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移动测试体系 推荐书籍: 《移动app性能评测与优化》腾讯出品 《App研发录》包建强 《移动App测试实战》 目的:好的技术推动测试行业发展。 前言 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简化架构 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更好 需求的正确性: 参与需求评审,明确需求,细化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中与产品经理协作 实现的正确性: 阅读全文
摘要:
六、用例维护—经验用例 当进入执行测试阶段时, 我们总是能发现一些缺陷的出现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或者说是已有的测试需求和测试用例未能覆盖的。那么,对于这部分缺陷,也应当在分析整理后添加到测试需求中,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以便于下一个版本迭代时进行参考。 其实, 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团队或产品, 它的所 阅读全文
摘要:
四、测试类型 1. 设计方法对测试类型的覆盖 其中,第二章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程序本身功能、逻辑的测试,可以基本覆盖的测试类型有:基本功能测试、边界测试、等价类测试、等价边界测试、容错性(无效等价类)等。 而针对程序在系统中的与其他程序的交互、受内存环境的影响、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安全性等测试类型没有 阅读全文
摘要:
三、用例结构 1.单条用例结构 2.说明 (1)工作表名称:对应模块名称,如果要在已有模块上新增用例,请将工作表名称与原来的模块名称保持一致。不同的模块需要建立多个工作表。 (2)第一行:各列的名称,必须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 (3)第二行:用于列出产品型号,产品型号由于新的需求进行了合并,请按新的产 阅读全文
摘要:
9.测试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不是单独存在的,具体到每个测试项目里都会用到多种方法,软件各有不同,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也是各有特点,针对不同软件如何利用这些黑盒方法是很重要的。实际测试设计中,往往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才鞥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度。 (1) 以下是各种测试方法选择的综合 阅读全文
摘要:
7.功能图法 一个程序的功能包括静态和动态说明。动态说明描述输入数据的次序或转移的次序,和业务流程紧密对应。静态说明描述了输入输出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面向市场的产品,其逻辑复杂、组合庞大,必须用动态说明来补充功能说明。 功能图设计方法:功能图方法使用功能图形象地表示程序的功能说明,并机械地生成功 阅读全文
摘要:
6.正交试验方法 第4节结尾提到,因果关系非常庞大,导致由此得到的测试用例数目多大。因而引入正交试验法,从大量的试验数据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安排测试,来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 (1) 正交试验设计法 一般用L代表正交表,常用的有L8(27)、L9(34)、L16(45)、L8(4*24 阅读全文
摘要:
5.判定表驱动方法 前面因果图方法中已经用到了判定表。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在程序设计中可作为编写程序的辅助工具。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得较明确。 (1) 判定表结构 判定表通常由4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条件桩(condition stub): 阅读全文
摘要:
3.错误推测方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找出程序中你认为可能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经验可能来自于在对某项业务的测试较多,也可以来自于售后用户的反馈意见,或者从故障管理库中整理bug。梳理出产品以往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问题越多的地方,潜在的bug也就越多。 另外,在项目测试过程中,针对非用例 阅读全文
摘要:
2.边界值分析方法 大量测试实践得出,软件bug多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包括稍高及稍低于其边界值的情况。常见的此类bug原因有,疏忽开区间闭区间、疏忽循环变量的初始值(0,1的区别)、数组越界等等。 ·几种边界值分析法模型 一般性边界值、健壮性边界值、最坏边界值、最坏健壮性边界值。 (1) 阅读全文
摘要:
二、设计方法 世界上不存在一组黑盒测试用例能将软件逻辑测试完全,就像不存在没有bug的软件一样。我们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和通过,至少测试不能给敏捷开发拖后腿,就必须要从大量的可测数据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测试数据来安排测试。 什么是测试用例:引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阅读全文
摘要:
一、设计输入 软件测试的对象是软件本身,对软件需求和设计的深入理解和严格把握,是输出高质量软件测试用例的前提。所谓高质量的用例,就是对软件逻辑覆盖全,能发现更多潜伏bug的用例。 测试需求的确定将为我们制定测试进度时间表、分配资源以及确定某个阶段测试工作是否完成提供一个可供衡量的标准。当然,还有更重 阅读全文
摘要:
前言 2016年4月至5月针对Z11系列上的Type-C接口,负责分析方案和需求,编写测试方案和用例16条;2016年7月至10月期间,参与部门用例整体优化。在电话本模块的细化工作中新增和修改用例287条,兼容性模块用例深度优化工作中新增8条,修改41条。经过几番锻炼,入职培训时学习到的用例设计的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