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软件工程 第三章:【软件工程师的成长】练习与讨论

1.选哪一种医生?
 
分析一下四个医生,
a)属于新手类型,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主要能完成功能就可以。bug会比较多,代码也不规范。
b)属于创造类型,既然能想到新技术和新方法,说明必然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创新虽好,也可能失败,成功可能性跟自己的能力有关。
c)属于熟练类型,对于代码的实现相当熟悉,能够快速的实现功能需求。
d)属于糊弄类型,相当之不靠谱,明眼人都知道,但有时瞎猫碰见了死耗子或者民间高手也有可能出现。
 
你要选哪类医生?
 
我会选c类型的医生,虽然创新不能保证,但可以保证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但是更想要在架构层面厉害的程序员。他们经验丰富,对相关框架和工具等都很熟悉,“完成功能”“稳定性”“性能”这些已经不再是他们的追求,更优美的代码、更合理的架构才是目标。
 
软件工程师需要有正式的职业证书才能上岗么?
 
如果是作为一般的程序员,俗称打工的,个人认为只要精通某一种语言,可以帮助团队完成功能就行,不一定要相应的证书。但如果是深入某一个领域,应该要有相应的证书,对于找工作时的个人和企业双方都有好处。
 
2.软件开发是一门工程(Engineering),  是一门艺术(Art),还是一门手艺(Craftmanship)? 你如何衡量艺术家? 如何衡量创造能力?
 
个人认为软件开发首先应该先是一门工程,在保证基本的工程质量情况下,某些优秀的软件以及代码可以上升为艺术。
 
软件设计工程师们在做代码复审的时候,是看“重复字”的多少, 还是程序的艺术性?
 
在这个方面个人认为软件设计跟文学是有极大地不同的。而且即便是文学作品,关于“重字”这件事,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也是不同的。比如小说中的重字绝对要比古诗词要多得多。同样的软件在代码复审时,代码量很大的大型软件同一个简单的helloworld小程序中的重字也没有可比性。况且在软件中代码的重用不可避免,一个函数也会被调用多次。合理的对代码进行重用,应该也是一件艺术性的工作。
 
3.绞刑架和职业发展
 
绞刑架故事就是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各种技艺、职业、事业也是如此。有了困难,才能拦阻与淘汰掉一切不如我们的竞争者。
 
4.程序员小飞原计划三天完成某个任务,现在是第三天的下午,他马上就可以做完。但是在实现功能的过程中, 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原来设计中的弱点,他应该采取另一个办法,才能避免后面集成阶段的额外工作。但是他如果现在就改弦更张,那势必要影响自己原来估计的准确性,并且会花费额外的时间,这样他的老板,同事会因此看不起他。如果他按部就班,最后整个团队还要花更多时间在后续集成上,但那就不是他个人的问题了。怎么办?
 
主动向老板、同事解释清楚更改设计的原因,主动承担责任是首要做的。一个项目做得好是所有人努力的结果,如果出现问题,黑锅往往是一个人背,孰轻孰重,应该能看的懂。
 
5.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写代码,相关专业的练习也是以阅读代码,写代码为主,那么代码量和工程师的水平是线性的关系么?
 
在我等学渣眼中,代码量跟工程师的水平就是线性关系。当然像Norris这样的大神专门做了研究,提出了程序员瓶颈这样的概念。的确刚开始的时候瓶颈可能在2000行,随着成长变成20000行。在理解了结构化编程以后可能还会遇到20万这么大的瓶颈。所以代码量和工程师的水平是阶段性的关系,突破瓶颈意味着质的飞越。
 
6. 成长和公司的关系,软件工程师在企业中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人么,还是有独创性的专业人士? 他们对软件企业的成败负多大的责任?
 
软件工程师在企业中不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人,而应该是有独创性的专业人士。但是在中国的诸多企业中,包括外企,往往都是专业人士带领着一群劳动密集型的工人在工作。但是正如adobe内部那样,普通的程序员再聪明,也没有能力在大方向上改变公司的决策。因此软件企业的成败不应该由软件工程师来负主要责任,如果要把这个责任强加到软件工程师身上,那么至少也要给软件工程师同等的发声权利。
 
posted @ 2014-10-13 00:38  小组:马灿、尚鸿运、辛祥彬、李尚、李雪争  阅读(1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