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python面对对象之封装 self 类方法 静态方法 访问控制 私有成员 保护成员 属性装饰器
面对对象
什么是面向对象呢?
一种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方法论。将万事万物抽象为各种对象。
类class
类是抽象的概念,是万事万物的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集合。
用计算机语言来描述类,是属性和方法的集合。
对象instance、object
对象是类的具象,是一个实体。
对于我们每个人这个个体,都是抽象概念人类的不同的实体。
举例:
你吃鱼
你,就是对象;鱼,也是对象;吃就是动作
你是具体的人,是具体的对象。你属于人类,人类是个抽象的概念,是无数具体的人的个体的抽象。
鱼,也是具体的对象,就是你吃的这一条具体的鱼。这条鱼属于鱼类,鱼类是无数的鱼抽象出来的概念。
吃,是动作,也是操作,也是方法,这个吃是你的动作,也就是人类具有的方法。如果反过来,鱼吃
人。吃就是鱼类的动作了。
吃,这个动作,很多动物都具有的动作,人类和鱼类都属于动物类,而动物类是抽象的概念,是动物都有吃的动作,但是吃法不同而已。
你驾驶车,这个车也是车类的具体的对象(实例),驾驶这个动作是鱼类不具有的,是人类具有的方法。
属性:对对象状态的抽象,用数据结构来描述。
操作:对对象行为的抽象,用操作名和实现该操作的方法来描述。
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个单独的实例,都有自己的名字、身高、体重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个人的属性,但是,这些信息不能保存在人类中,因为人类是抽象的概念,不能保留每个具体的个体的值。
而人类的实例,是具体的人,他可以存储这些具体的属性,而且可以不同人有不同的属性。
哲学
- 一切皆对象
- 对象是数据和操作的封装
- 对象是独立的,但是对象之间可以相互作用
- 目前OOP是最接近人类认知的编程范式
面向对象3要素
封装
- 组装:将数据和操作组装到一起。
- 隐藏数据:对外只暴露一些接口,通过接口访问对象。比如驾驶员使用汽车,不需要了解汽车的构造细节,只需要知道使用什么部件怎么驾驶就行,踩了油门就能跑,可以不了解其中的机动原理。
继承
- 多复用,继承来的就不用自己写了
- 多继承少修改,OCP(Open-closed Principle),使用继承来改变,来体现个性
多态
- 面向对象编程最灵活的地方,动态绑定
人类就是封装;
人类继承自动物类,孩子继承父母特征。分为单一继承、多继承;
多态,继承自动物类的人类、猫类的操作”吃“不同。
封装
封装就是定义类,将属性和操作组织在类中
Python类定义
class ClassName:
语句块
- 必须使用class关键字
- 类名强烈建议使用大驼峰命名方式,即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本质上就是一个标识符
- 类定义完成后,就产生了一个类对象,绑定到了标识符ClassName上
举例
class Person:
"""A Example Class"""
x = 'abc' # 类属性
def showme(self): # 方法,也是类属性
return __class__.__name__ # 返回当前类的名称
print(Person)
print(Person.__name__) # 类名字
print(Person.__doc__) # 类文档
print(Person.showme) # 类属性
类及类属性
-
类对象:类也是对象,类的定义执行后会生成一个类对象
-
类属性:类定义中的变量和类中定义的方法都是类的属性。上例中类Person的x和showme
-
类变量:属性也是标识符,也是变量。上例中类Person的x和showme
Person中,x、showme都是类的属性, name 、 doc 是类的特殊属性
showme方法是类的属性,如同吃是人类的方法,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才能吃东西,也就是说吃是人的实例能调用的方法。
showme是方法method,本质上就是普通的函数对象function,它一般要求至少有一个参数。第一个形式参数可以叫做self(self只是个惯用标识符,可以换名字),这个参数位置就留给了self。
self 指代当前实例本身。
问题:上例中,类是谁?实例是谁?
