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umpy实现最简单的前馈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架构篇
-
基础知识
梯度(高等数学)、矩阵运算(线性代数)、
numpy(ndarray)
、python基础语法 -
目录
-
神经网络架构
-
神经网络建立
先用比较简单的正向传播建立好框架,再用反向传播改变算法
-
实例:学习
mnist
手写数字数据集
-
神经网络架构
- 矩阵
- 拟合
- 梯度
矩阵运算
我们可以把矩阵看作一个特殊的函数,它的作用是将长度为n
的向量(如下图 \(\pmb{A}\))转化为长度为 m
的向量(如下图 \(\pmb{Z}\))。
将输入看作一个包含 n
个元素的向量,就可以通过多次矩阵运算转化为长度为 m
的输出了。
虽然此时输入矩阵(\(\pmb{A}\))在变换矩阵(\(\pmb{W}\))的右侧,但是这是可以改变的,在mnist学习实例中我就会将 \(\pmb{A}\) 放在 \(\pmb{W}\) 左侧(当然此时 m
和 n
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Python中,使用矩阵进行向量化编程也是加快学习速度的必要手段
拟合——深度学习的目的
最简单的拟合——线性回归
我们在中学中曾经学习的用一系列数据对来得出一条线性拟合曲线,还使用了最小二乘法。事实上,深度学习做的也是类似的事情——建立拟合函数。
深度学习中的拟合
不同的是深度学习中不仅需要线性的拟合,也需要非线性的拟合。(这很正常因为自然界很多事不是线性的)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非线性的函数来变换向量,就需要激活函数(下图 \(\alpha\) 就是一种激活函数),因为如果只有线性的函数的话,就不可能获得非线性的拟合。
同时我们需要一个标准来衡量拟合的贴合度,就得到了损失函数
均方误差函数
交叉熵损失函数
平均损失最小——梯度下降法
和线性回归中相同,要使拟合最贴合,就是在给定输入(A)时,调整参数(W、B)使损失函数最小。
使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要如何使某个函数取得最小值呢?
画图?求极值点再求最小值点?可惜的是这些方法在这里都行不通(想想那复杂的表达式和万亿计的自变量吧)
最小二乘法也是求损失函数最小值的一种方法
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求得一个局部最小值,希望也能拟合得不错,这也就是梯度下降法(偏导数求最小值法)。
让自变量不断沿着梯度的反方向移动,就能获得极小值
不妨使用 \(f(x,y) = x^2 + y^2\) 演示梯度下降法,在 jupyter notebook
中运行如下代码
%matplotlib notebook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pprint import pprint
def f(x, y):
"""待求函数"""
return x ** 2 + y ** 2
def grad(func, *args):
"""求梯度"""
h = 1e-6
args = list(args)
grad = [None for _ in range(len(args))]
for i, arg in enumerate(args):
args[i] = arg + h
f1 = f(*args)
args[i] = arg - h
f2 = f(*args)
args[i] = arg
grad[i] = (f1 - f2) / 2 / h
return grad
fig = plt.figure()
ax = Axes3D(fig)
# 图像范围
a = np.arange(-50, 50, 0.1)
b = np.arange(-50, 50, 0.1)
# 作出完整图像
X, Y = np.meshgrid(a, b)
Z = f(X, Y)
# 记录每一步的x, y, z值
xs = [50]
ys = [43]
zs = [f(xs[-1], ys[-1])]
step_length = 0.03 # 学习率,每一步的步长
step_num = 50 # 学习次数
for _ in range(step_num):
x = xs[-1]
y = ys[-1]
dx, dy = grad(f, x, y) # 变化量
x -= dx * step_length
y -= dy * step_length
xs.append(x)
ys.append(y)
zs.append(f(x, y))
ax.scatter3D(xs, ys, zs, cmap="Blues") # 散点图
ax.plot_surface(X, Y, Z, cmap="rainbow") # 三维曲面
pprint(list(zip(xs, ys, zs)))
可以看到蓝点一步步的走向极小值。
当然,局部最小值就是极值点,这种方法有可能会陷入某个极小值,错过了最小值。(可以尝试修改一下代码来看看这种情况,比如更改代求函数和学习率)
反向传播和链式法则
反向传播法其实就是利用链式法则用更快的方法求偏导数。但和正向一样使用梯度下降来求损失函数最小值
激活函数和损失函数的选择
def sigmoid(x):
"""激活函数"""
return 1 / (1 + np.exp(-x))
def cross_entropy_error(result, labels):
"""损失函数"""
return -(np.sum(np.log(result[np.arange(labels.size), labels] + 1e-5)))
def soft_max(x):
"""输出函数"""
t = np.exp(x - x.max())
y = np.sum(t, axis=1).reshape(t.shape[0], 1)
return t / y
在 mnist 实例中,我会使用上面三个函数。根据概率论的某个原理,soft_max()
和 cross_entropy_error()
是 best match
总结
- 明确输入和输出
- 选择合适的各种函数
- 用矩阵和激活函数建立起从输入到输出的拟合函数
- 用正向传播或反向传播获得损失函数的偏导数(注意对一定的数据集来说自变量为 \(\pmb{W}\),\(\pmb{A}\) 固定)
- 用梯度下降法努力使损失函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