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线程的主循环,后台循环,刷新循环,暂停循环
InnoDB存储引擎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一个单独的后台线程master thread中完成的。master thread的线程优先级别最高。其内部由几个循环(loop)组成:主循环(loop)、后台循环(background loop)、刷新循环(flush loop)、暂停循环(suspend loop)。master thread会根据数据库运行的状态在loop、background loop、flush loop和suspend loop中进行切换。
查看主线程执行的情况: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主循环
loop称为主循环,因为大多数的操作都在这个循环中,其中有两大部分操作:每秒钟的操作和每10秒的操作。
loop循环通过thread sleep来实现,这意味着所谓的每秒一次或每10秒一次的操作是不精确的。在负载很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延迟(delay),只能说大概在这个频率下。当然,InnoDB源代码中还采用了其他的方法来尽量保证这个频率。
一秒一次的操作
每秒一次的操作包括:
- 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即使这个事务还没有提交(总是)。
- 合并插入缓冲(可能)。
- 至多刷新100个InnoDB的缓冲池中的脏页到磁盘(可能)。
- 如果当前没有用户活动,切换到background loop(可能)。
即使某个事务还没有提交,InnoDB存储引擎仍然会每秒将重做日志缓冲中的内容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这一点是必须知道的,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再大的事务commit的时间也是很快的。
合并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并不是每秒都发生。InnoDB存储引擎会判断当前一秒内发生的IO次数是否小于5次,如果小于5次,InnoDB认为当前的IO压力很小,可以执行合并插入缓冲的操作。
刷新100个脏页也不是每秒都在发生。InnoDB存储引擎通过判断当前缓冲池中脏页的比例(buf_get_modified_ratio_pct)是否超过了配置文件中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这个参数(默认为90,代表90%),如果超过了这个阈值,InnoDB存储引擎认为需要做磁盘同步操作,将100个脏页写入磁盘。
十秒一次的操作
每10秒的操作,包括如下内容:
- 刷新100个脏页到磁盘(可能)。
- 合并至多5个插入缓冲(总是)。
- 将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总是)。
- 删除无用的Undo页(总是)。
- 刷新100个或者10个脏页到磁盘(总是)。
- 产生一个检查点(总是)。
InnoDB存储引擎会先判断过去10秒之内磁盘的IO操作是否小于200次。如果是,InnoDB存储引擎认为当前有足够的磁盘IO操作能力,因此将100个脏页刷新到磁盘。
InnoDB存储引擎会合并插入缓冲。不同于每1秒操作时可能发生的合并插入缓冲操作,这次的合并插入缓冲操作总会在这个阶段进行。
InnoDB存储引擎会再执行一次将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的操作,这与每秒发生的操作是一样的。
InnoDB存储引擎会执行一步full purge操作,即删除无用的Undo页。对表执行update、delete这类操作时,原先的行被标记为删除,但是因为一致性读(consistent read)的关系,需要保留这些行版本的信息。但是在full purge过程中,InnoDB存储引擎会判断当前事务系统中已被删除的行是否可以删除,比如有时候可能还有查询操作需要读取之前版本的Undo信息,如果可以,InnoDB会立即将其删除。从源代码中可以发现,InnoDB存储引擎在操作full purge时,每次最多删除20个Undo页。
InnoDB存储引擎会判断缓冲池中脏页的比例(buf_get_modified_ratio_pct),如果有超过70%的脏页,则刷新100个脏页到磁盘;如果脏页的比例小于70%,则只需刷新10%的脏页到磁盘。
InnoDB存储引擎会产生一个检查点(checkpoint),InnoDB存储引擎的检查点也称为模糊检查点(fuzzy checkpoint)。InnoDB存储引擎在checkpoint时并不会把所有缓冲池中的脏页都写入磁盘,因为这样可能会对性能产生影响,而只是将最老日志序列号(oldest LSN)的页写入磁盘。
后台循环
background loop,若当前没有用户活动(数据库空闲时)或者数据库关闭时,就会切换到这个循环。这个循环会执行以下操作:
- 删除无用的Undo页(总是)。
- 合并20个插入缓冲(总是)。
- 跳回到主循环(总是)。
- 不断刷新100个页,直到符合条件(可能,跳转到flush loop中完成)。
