:活到老,学到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还有近来兴起的概念:终身学习者。其实都是在说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其实这个是必然,那如何去获取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呢?我在之前都是一味的学习,无论是高中、大学、社会上的这几年,学习没有间断过,但是成果呢?其实并不多,甚至是没有,为什么会这样的?是我自己感动了我自己吗?用勤奋、一味的努力去填补自己的焦虑,然后发现效果甚微,就放弃了努力,这些是我真正经历过的,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知识,才是我们要真正学会的东西,但这个需要方法,也比较难,需要学习。

所以说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更有效地获取和利用知识。

信息成瘾

在现在的社会中,整体呈现的现象是焦虑、忙碌、铺面而来的信息影响着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被动地接收着这些信息,这就导致了我们逐渐丧失了选择的意识,或者说我们慢慢地遗忘了很多东西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所以说在管理知识的第一步,那就是选择去主动获取知识,避免不必要的信息的干扰。

以我举个例子,我手机上大部分 app 的通知都是关闭的,我认为我不需要它们时刻给我发消息,我要的只是在我需要的时候打开它,获取我想要的内容之后就关闭它,这就足够了,不要害怕漏掉或者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实际上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都会存在于脑海中,app 推荐的或许有重要的,但是漏过这些重要的信息会对你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吗?在我看来,没有,有的时候人们总是害怕失去,就想抓住一切,当你处在这个心态下,那你的注意力就会完全被分散在各个地方,从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所以在第一步,我们需要主动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个很重要。

拒绝复制和谨慎收藏

在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的时候,我们会去做笔记;或者遇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自己暂时不会看,就先收藏,等着有时间再看,或者是短时间无用但万一以后有用呢?做笔记当然可以,但要学会学笔记;收藏当然也可以,但是收藏之后呢?我们常常满足于收藏和复制原话,然后就被被自己感动到,认为收藏了,复制粘贴了,那就是我的,我已经会了的假象,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就需要去做一些事情,在这之后的事情。

笔记,我的理解就是笔记应该是自己的笔记,而不是转述,所以在看书、视频等做笔记的时候,我们要用自己的话去记录,让知识通过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话讲给自己听,而不是让自己的声音用别人的话讲给自己听,往往用别人的话那就是自己没有弄清楚,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针对于笔记,要经过我们的思考以及理解再去写下来,这样就是自己的内容,而不是别人的。

对于收藏来说,我不拒绝收藏,我也常常收藏,但是我对于收藏的内容,会在一周结束的时候进行阅读和理解,也就是清空收藏夹,针对于知识性的内容,我会理解做笔记,针对于工具类的,我会分门别类地存起来,用的时候打开,工具嘛,就是知道然后会用,在用的时候想起来然后去用就是了。

重要的东西

我们需要学习真正重要的东西,对于不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学习,尽管有些东西别人认为很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别人想让你成为的,用 flomo 的知识管理中的话就是朝着星星前进,而非别人照亮的路。

所以思考一下,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不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在不同阶段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了解了这些之后就指定目标吧,清晰可见的目标然后去一步一步实践就好。

回顾

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学习新的内容一样重要,明确记住这一个观点,就像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是不是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是记忆更牢靠;一个是将内容进一步提炼加工以及适当舍弃;最后将知识进一步的整理与归纳,让知识形成一个网络。知识形成一个网络,比一个一个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靠,并且容易回忆,这个是我深得体会的一个点,并且我正在努力学习,让各个知识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性,从而让我的记忆更加牢靠。

所以说每周留出时间回顾,才可以扩展知识的边界,但是要注意的是没有必要将回顾当作一项任务,就是每周定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回顾一下,然后总结归纳一下,有新的启发更好。

流程与工具

或早或晚,人都会陷入一种工具控的状态,沉迷于各种工具的使用,而忘记了使用工具的目的是什么,舍本逐末,往往在工具上花费的时间和代价超过了我们最本质的目标,这是一种亚成长的状态,注意力和关注目标都错了。

相对于工具来说,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建立一套自己的流程,别忘了我们最初使用工具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使用工具的目的都是提升效率,帮助自己记录或者帮助自己去成长,所以请牢记自己使用的工具的目的。

尤其是我现在的自己,有的时候依然沉迷于工具的使用,我开始慢慢地去减少对工具的依赖,现在常使用的灵感、知识、随笔、日记等的记录依靠了三到四个工具,每个工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使用习惯,我真在慢慢尝试去减少更多的工具,工具不在多,而在顺手,要针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流程,再去使用工具,请牢牢记住,工具只是辅助作用,没有工具,我们照样可以完成,仅仅是相对麻烦一点而已。

所以相对于工具,请去完善自己的体系,坚持不懈地去做,关注于自己的整体流程。

输出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用输出倒逼输入,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输出这个概念,我想很多人都是有一定的误解,包括我。