实例化
a = Person() # 实例化
print(a)
<__main__.Person object at 0x000001F1F4B5C370>
__main__是模块
Person是类
Person object说明它是Person类的实例
0x000001F1F4B5C370是实例的内存地址的十六进制表达
使用上面的语法,在类对象名称后面加上一个括号,就调用类的实例化方法,完成实例化。
实例化就真正创建一个该类的对象(实例instance)。例如
tom = Person() # 不同的实例
jerry = Person() # 不同的实例
上面的tom、jerry都是Person类的实例,通过实例化生成了2个不同的实例。
通常,每次实例化后获得的实例,是不同的实例,即使是使用同样的参数实例化,也得到不一样的对象。
Python类实例化后,会自动调用 __init__
方法。这个方法第一个形式参数必须留给self,其它形式参
数随意。
构造的2个阶段
确切地讲, tom = Person() 过程分为2个阶段:实例化和初始化。
如同,流水线上生成一辆汽车,首先得先造一个车的实例,即造一辆实实在在的一个真实的车。但是这个车不能直接交付给消费者。
而__init__
方法称为初始化方法,要对生成出的每一辆车做出厂配置。这才能得到一个能使用的汽
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习惯上把这两个阶段不加区分含糊的叫做实例化、初始化,说的就是这两个阶段的总称。
__init__
方法
有些人把Python的 init 方法称为构造方法或构造器。
Person()实例化后,要初始化,要调用的是 __init__(self)
方法,可以不定义,如果没有定义会在实例化后隐式调用其父类的。
作用:对实例进行初始化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print('init~~~~~~')
print(Person) # 不会调用__init__
print(Person()) # 会调用__init__
tom = Person() # 会调用__init__
初始化函数可以多个参数,请注意第一个位置必须是self,例如 __init__(self, name, age)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print('init~~~~~~')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showage(self):
print("{} is {}.".format(self.name, self.age))
tom = Person('Tom', 20) # 实例化,会调用__init__方法并为实例进行属性的初始化
print(tom.name, tom.age)
tom.showage()
jerry = Person('Jerry', 18)
print(jerry.name, jerry.age)
jerry.age += 1
print(jerry.name, jerry.age)
jerry.showage()
注意: __init__
() 方法不能有返回值,也就是只能是return None
实例对象instance
上例中,类Person实例化后获得一个该类的实例,就是实例对象。
上例中的tom、jerry就是Person类的实例。
__init__
方法的第一参数 self 就是指代某一个实例自身。
执行 Person('Tom', 20) 时,调用 __init__()
方法。self.name就是tom对象的name,name是保存在了tom对象上,而不是Person类上。所以,称为实例变量。
类实例化后,得到一个实例对象,调用方法时采用tom.showage()的方式,但是showage方法的形参需要一个形参self,我们并没有提供,并没有报错,为什么?
方法绑定
采用tom.showage()的方式调用,实例对象会绑定到方法上。这个self就是tom,指向当前调用该方法的实例本身。
tom.showage()调用时,会把方法的调用者tom实例作为第一参数self的实参传入 __init__()
方法。
self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print(1, 'self in init = {}'.format(id(self)))
def showme(self):
print(2, 'self in showme = {}'.format(id(self)))
tom = Person()
print(3, 'tom = {}'.format(id(tom)))
print('-' * 30)
tom.showme()
# 打印结果为
1 self in init = 2130444422560
3 tom = 2130444422560
------------------------------
2 self in showme = 2130444422560
上例说明,self就是调用者,就是tom对应的实例对象。
self这个形参标识符的名字只是一个惯例,它可以修改,但是请不要修改,否则影响代码的可读性。
看打印的结果,思考一下执行的顺序,为什么?
实例变量和类变量
class Person:
age = 3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tom = Person('Tom', 20) # 错误,只能传一个实参
tom = Person('Tom')
jerry = Person('Jerry')
print(tom.name, tom.age)
print(jerry.name, tom.age)
#print(Person.name) # 能访问吗?
print(Person.age)
Person.age = 30
print(Person.age, tom.age, jerry.age) # age分别是多少?
# 运行结果
Tom 3
Jerry 3 3
30 30 30
- 实例变量是每一个实例自己的变量,是自己独有的
- 类变量是类的变量,是类的所有实例共享的属性或方法
特殊属性
特殊属性 | 含义 |
---|---|
__name__ |
对象名 |
__class__ |
对象的类型 |
__dict__ |
对象的属性的字典 |
__qualname__ |
类的限定名 |
注意:
Python中每一种对象都拥有不同的属性。函数是对象,类是对象,类的实例也是对象。
属性本质
class Person:
age = 3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print('----类----')
print(Person.__class__, type(Person), Person.__class__ is type(Person)) # 类 型
print(sorted(Person.__dict__.items()), end='\n\n') # 类字典
tom = Person('Tom')
print('----通过实例访问类----')
print(tom.__class__, type(tom), tom.__class__ is type(tom))
