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me on GitHub

版本管理三国志 (CVS, Subversion, git)

作者:Vamei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mei 欢迎转载,也请保留这段声明。谢谢!

 

最近有一则和git有关的新闻很火:

12306的抢票插件拖垮了GitHub (GitHub基于git)

git是一款版本控制软件(VCS,Version Control System)。VCS通常用于管理开发过程中的源代码文件。VCS是软件开发的好帮手。当软件本身在发布时获取大量关注时,VCS躲在幕后默默管理和记录软件的开发和发布进程。git颇有戏剧性的借春运抢票火了一把,也让许多人好奇什么是git,什么是VCS。我复习了一下VCS的历史,忽然有些读三国时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就想写一个VCS版本的三国志。

现在最常见的VCS软件(同时也是开源的VCS软件)有CVS, Subversion和git。CVS曾经雄霸一时,至今还管理着大量的开发项目。Subversion青出于蓝,对CVS进行改进,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git另辟蹊径,依仗Linux的名号,并借GitHub的推广攻城略地。VCS领域激烈的争斗正反映了软件开发项目的红火势头。

 

斩白蛇而起

早期(1970年到1980年代)的软件开发大部分是愉快的个人创作。比如UNIX下的sed是L. E. McMahon写的,Python的第一个编译器是Guido写的,Linux最初的内核是Linus写的 (好吧,awk是个例外,它的名字是三位作者的首字母,但也只是三个人)。这些程序员可以用手工的方式进行备份,并以注释或者新建文本文件来记录变动。

正如现在普通用户常做的,当时的程序员常用cp备份:

$cp dev.c dev.bak

更有条理一些的程序员会加上一个时间标记,比如:

$cp dev.c dev.bak.19890908

程序员很可能会用vi创建一个LOG文件来做日志:

1989-09-08 02:00:00
Old input method is stupid
Add command-line input function

在一个版本发布的时候,程序员可能做一个tar归档,将所有的文件归为同一个.tar文件。

$tar -cf project_v1.0.tar project

上面的工具构成了一套人工VCS。上面的这套组合也非常符合UNIX的模块化理念:让每个应用专注于一个小的功能,使用者根据需要,将这些功能连接起来。你还可以写一个shell脚本,将上面的功能都写在里面。当需要的时候,调用该脚本就可以了。

(这样一个shell脚本并不复杂,而且挺有用的,可以作为学习shell编程的小练习)

 

再说一下早期的合作开发模式。如在Python简史中看到的,Guido通过电子邮件接收补丁(patch),并将补丁应用到原来的代码文件。实际上,一个补丁(patch)的主要功能是描述两个文件的改变(change, or file delta)。 假设我们有两个文件a.c和b.c内容分别为:
a.c (有bug的代码)

int sum(int a, int b)
{
  int c;
  c = a + 1;
  return c;
} 

b.c (修正后的代码)

int sum(int a, int b)
{
  int c;
  c = a + b;
  return c;
}

 

在UNIX系统下,运行

$diff a b > iss01.patch

iss01.patch就是一个补丁文件,它看起来如下:

4c4
<   c = a + 1;
---
>   c = a + b;

这个补丁表示,更改原文件第四行的c = a + 1;,改为c = a + b;,更改后的这一行位于新的文件的第四行。

 

使用patch命令将iss01.patch应用到a.c上,相当于将 b.c-a.c 的改变作用在a上,a.c将和b.c有一样的内容:

$patch a.c < iss01.patch

当我发现a.c的代码有错误时,可以将我修改后的b.c与原来的a.c做diff获得补丁文件,并将补丁发给Guido,并告诉他该补丁是为了修正a.c代码中的加法错误。Guido确认之后,就可以使用patch应用该补丁了。在后面我们将看到,这种diff-patch的工作方式被VCS不同程度的采用。

 

东汉末年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VCS的概念已经存在,比如UNIX平台的RCS (Revision Control System)。RCS是由Walter F. Tichy使用C开发。RCS对文件进行集中式管理,主要目的是避免多人合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冲突。如果多用户同时写入同一个文件,其写入结果可能相互混合和覆盖,从而造成结果的混乱。你可以将文件交给RCS管理。RCS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读取文件,但只允许一个用户锁定(locking)并写入文件 (类似于多线程的mutex)。这样,当一个程序员登出(check-out,见RCS的co命令)某个文件并对文件进行修改的时候。只有在这个程序完成修改,并登入(check-in,见RCS的ci命令)文件时,其他程序员才能登出文件。基本上RCS用户所需要的,就是co和ci两个命令。在co和ci之间,用户可以对原文件进行许多改变(change, or file delta)。一旦重新登入文件,这些改变将保存到RCS系统中。通过check-in将改变永久化的过程叫做提交(commit)。