我是如何实践这句话的呢?不是要输出嘛,那我就把对我当时感兴趣的句子抄录下来,或者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就照搬一下专栏书籍上的文字,案例等等,然后写个博客或者写个笔记,好了,这就是我的输出,但是这个真的是你的输出吗?你不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一个搬运工吗?就是一个知识的复制者,并且在这整个过程中,你做了什么事情呢,你做的事情仅仅是欺骗自己的大脑,让大脑觉得你会了,你输出了,自己安慰自己而已,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早期的博客以及公众号,大部分其实都是书籍、专栏的抄录,很少有我自己的感悟,这种输出在我现在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做了还不如不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我现在的输出是什么呢?包括我在写知识管理这本书籍的笔记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我是看完了文章,之后结合自身的情况,写出了自己的感悟,然后动手去实践,像之前的主动获取知识、回顾知识等等,我现在都在实践中,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好的输出方式,我觉得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亦或是读书过程中,除了感悟之外,最重要的是改变,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学习了专业知识,工作中总会用到,阅读了哲学、社会学等相关中的书籍,那就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多多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我认为这才是一个输出,如果只是照搬书本知识亦或是照搬书籍经典句子,这个的意义近乎于无,只能感动自己,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只有结合自身情况,然后去做出一个改变,感悟,实践,才正确。这个就是我现在理解的输出,并且在不断实践中。

卡片笔记

卡片笔记是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的管理知识的方法,卡片笔记兴起是源于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我在看过之后就大概忘的差不多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卡片笔记太复杂了,并没有那么我想象中那里厉害,现在想想其实是没有理解卡片笔记的本质以及特点,并且卡片笔记并不是固化的流程,仅仅是一个名字,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卡片笔记的记录方法。

卡片笔记的主要特点有下面几个:

  1. 原子性,卡片可以内容很少,非常单一,不需要长篇大论,有感悟就写,哪怕一句话
  2. 统一的方式记录,便于管理
  3. 各个卡片之间相互连接,关联是卡片笔记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和功能,进行关联形成网状,模拟大脑神经元结构,方便检索和组织
  4. 动态更新,卡片的随时更新,可以保证自己的知识不落后,并且类似于感悟的话,可以保留历史,记录思考过程

卡片笔记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使用方式,在我看来,卡片笔记的核心就是卡片的记录和卡片的关联了,首先要记录,这点我想很多人就无从下手了,因为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我现在写的都是想到啥写啥,有的时候写读书笔记,有的时候记录自己的心情,这个写什么,就需要自己寻找,没有人可以帮你,只有你自己寻觅了;卡片的连接,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知识的连接更方便存储和组织知识,这点我现在还没有被做到,这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上面就是卡片笔记的特点以及使用了,因为我现在还在熟悉的过程中,所以在记录过程中如果有更好的 idea 也会记录下来。

那卡片笔记能带来什么呢?首先是正向反馈,因为记录简单,不要求长篇大论,哪怕简单的一句话也可以,因此记录是随时随地的,非常容易做下来,没有思想压力;第二个就是卡片笔记本身的意义了,卡片笔记在记录的过程中以及之后,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去观看记录的内容,高的维度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原本不相关事情之间的底层联系,这样可以提高认知深度以及洞察力;并且要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当你写的足够多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想法,如此下去,想法就会越来越多,感悟也就会越来越多。

总结下来就是不要把卡片笔记当作备忘录,卡片笔记是一个管理知识、记录思考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网状的知识图谱,从而提高我们的认知深度,但是卡片笔记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卡片笔记记录和理解方法,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别人的工具永远是别人的,只有内化为自己的才真正是自己的,所以大家共勉吧。

记录内容

卡片笔记的形式基本了解之后,我们接下来就需要考虑的是内容了,我们应该如何去记录,应该记录什么,并且如何持续记录呢?这都是我们在上路前应该有一个规划,但在路上的时候要微调、设计、不断尝试,这才是正确的上路,也就是说不要将开始的规划当作一个标准,应该不断改变才对。

记录什么呢?

对于记录什么其实前面已经谈过了,记录的内容都是与自己相关的,你涉及什么,那就去记录什么,喜欢什么,就去记录什么,但在记录的时候,要永远记住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为我所用的才是知识,否则,知识就只是信息而已。::

对于记录,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记录反常识的内容,常识是我们从过去的生活感悟、或者他人口中讲述得到的认为正确的内容,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我们理解错误,所以针对于这部分内容,是值得我们记录,对自己不和谐、刺激到自己的认知,或许并非没有道理,这个时候请放下自己的骄傲、懒惰、情绪等来思考一下,不要忽视,不要因为不同就大吵大闹,关键的是思考,能改变自己的常识,让自己更加完善,何乐而不为呢!