print(tom.__class__.__name__, type(tom).__name__)
print(sorted(tom.__class__.__dict__.items()))
print('----实例自己的属性----')
print(sorted(tom.__dict__.items())) # 实例的字典
上例中,可以看到类属性保存在类的 dict 中,实例属性保存在实例的 dict 中,如果从实例访
问类的属性,也可以借助 class 找到所属的类,再通过类来访问类属性,例如tom.class.age 。
有了上面知识,再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Person:
age = 3
height = 170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18):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tom = Person('Tom') # 实例化、初始化
jerry = Person('Jerry', 20)
Person.age = 30
print(1, Person.age, tom.age, jerry.age) # 输出什么结果
print(2, Person.height, tom.height, jerry.height) # 输出什么结果
jerry.height = 175
print(3, Person.height, tom.height, jerry.height) # 输出什么结果
tom.height += 10
print(4, Person.height, tom.height, jerry.height) # 输出什么结果
Person.height += 15
print(5, Person.height, tom.height, jerry.height) # 输出什么结果
Person.weight = 70
print(6, Person.weight, tom.weight, jerry.weight) # 输出什么结果
print(7, tom.__dict__['height']) # 可以吗
print(8, tom.__dict__['weight']) # 可以吗
总结
是类的,也是这个类所有实例的,其实例都可以访问到;
是实例的,就是这个实例自己的,通过类访问不到。
类变量是属于类的变量,这个类的所有实例可以共享这个变量。
对象(实例或类)可以动态的给自己增加一个属性(赋值即定义一个新属性)。这也是动态语言的特性。
实例.__dict__
[变量名] 和 实例.变量名 都可以访问到实例自己的属性(注意这两种访问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实例访问来说,实例的同名变量会隐藏掉类变量,或者说是覆盖了这个类变量。但是注意类变量还在那里,并没有真正被覆盖。
实例属性的查找顺序
指的是实例使用 .点号 来访问属性,会先找自己的 dict ,如果没有,然后通过属性 class 找
到自己的类,再去类的 dict 中找
注意:如果实例使用 dict[变量名] 访问变量,将不会按照上面的查找顺序找变量了,这是指明使用字典的key查找,不是属性查找。
一般来说,类变量可使用全大写来命名。
类方法和静态方法
前面的例子中定义的 init 等方法,这些方法本身都是类的属性,第一个参数必须是self,而self必
须指向一个对象,也就是类实例化之后,由实例来调用这个方法。
普通函数
class Person:
def general_function():
print('普通的函数')
print(Person.general_function) # 类中定义的标识符,依然是类属性
Person.general_function() # 可以吗?
Person().general_function() # 可以吗?
print(Person.__dict__) # 是类属性吗?
showself是类属性,也是方法。
Person.showself()即使用类访问该方法,没有实例绑定,那么第一参数self缺失而报错。
Person().showself()即使用实例访问该方法,有实例绑定,实参Person()是自动注入的。
注意普通方法定义中self,往往提醒这个方法和实例有关。
普通方法
下面定义的方式,是最常见的定义方法的方式,应该重点掌握。
class Person:
def showself(self):
print('普通的方法,和我自己有关。self={}'.format(self))
Person.showself() # 可以吗?
Person().showself() # 可以吗?
print(Person.__dict__) # 是类属性吗?
print(Person().showself) # 看看实例绑定
showself是类属性,也是方法。
Person.showself()即使用类访问该方法,没有实例绑定,那么第一参数self缺失而报错。
Person().showself()即使用实例访问该方法,有实例绑定,实参Person()是自动注入的。
注意普通方法定义中self,往往提醒这个方法和实例有关。
类方法
类方法,相对普通方法使用较少。
class Person:
@classmethod
def class_method(cls):
print('类方法')
print("{0}'s name = {0.__name__}".format(cls))
cls.HEIGHT = 170
# 调用
Person.class_method() # 可以吗?
Person().class_method() # 可以吗?
print(Person.__dict__) # 是类属性吗?
类方法
- 在类定义中,使用@classmethod装饰器修饰的方法
- 必须至少有一个参数,且第一个参数留给了cls,cls指代调用者即类对象自身
- cls这个标识符可以是任意合法名称,但是为了易读,请不要修改
- 通过cls可以直接操作类的属性
通过类、实例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调用类方法。classmethod装饰器内部将类(或提取实例的类)注入到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中。
注意:无法通过cls操作类的实例。为什么?
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用的极少,偶尔在源码中见到。
class Person:
HEIGHT = 180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method():
print('静态方法')
print(Person.HEIGHT)
# 调用
Person.static_method() # 可以吗?
Person().static_method() # 可以吗?
print(Person.__dict__) # 是类属性吗?
静态方法
- 在类定义中,使用@staticmethod装饰器修饰的方法
- 调用时,不会隐式的传入参数
通过类、实例都可以调用静态方法,不会像普通方法、类方法那样注入参数。
静态方法,只是表明这个方法属于这个名词空间。函数归在一起,方便组织管理。
方法的调用
类可以定义这么多种方法,究竟如何调用它们?