RCS互斥写入

RCS的互斥写入机制避免了多人同时修改同一个文件的可能,但代价是程序员长时间的等待,给团队合作带来不便。如果某个程序员登出了某个文件,而忘记登入,那他就要面对队友的怒火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RCS造成的问题甚至大于它所解决的问题……)

文件每次commit都会创造一个新的版本(revision)。RCS给每个文件创建了一个追踪文档来记录版本的历史。这个文档的名字通常是原文件名加后缀,v (比如main.c的追踪文档为main.c,v)。追踪文档中包括:最新版本的文件内容,每次check-in的发生时间和用户,每次check-in发生的改变。在最新文档内容的基础上,减去历史上发生的改变,就可以恢复到之前的历史版本。这样,RCS就实现了备份历史和记录改变的功能。

 

RCS历史版本追踪

 

相对与后来的版本管理软件,RCS纯粹线性的开发方式非常不利于团队合作。但RCS为多用户写入冲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RCS的版本管理功能逐渐被其他软件(比如CVS)取代,但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常用的系统管理工具。RCS就像是东汉王室,飘摇多年而不倒。

 

挟天子,令诸侯

1986年,Dick Grune写了一系列的shell脚本用于版本管理,并最终以这些脚本为基础,构成了CVS (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CVS后来用C语言重写。CVS是开源软件。在当时,Stallman刚刚举起GNU的大旗,掀起开源允许的序幕。CVS被包含在GNU的软件包中,并因此得到广泛的推广,最终击败诸多商业版本的VCS,呈一统天下之势。

CVS继承了RCS的集中管理的理念。在CVS管理下的文件构成一个库(repository)。与RCS的锁定文件模式不同,CVS采用复制-修改-合并(copy-modify-merge)的模式,来实现多线开发。CVS引进了分支(branch)的概念。多个用户可以从主干(也就是中心库)创建分支。分支是主干文件在本地复制的副本。用户对本地副本进行修改。用户可以在分支提交(commit)多次修改。用户在分支的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将分支合并到主干中,以便让其他人看到自己的改动。所谓的合并,就是CVS将分支上发生的变化应用到主干的原文件上。比如下面的过程中,我们从r1.1分支出rb1.1.2.*,并最终合并回主干,构成r1.2

 copy-modify-merge

 

CVS与RCS类似,使用,v文件记录改变,以便追踪历史。在合并的过程中,CVS将两个change应用于r1.1,就得到了r1.2:

r1.2 = r1.1 + change(rb1.1.2.2 - rb1.1.2.1) + change(rb1.1.2.1-r1.1)

上面的两个改变都记录在,v文件中,所以很容易提取。

 

在多用户情况下,可以创建多个分支进行开发,比如:

在这样的多分支合并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冲突(colliding)。比如上图中,第一次合并和第二次合并都对r1.1文件的同一行进行了修改,那么r1.3将不知道如何去修改这一行 (第二次合并比图示的要更复杂一些,分支需要先将主干拉到本地,合并过之后传回主干,但这一细节并不影响我们这里的讨论)。CVS要求冲突发生时的用户手动解决冲突。用户可以调用编辑器,对文件发生合并冲突的地方进行修改,以决定最终版本(r1.3)的内容。

 

CVS管理下的每个文件都有一系列独立的版本号(比如上面的r1.1,r1.2,r1.3)。但每个项目中往往包含有许多文件。CVS用标签(tag)来记录一个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一对(文件名:版本号)。比如我们的项目中有三个文件(file1, file2, file3),我们创建一个v1.0的标签:

tag v1.0 (file1:r1.3) (file2:r1.1) (file3:r1.5)

v1.0的tag中包括了r1.3版本的文件file1,r1.1版本的file2…… 一个项目在发布(release)的时候,往往要发布多个文件。标签可以用来记录该次发布的时候,是哪些版本的文件被发布。

 

CVS应用在许多重要的开源项目上。在90年代和00年代初,CVS在开源世界几乎不二选择 (RCS也是开源的,但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RCS无法与CVS媲美)。CVS就像是官渡之战后的曹魏,挟开源运动,号令天下。时至今天,尽管CVS已经长达数年没有发布新版本,我们依然可以在许多项目中看到CVS的身影。

 

青出于蓝

正如曹操的统治富有争议一样(比如非汉祚,以臣欺君等等),CVS也有许多常常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下面几条:

