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COM中GUID和UUID、CLSID、IID

摘自:http://blog.csdn.net/zhongguoren666/article/details/6711396

 

当初微软设计com规范的时候,有两种选择来保证用户的设计的com组件可以全球唯一:

第一种是采用和Internet地址一样的管理方式,成立一个管理机构,用户如果想开发一个COM组件的时候需要向该机构提出申请,并交一定的费用。

第二种是发明一种算法,每次都能产生一个全球唯一的COM组件标识符。

第一种方法,用户使用起来太不方便,微软采用第二种方法,并发明了一种算法,这种算法用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s)来标识COM组件,GUID是一个128位长的数字,一般用16进制表示。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结合机器的网卡、当地时间、一个随即数来生成GUID。从理论上讲,如果一台机器每秒产生10000000个GUID,则可以保证(概率意义上)3240年不重复。

GUID的例子: 54BF6567--1007--11D1--B0AA--444553540000

                HKEY_CLASSES_ROOT\CLSID\{002B9E07-2E10-438F-AF1E-40E6A96F1EE4}

在微软的COM中GUID和UUID、CLSID、IID是一回事,只不过各自代表的意义不同:

UUID  : 代表COM

CLSID : 代表COM组件中的类 

IID :代表COM组件中的接口

在程序中,实际对象数据对应的处理程序路径string往往不尽相同,比如有的放C盘有的D盘,微软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不使用直接的路径表示方法,而使用一个叫 CLSID的方式间接描述这些对象数据的处理程序路径。

CLSID 其实就是一个号码,CLSID 的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GUID { 
 DWORD Data1; // 随机数 
 WORD Data2; // 和时间相关 
 WORD Data3; // 和时间相关 
 BYTE Data4[8]; // 和网卡MAC相关 
} GUID;

typedef GUID CLSID;  // 组件ID 
typedef GUID IID;    // 接口ID 
#define REFCLSID const CLSID &

// 常见的声明和赋值方法 
CLSID CLSID_Excel = {0x00024500,0x0000,0x0000,{0xC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46}}; 
struct __declspec(uuid("00024500-0000-0000-C000-000000000046")) CLSID_Excel; 
class DECLSPEC_UUID("00024500-0000-0000-C000-000000000046") CLSID_Excel; 
// 注册表中的表示方法 
{00024500-0000-0000-C000-000000000046}

如果使用开发环境编写组件程序,则IDE会自动帮你产生 CLSID;

可以用函数 CoCreateGuid() 产生 CLSID;

使用"vc目录\Common\Tools\GuidGen.exe"工具产生GUID

每一个COM组件都需要指定一个 CLSID,并且不能重名。它之所以使用16个字节,就是要从概率上保证重复是“不可能”的。但是,微软为了使用方便,也支持另一个字符串名称方式,叫 ProgID。。由于 CLSID 和 ProgID 其实是一个概念的两个不同的表示形式,所以我们在程序中可以随便使用任何一种。
下面是 CLSID 和 ProgID 之间的转换方法和相关的函数:

 

函数 功能说明
CLSIDFromProgID()、CLSIDFromProgIDEx() 由 ProgID 得到 CLSID。没什么好说的,你自己都可以写,查注册表贝
ProgIDFromCLSID() 由 CLSID 得到 ProgID,调用者使用完成后要释放 ProgID 的内存(注5)
CoCreateGuid() 随机生成一个 GUID
IsEqualGUID()、IsEqualCLSID()、IsEqualIID() 比较2个ID是否相等
StringFromCLSID()、StringFromGUID2()、StringFromIID() 由 CLSID,IID 得到注册表中CLSID样式的字符串,注意释放内存

 

客户端软件和组件之间的调用如下:

 