类几乎可以调用所有内部定义的方法,但是调用 普通的方法 时会报错,原因是第一参数应该是类的实例。
实例也几乎可以调用所有的方法, 普通的函数 的调用一般不可能出现,因为原则上不允许这么定义。
总结:
- 类除了普通方法都可以调用
- 普通方法需要对象的实例作为第一参数
- 实例可以调用所有类中定义的方法(包括类方法、静态方法),普通方法传入实例自身,静态方法和类方法内部都要使用实例的类
回答下面问题
class Person:
def method(self):
print(self) # 实例自身
print(__class__) # 当前类
print(__class__.__name__) # 当前类名字
print(__name__) # 当前模块名
tom = Person()
tom.method() # 可以吗
Person.method(1) # 可以吗
Person.method(tom) # 可以吗
tom.__class__.method(tom) # 可以吗
tom.method()调用的时候,会绑定实例,调用method方法时,实例tom会注入到method中,这样第一参数就满足了。
Person.method(),使用类调用,不会有实例绑定,调用method方法时,就缺少了第一参数,可以手动的填入。
思考:
- print(sorted(['a', 'Ab', '2', 'Abc'])) ,元素按照小写进行排序,如何做?
访问控制
私有(Private)成员
在Python中,在类变量或实例变量前使用两个下划线的变量,称为私有成员,包括私有属性、私有方法。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18):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def __showage(self):
print(self.__age)
print(Person.__name) # 可以吗?
print(Person.__showage) # 可以吗?
tom = Person('Tom')
print(tom.__name) # 可以吗?
print(tom.__showage) # 可以吗?
在类的定义范围内,使用前置双下划线的标识符,在类外部将不能直接访问。
私有成员本质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18):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def __showage(self):
print(self.__age)
print(Person.__dict__)
tom = Person('Tom')
print(tom.__dict__)
打开类字典和实例字典,一目了然,都被悄悄的改了名称,所以使用定义的名字就访问不了了。
名称都被前置了 _类名 前缀。
如果知道了改后的名称,照样可以访问,就绕过了Python做的限制。
$$
Python就没有真正的私有成员!但是请遵守这个约定,不要在类外面访问类私有或者实例的私有
成员。因为类的作用就是封装,私有成员就是要被隐藏的数据或方法。
$$
保护成员
在类变量或实例变量前使用一个下划线的变量,称为保护成员。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18):
self._name = name
self._age = age
def _showage(self):
print(self._age)
print(Person.__dict__)
tom = Person('Tom')
print(tom.__dict__)
tom._showage() # 可以吗
print(tom._name, tom._age) # 可以吗
保护成员不是Python中定义的,是Python编程者自我约定俗成的。请遵守这个约定。
总结
在Python中使用 _单下划线 或者 __ 双下划线来标识一个成员被保护或者被私有化隐藏起来。
但是,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访问控制,都不能真正的阻止用户修改类的成员。Python中没有绝对的安全的保护成员或者私有成员。
因此,前导的下划线只是一种警告或者提醒,请遵守这个约定。除非真有必要,不要修改或者使用保护成员或者私有成员,更不要修改它们。
在Pycharm中,已经对访问私有、保护成员访问的时候不会直接提示,就是一种善意的提醒。
属性装饰器
一般好的设计是:把实例的某些属性保护起来,不让外部直接访问,外部使用getter读取属性和setter方法设置属性。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def set_name(self, value):
self._name = value
tom = Person('Tom')
print(tom.name())
tom.set_name('Jerry')
print(tom.name())
Python提供了property装饰器,简化调用。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value):
self._name = value
@name.deleter
def name(self):
#del self._name
print('del name')
tom = Person('Tom')
print(tom.name)
tom.name = 'Jerry'
print(tom.name)
del tom.name
特别注意:使用property装饰器的时候这三个方法同名
property装饰器
- 后面跟的函数名就是以后的属性名。它就是getter。这个必须有,有了它至少是只读属性
- setter装饰器
- 与属性名同名,且接收2个参数,第一个是self,第二个是将要赋值的值。有了它,属性可写
- deleter装饰器
- 可以控制是否删除属性。很少用
- property装饰器必须在前,setter、deleter装饰器在后
- property装饰器能通过简单的方式,把对方法的操作变成对属性的访问,并起到了一定隐藏效果
其它写法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def set_name(self, value):
self._name = value
def del_name(self):
#del self._name
print('del name')
name = property(get_name, set_name, del_name)
tom = Person('Tom')
print(tom.name)
tomname = 'Jerry'
print(tom.name)
del tom.name
这种定义方式,适合get_name、set_name、del_name还可以单独使用,即可以当方法使用。
封装总结
面向对象的三要素之一,封装Encapsulation
封装
- 将数据和操作组织到类中,即属性和方法
- 将数据隐藏起来,给使用者提供操作(方法)。使用者通过操作就可以获取或者修改数据。getter和setter
- 通过访问控制,暴露适当的数据和操作给用户,该隐藏的隐藏起来,例如保护成员或私有成员
-------------------------------------------
个性签名: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做一个灵魂有趣的人!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小小的帮助的话,记得在右下角点个“推荐”哦,博主在此感谢!
万水千山总是情,打赏一分行不行,所以如果你心情还比较高兴,也是可以扫码打赏博主,哈哈哈(っ•̀ω•́)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