  • 合并不是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如果有两个用户同时合并,那么合并结果将是某种错乱的混合体。如果合并的过程中取消合并,不能撤销已经应用的改变。
  • 文件的附加信息没有被追踪:一旦纳入CVS的管理,文件的附加信息(比如上次读取时间)就被固定了。CVS不追踪它所管理文件的附加信息的变化。
  • 主要用于管理ASCII文件:不能方便的管理Binary文件和Unicode文件
  • 分支与合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CVS的分支和合并非常昂贵。分支需要复制,合并需要计算所有的改变并应用到主干。因此,CVS鼓励尽早合并分支。

CVS还有其它一些富有争议的地方。随着时间,人们对CVS的一些问题越来越感到不满 (而且程序员喜欢新鲜的东西),Subversion应运而生。Subversion的开发者Karl Fogel和Jim Blandy是长期的CVS用户。赞助开发的CollabNet, Inc.希望他们写一个CVS的替代VCS。这个VCS应该有类似于CVS的工作方式,但对CVS的缺陷进行改进,并提供一些CVS缺失的功能。这就好像刘备从曹营拉出来单干的刘备一样。

总体上说,Subversion在许多方面沿袭CVS,也是集中管理库,通过记录改变来追踪历史,允许分支和合并,但并不鼓励过多分支。Subversion在一些方面得到改善。Subversion的合并是原子操作。它可以追踪文件的附加信息,并能够同样的管理Binary和Unicode文件。但CVS和Subversion又有许多不同:

  • 与CVS的,v文件存储模式不同,Subversion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改变集。VCS相关数据变得不透明。
  • CVS中的版本是针对某个文件的,CVS中每次commit生成一个文件的新版本。Subversion中的版本是针对整个文件系统(包含多个文件以及文件组织方式),每次commit生成一个整个项目文件系统树的新版本。

Subversion依赖类似于硬连接(hard link)的方式来提高效率,避免过多的复制文件本身。Subversion不会从库下载整个主干到本地,而只是下载主干的最新版本。

 

在Subversion刚刚诞生的时候,来自CVS用户的抱怨不断。他们觉得在Subversion中有太多的改动,有些改动甚至是相对于CVS的倒退。比如CVS中的tag,在Subversion中被改为直接复制版本的文件系统树到一个特殊的文件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Subversion逐渐推广 (Subversion已经是Apache中自带的一个模块了,Subversion应用于GCC、SourceForge,新浪APP Engine等项目),并依然有活跃的开发,而CVS则逐渐沉寂。事实上,许多UNIX的参考书的新版本中,都缩减甚至删除了CVS的内容。

 

别开生面

CVS和Subversion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如果将这两者和git比较,那么git看起来就像孙权的碧眼,有一些怪异。

git的作者是Linus Torvald。对,就是写Linux Kernel的那个Linus Torvald。Linus在贡献了最初的Linux Kernel源代码之后,一直领导着Linux Kernel的开发。Linus Torvald本人相当厌恶CVS(以及Subversion)。然而,操作系统内核是复杂而庞大的代码“怪兽” (2012年的Linux Kernel有1500万行代码,Windows的代码不公开,估计远远超过这一数目)。Linux内核小组最初使用.tar文件来管理内核代码,但这远远无法匹配Linux内核代码的增长速度。Linus转而使用BitKeeper作为开发的VCS工具。BitKeeper是一款分布式的VCS工具,它可以快速的进行分支和合并。然而由于使用证书方面的争议(BitKeeper是闭源软件,但给Linux内核开发人员发放免费的使用证书),Linus最终决定写一款开源的分布式VCS软件:git。

git在英文中比喻一个愚蠢或者不愉快的人(a stupid or unpleasant person)。Linus说这个比喻是在说自己:

I'm an egotistical bastard, and I name all my projects after myself. First "Linux", now "git".

(这里,Linus似乎并不是在贬低自己,见Linus和Eric S. Raymond的争论: The curse of the gifted)

 

对于一个开发项目,git会保存blob, tree, commit和tag四种对象。

  • 文件被保存为blob对象。
  • 文件夹被保存为tree对象。tree对象保存有指向文件或者其他tree对象指针。

上面两个对象类似于一个UNIX的文件系统,构成了一个文件系统树。

  • 一个commit对象代表了某次提交,它保存有修改人,修改时间和附加信息,并指向一个文件树。这一点与Subversion类似,即每次提交为一个文件系统树。
  • 一个tag对象包含有tag的名字,并指向一个commit对象。