如果flush loop中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InnoDB存储引擎会切换到suspend_loop,将master thread挂起,等待事件的发生。若启用了InnoDB存储引擎,却没有使用任何InnoDB存储引擎的表,那么master thread总是处于挂起状态。
master thread的潜在问题
在了解了master thread的具体实现过程后,我们会发现InnoDB存储引擎对于IO其实是有限制的,在缓冲池向磁盘刷新时其实都做了一定的硬性规定(hard coding)。在磁盘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固态磁盘出现时,这种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InnoDB存储引擎对磁盘IO的性能,尤其是写入性能。
磁盘IO的吞吐量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无论何时,InnoDB存储引擎最多都只会刷新100个脏页到磁盘,合并20个插入缓冲。如果是在密集写的应用程序中,每秒中可能会产生大于100个的脏页,或是产生大于20个插入缓冲,此时master thread似乎会“忙不过来”,或者说它总是做得很慢。即使磁盘能在1秒内处理多于100个页的写入和20个插入缓冲的合并,由于hard coding,master thread也只会选择刷新100个脏页和合并20个插入缓冲。同时,当发生宕机需要恢复时,由于很多数据还没有刷新回磁盘,所以可能会导致恢复需要很快的时间,尤其是对于insert buffer。
InnoDB对其进行了修正并发布了补丁。InnoDB存储引擎的开发团队参考了Google的patch,提供了类似的方法来修正该问题。因此InnoDB Plugin开始提供了一个参数,用来表示磁盘IO的吞吐量,参数为innodb_io_capacity,默认值为200。对于刷新到磁盘的数量,会按照innodb_io_capacity的百分比来刷新相对数量的页。规则如下:
- 在合并插入缓冲时,合并插入缓冲的数量为innodb_io_capacity数值的5%。
- 在从缓冲区刷新脏页时,刷新脏页的数量为innodb_io_capacity。
如果你使用了SSD类的磁盘,或者将几块磁盘做了RAID,当你的存储拥有更高的IO速度时,完全可以将innodb_io_capacity的值调得再高点,直到符合你的磁盘IO的吞吐量为止。
脏页缓冲池占比
参数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的默认值,在MySQL 5.1版本之前(包括5.1),该值的默认值为90,意味着脏页占缓冲池的90%。但是该值“太大”了,因为你会发现,InnoDB存储引擎在每1秒刷新缓冲池和flush loop时,会判断这个值,如果大于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才刷新100个脏页。因此,如果你有很大的内存或你的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很大,这时刷新脏页的速度反而可能会降低。同样,在数据库的恢复阶段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在很多论坛上都有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人甚至将这个值调到了20或10,然后测试发现性能会有所提高,但是将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调到20或10会增加磁盘的压力,对系统的负担还是会有所增加。Google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测试,可以证明20并不是一个最优值。而从InnoDB Plugin开始,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默认值变为了75,和Google测试的80比较接近。这样既可以加快刷新脏页的频率,也能保证磁盘IO的负载。
自适应地刷新
InnoDB Plugin带来的另一个参数是innodb_adaptive_flushing(自适应地刷新),该值影响每1秒刷新脏页的数量。原来的刷新规则是:如果脏页在缓冲池所占的比例小于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时,不刷新脏页。大于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时,刷新100个脏页,而innodb_adaptive_flushing参数的引入,InnoDB存储引擎会通过一个名为buf_flush_get_desired_flush_rate的函数来判断需要刷新脏页最合适的数量。粗略地翻阅源代码后你会发现,buf_flush_get_desired_flush_rate是通过判断产生重做日志的速度来判断最合适的刷新脏页的数量。因此,当脏页的比例小于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时,也会刷新一定量的脏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