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 load
load (chunk [, chunkname [, mode [, env]]])
加载一个代码块。
如果 chunk
是一个字符串,代码块指这个字符串。 如果 chunk
是一个函数, load
不断地调用它获取代码块的片断。 每次对 chunk
的调用都必须返回一个字符串紧紧连接在上次调用的返回串之后。 当返回空串、nil、或是不返回值时,都表示代码块结束。
如果没有语法错误, 则以函数形式返回编译好的代码块; 否则,返回 nil 加上错误消息。
如果结果函数有上值, env
被设为第一个上值。 若不提供此参数,将全局环境替代它。 所有其它上值初始化为 nil。 (当你加载主代码块时候,结果函数一定有且仅有一个上值 _ENV
(参见 §2.2))。 然而,如果你加载一个用函数(参见string.dump
, 结果函数可以有任意数量的上值) 创建出来的二进制代码块时,所有的上值都是新创建出来的。 也就是说它们不会和别的任何函数共享。
chunkname
在错误消息和调试消息中(参见 §4.9),用于代码块的名字。 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它默认为字符串chunk
。 chunk
不是字符串时,则为 "=(load)
" 。
字符串 mode
用于控制代码块是文本还是二进制(即预编译代码块)。 它可以是字符串 "b
" (只能是二进制代码块), "t
" (只能是文本代码块), 或 "bt
" (可以是二进制也可以是文本)。 默认值为 "bt
"。
Lua 不会对二进制代码块做健壮性检查。 恶意构造一个二进制块有可能把解释器弄崩溃。
skynet cluster里的应用
1 local function loadconfig(tmp) 2 if tmp == nil then 3 tmp = {} 4 if config_name then 5 local f = assert(io.open(config_name)) 6 local source = f:read "*a" 7 f:close() 8 assert(load(source, "@"..config_name, "t", tmp))() 9 end 10 end 11 for name,address in pairs(tmp) do 12 assert(type(address) == "string") 13 if node_address[name] ~= address then 14 -- address changed 15 if rawget(node_channel, name) then 16 node_channel[name] = nil -- reset connection 17 end 18 node_address[name] = address 19 end 20 end 21 end
http://blog.csdn.net/snlscript/article/details/17168861
前面一篇博文提到了,用load函数实现Lua的反射机制,但是没有深入的讲解load的用法。load的本质就是在Lua代码中运行一段存储在字符串中的代码。但很快你会发现,它并不是将字符串去掉“引号”那么简单,如:
- b = 200
- print(load("b"))
解析器毫不犹豫的给你一个error。因为load有另一层含义,它是将字符串的内容作为一个函数体返回。所以以下代码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
- b = 200
- print(load("return b")())
将上面的代码其实等同于:
- b = 200
- function func()
- return b
- end
- print(func())
- load("return b") 就等于函数:
- function func()
- return b
- end
经过上面的试验,我们知道了load封装了一个以字符串内容为函数体的函数,所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load中传入一个函数名:
- function add(a, b)
- return a + b
- end
- value = load("return add")()
- print(value(1, 2))
- --就等于:
- function func()
- return add
- end
- value = func()
- print(valu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