虚线下面的对象构成了一个文件系统树。在git中,一次commit实际上就是一次对文件系统树的快照(snapshot)。

 

每个对象的内容的checksum校验(checksum校验可参阅IP头部的checksum)都经过SHA1算法的HASH转换。每个对象都对应一个40个字符的HASH值。每个对象对应一个HASH值。两个内容不同的对象不会有相同的HASH值(SHA1有可能发生碰撞,但概率非常非常非常低)。这样,git可以随时识别各个对象。通过HASH值,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对象是否发生改变。

比如一个文件LOG,它包含一下内容:

aaa

这个文件的HASH码为72943a16fb2c8f38f9dde202b7a70ccc19c52f34

如果我们修改这个文件,成为

aaa

bbb

这个文件的HASH码变成dbee0265d31298531773537e6e37e4fd1ee71d62

所以,git只需看对象的HASH码,就可以知道该对象是否发生改变。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次提交(commit)。每次commit的时候,git并不总是复制所有的对象。git会检验所有对象的HASH值。如果该对象的HASH值已经存在,说明该对象已经保存过,并且没有发生改变,所以git只需要调整新建tree或者commit中的指针,让它们指向已经保存过的对象就可以了。git在commit的时候,只会新建HASH值发生改变的对象。如下图所示,我们创建新的commit的时候,只需要新建一个commit对象,一个tree对象和一个blob对象就足够了,而不需要新建整个文件系统树。

 

可以看到,与CVS,Subversion保存改变(file delta)的方式形成对照,git保存的不是改变,而是此时的文件本身。由于不需要遵循改变路径来计算历史版本,所以git可以快速的查阅历史版本。git可以直接提取两个commit所保存的文件系统树,并迅速的算出两个commit之间的改变。

 

同样由于上面的数据结构,git可以很方便的创建分支(branch)。实际上,git的一个分支是一个指向某个commit的指针。合并时,git检查两个分支所指的两个commit,并找到它们共同的祖先commit。git会分别计算每个commit与祖先发生的改变,然后将两个改变合并(同样,针对同一行的两个改变可能发生冲突,需要手工解决冲突)。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复制和遵循路径计算总的改变,所以效率提高很多。

比如下面的图1中有两个分支,一个master和一个develop。我们先沿着develop分支工作,并进行了两次提交(比如修正bug1),而master分支保持不变。随后沿着master分支,进行了两次提交(比如增加输入功能),develop保持不变。在最终进行图4中的合并时,我们只需要将C4-C2和C6-C2的两个改变合并,并作用在C2上,就可以得到合并后的C7。合并之后,两个分支都指向C7。我们此时可以删除不需要的分支develop。

由于git创建、合并和删除分支的成本极为低廉,所以git鼓励根据需要创建多个分支。实际上,如果分支位于不同的站点(site),属于不同的开发者,那么就构成了分布式的多分支开发模式。每个开发者都在本地复制有自己的库,并可以基于本地库创建多个本地分支工作。开发者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选取某个本地分支与远程分支合并。git可以方便的建立一个分布式的小型开发团队。比如我和朋友两人各有一个库,各自开发,并相互拉对方的库到本地库合并(如果上面master,develop代表了两个属于不同用户的分支,就代表了这一情况)。当然,git也允许集中式的公共仓库存在,或者多层的公共仓库,每个仓库享有不同的优先级。git的优势不在于引进了某种开发模式,而是给了你设计开发模式的自由。

正如东吴门阀合作的政治模式,git非集中式的开发模式让git成为了后起之秀。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Git Torvald。

(需要注意的是,GitHub尽管以git为核心,但并不是Linus创建的。事实上,Linus不接收来自GitHub的Pull Request。Linus本人将此归罪于GitHub糟糕的Web UI。但有些搞笑的是,正是GitHub的Web页面让许多新手熟悉并开始使用git。好吧,Linus大婶是在鞭策GitHub。)

 

总结

和三国志不同,VCS的三国还没有决出最终胜负。或许Subversion会继续在一些重要项目上发挥作用,或许git会最终一统江山,或许CVS可以有新的发展并最终逆袭;又或许,一款新的VCS将取代所有的前辈。VCS激烈的竞争对于程序员来说是好事。一款优秀的VCS可以提高了我们管理项目的能力,降低我们犯错所可能支付的代价。随着开发项目越来越庞大和复杂,这一能力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花一点时间学习VCS,并习惯在工作中使用VCS,将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我平时只用git,经验有限,如果有错漏,谢谢你的指正)

posted @ 2013-02-21 22:03  Vamei  阅读(19440)  评论(29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