在记录前,尽量做到下面几点:

留出时间,首先要确保充足的时间,让自己的时间充裕一点,有一个观点就是你如何对一个选项说是,那就是对其它所有的选项说否,简单的举个例子,周末答应同学去吃饭,那也就是说相同的时间,你不能去看电视,不能去读书,不能去旅游、听音乐等等,这就告诉我们在答应别人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不要轻易许诺给别人。

提高自己的眼界,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要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脑海里灵机一动的思想往往并不持久,需要做的就是立刻写下来,不要等待,说等一会,一会之后的结果就是再也回想不起来,所以无论是看书、看视频、沟通交流,有想法就记录下来。

对生活保持着好奇和兴趣,万物会随着人们对它的心态而反馈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万物,万物就会用相同的眼光看待你,相同的道理用在人的身上,与人交谈,沟通,要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不要盯着别人的缺点,那没有意义,看到闪光点会让你对他人的态度更温和,他人也会用相同的态度来对待你。

不要任何事情都要立即得到一个答案,每一件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关键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所以去慢慢思考吧,让问题带着你去思考,关键的是过程,答案只是一个结果罢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你得到的会远远超过一个答案。

如何写?

卡片的书写其实是与自己有关的,但是有几点是共同的,也就是记录卡片应该做到。

任何有触动的话,都要用自己的话记录,保留出处,但是,一定要自己记录,单独的金句、名言或许会让你很有触动,但是如果不结合自己的过去经历,不去自己感悟,过两天就会忘记,小学至高中的课本,经典诗词那么多,现在记住的又有几何呢?没有结合自己的感悟是留不住的。

精炼知识,身为一个程序员,我想说一句话,从外面看整体,钻进去研究细节;如果看不到整体,直接就研究细节,我想你会找不到方向,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学习、读书等方面,先了解一件事情的结构,然后再去研究是什么、为什么等等,把多余的信息删除,保留最精简的内容,保留出信息的出处,就足够了,不要害怕遗忘,本来也就不可能全部记住,遗忘是人的天性。

还有一点要牢记,质量胜过数量,要定期的归纳整理,温故而知新,有的时候回顾旧知识要比学习新知识重要的多。

最后,要持续的记录,这就是复利,但是不要去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事情,要找到乐趣,要享受这个过程,如果这件事情带来的不适开心、不是享受,而是逼迫自己,那就要思考做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了;当今社会不是单一的社会,要多方向发展,尽量在多方面去努力,多了解一写,很多事情之间都是互通,也许你会的越多,就会发现,万物之间都是相通的,会的越多,学的越快就是这个道理;最后反常识的一点,那就是用自己最差的状态来设定目标,延迟完成目标的满足感,这样不会有压力,更容易实现。

其实上面有一写拼凑的内容,我的自我感悟有,但并不多,可能理解的还是不够深入吧。

成网

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知识形成网络了,单一的知识点无论是留存率还是利用率,都是大大不如网络效应的,就如现在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又或者是互联网时代,其实都是网络的直接反应,只有在网络中,价值才能够体现出来,就好比一个人的能力终归有限,但是你一旦处在网络中,你可以利用、使用的资源就会大大提升,从而体现你的价值。

那就在于如何结网呢?如何将更多的知识点编入网络呢?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先结块后结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其实就是先分类,然后把知识点放到分类中,接下来就是将知识点互相连接。先分类,书中的观点是四类:兴趣、责任、实践以及洞察,这是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分类,那对于我一个程序员来说如何分类呢?其实也是类似的,责任其实就是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实践可以和责任放到一起,程序员的准则就是 talk is cheap,show me your code!所以学习就是实践;至于兴趣,每个人都不同;洞察就是自己看到了小时候的误区或者有了新的知识点;其实这个分类没有明确的界限,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分类,最最关键的是,分类之间最好有交集,因为对于一个知识点来说,可能属于不同的分类,这也是知识的价值体现。

还有一个就是缓冲区的概念,就是当下来不及记录或者分类的,可以写下来,然后与后面要说的回顾放到一起。

在这里借助一句话,那就是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里,那么任何风向都不会是顺风的。

一旦知识成网,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有了网,那就需要修剪了,不止是要将新的知识放入到自己的网络中,还需要将已经过时,不在使用的知识清除出去,也就是常常说的断舍离,虽然这个很痛苦,但有时候舍去会比得到更有价值,往往人们不会发现舍去的价值,而是保留下来,这样不仅冗余,还会误导,就像吴军老师之前说的,人上路之后包裹的容量是有限的,携带的不重要的东西越多,那重要的东西就越少,所以留点空间给重要的东西吧,这点很重要。

好啦,网络的形成和维护基本就这样了,有了网络那就要使用了,不止是想到了才使用,还要经常回顾,网络形成之后如果不回顾迟早得忘记,所以养成定期回顾的习惯,每天回顾、每周回顾、每月回顾,尽量避免一次大扫除,整个回顾一遍,或者是一次花费一两个小时回顾,这些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了拖延症,所以要尽量避免;第二个回顾就是每次在写东西的时候,回顾一下已经写过的相关的内容,这个是主动回顾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写,或者说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新的感悟,这样更有价值,或许这个才是真正的回顾吧。不说了,明天就把最近的 buffer pool 过一遍,最近过年回家都没有过,整体过一下吧,加油!

参考:flomo -《知识管理》

posted @ 2023-02-23 11:01  庄子游世  阅读(1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