容器 协商部分 组件 应答部分
1 根据CLSID启动组件 。
CoCreateInstance()
生成对象,执行构造函数,执行初始化动作。
2 你有IUnknown接口吗? 有,给你!
3 恩,太好了,那么你有IPersistStorage接口吗?(注9)
IUnknown::QueryInterface(IID_IPersistStorage...)
没有!
4 真差劲,连这个都没有。那你有IPersistStreamInit接口吗?(注10)
IUnknown::QueryInterface(IID_IPersistStreamInit...)
哈,这个有,给!
5 好,好,这还差不多。你现在给我初始化吧。
IPersistStreamInit::InitNew()
OK,初始化完成了。
6 完成了?好!现在你读数据去吧。
IPersistStreamInit::Load()
读完啦。我根据数据,已经在窗口中显示出来了。
7 好,现在咱们各自处理用户的鼠标、键盘消息吧...... ......
8 哎呀!用户要保存退出程序了。你的数据被用户修改了吗?
IPersistStreamInit::IsDirty()
改了,用户已经修改啦。
9 那好,那么用户修改后,你的数据需要多大的存储空间呀?
IPersistStreamInit::GetSizeMax()
恩,我算算呀......好了,总共需要500KB。
10 晕,你这么个小玩意居然占用这么大空间?!......好了,你可以存了。
IPersistStreamInit::Save()
谢谢,我已经存好了。
11 恩。拜拜了您那。(注11)
IPersistStreamInit::Release();IUnknown::Release()
执行析构函数,删除对象。
12 我自己也该退出了......
PostQuitMessage()
 

 

 

。二者都可以用来标识,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示形式。

2.实现技巧

通过上面的分析,两者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查询注册表达得到,还可以通过函数CLSIDFromProgID和ProgIDFromCLSID完成转换,函数原型如下:

 HRESULT CLSIDFromProgID(
LPCOLESTR lpszProgID,     // 指向ProgID的指针
LPCLSID pclsid             // 指向CLSID的指针
);
WINOLEAPI ProgIDFromCLSID(
REFCLSID clsid,       // CLSID 的值,已知
LPOLESTR * lplpszProgID   // 指向接收ProgID的缓冲区
     
);

3.实例代码

本实例演示了CLSID和ProgID之间的相互转换。首先创建一个简单的组件,然后利用一个调用者程序进行二者之间的转换。

(1)建立一个ATL工程Object,选择DLL方式,如图12-2所示。

Allow merging of proxy/stub code、Support MFC和Support MTS为默认即可。

(2)添加ATL类对象Cfun,设置其类对象的属性如图12-3所示。

 
(点击查看大图)图12-2  组件创建
 
图12-3  组件创建
从图12-3可以知道ProgID = OBJECT.Fun,默认为工程名+ShortName,单击Attributes选项卡,如图12-4所示。
 
图12-4  组件属性配置

这样,一个简单的COM组件就做好了,这个组件,没有任何功能实现。从这个COM组件中找出它的 CLSID,查看idl文件。其中86A70E6F-3F1C-46B5-86F9-C21DAD69C756为CLSID。

下面写一个函数,完成CLSID和ProgID的转换。

 CLSID clsid = {0x86A70E6F,0x3F1C,0x46B5,{0x86,0xF9,0xC2,0x1D,
0xAD,0x69,0xC7,0x56}};
CString strClsID;
strClsID.Format("%x-%x-%x-%x-%x-%x-%x-%x-%x-%x-%x",clsid.Data1,
clsid.Data2,clsid.Data3,clsid.Data4[0],clsid.Data4[1],clsid.Data4[2],
clsid.Data4[3],clsid.Data4[4],clsid.Data4[5],clsid.Data4[6],
clsid.Data4[7]);
SetDlgItemText(IDC_CLSID_ED,strClsID);
HRESULT hr;
LPOLESTR lpwProgID = NULL;
hr = ::ProgIDFromCLSID( clsid, &lpwProgID );
if ( SUCCEEDED(hr) )
{
//::MessageBoxW( NULL, lpwProgID, L"ProgID", MB_OK );
USES_CONVERSION;
LPCTSTR lpstr =  OLE2CT( lpwProgID );
SetDlgItemText(IDC_PROGID_ED,lpstr); 
IMalloc * pMalloc = NULL;
hr = ::CoGetMalloc( 1, &pMalloc );   // 取得 IMalloc
if ( SUCCEEDED(hr) )
{
pMalloc->Free( lpwProgID );      // 释放ProgID内存
pMalloc->Release();               // 释放IMalloc
}
}
其中OLE2CT完成了LPCOLESTR到LPCTSTR的转换,运行结果如图12-5所示。
 
图12-5  CLSID 转换为ProgID

 

 

posted on 2016-04-05 15:33  影一辉  阅读(814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