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
参考这篇博客,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总结了一下。
1. 概念
哈希表也叫散列表,是一种查找算法,它尽量能不经过任何比较,通过一次存取就能得到所查找的数据元素。
因此需要存在一种映射关系,使每个关键字和哈希表中唯一一个存储位置相对应,这个映射关系叫做散列函数。
2. 常见的哈希函数
- 直接定址法
取关键字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值为哈希函数,即:
h(key) = key 或者 h(key) = a*key + b
- 数字分析法
假设关键字是以r为基的数,并且哈希表中可能出现的关键字都是事先知道的,则可取关键字的若干数位组成哈希地址。
- 平方取中法:
取关键字平方后的中间几位为哈希地址。通常在选定哈希函数时不一定能知道关键字的全部情况,取其中的哪几位也不一定合适,而一个数平方后的中间几位数和数的每一位都相关,由此使随机分布的关键字得到的哈希地址也是随机的。取的位数由表长决定。
- 折叠法
将关键字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的位数可以不同),然后取这几部分的叠加和(舍去进位)作为哈希地址。
- 除留余数法
取关键字被某个不大于散列表表长m的数p除后所得的余数为散列地址,即:
h(key) = key MOD p ,其中p <= m
- 随机数法
选择一个随机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是它的哈希函数,即:
h(key) = random(key)
3. 处理冲突
讲道理,无论你的哈希函数设计得多巧妙,当关键数一多,必然会产生冲突,即两个关键字经过哈希函数后的值相同,这就需要一些冲突处理方式来解决。
- 开放地址法
hi = (h(key) + di) MOD m, 其中i =1,2,…,k(k ≤ m-1)
其中的di又有三种取法:
a. di = 1,2,3,…,m-1,称线性探测再散列
b. di = 12,-12,22,-22,32,…,±k2 (k ≤m/2),称二次探测再散列
c. di = 伪随机数序列,称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 再散列法
hi = rhi(key) i = 1,2,…,k
rhi是指不同的散列函数
- 链地址法
将所有关键字为同义词的数据元素存储在同一线性链表中。假设某散列函数产生的散列地址在区间[0,m-1]上,则设立一个指针型向量void *vec[m],其每个分量的初始状态都是空指针。凡散列地址为i的数据元素都插入到头指针为vec[i]的链表中。在链表中的插入位置可以在表头或表尾,也可以在表的中间,以保持同义词在同一线性链表中按关键字有序排列。
- 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
4. 代码实现
//例子以除留余数法和链地址法构造散列表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LEN 13
struct hash_node {
int count;
struct hash_node *next;
};
int hash(int num)
{
return num % LEN;
}
void collision(struct hash_node *vec[], int elem, struct hash_node *new)
{
if (vec[elem] == NULL)
vec[elem] = new;
else
{
new -> next = vec[elem];
vec[elem] = new;
}
}
void create_hash(struct hash_node *vec[], int num)
{
ifstream in("data.in");
int i, tmp, arr[num];
struct hash_node *p;
for (i = 0; i < num; i++)
in >> arr[i];
in.close();
for (i = 0; i < num; i++) {
p = new hash_node;
p -> count = arr[i];
p -> next = NULL;
tmp = hash(arr[i]);
collision(vec, tmp, p);
}
}
//元素插入
void insert_hash_node(struct hash_node *vec[], int data)
{
int tmp;
struct hash_node *p = new hash_node;
p -> count = data;
p -> next = NULL;
tmp = hash(data);
collision(vec, tmp, p);
}
//删除
void delete_hash_node(struct hash_node *vec[], int data)
{
int elem;
struct hash_node *p, *tmp;
elem = hash(data);
if (vec[elem] == NULL) {
cout << "error";
return;
}
else
{
tmp = vec[elem];
while (tmp -> count != data) {
if (tmp -> next == NULL) {
cout << "error";
return;
}
p = tmp;
tmp = tmp -> next;
}
p -> next = tmp -> next;
delete tmp;
}
}
//查找和前面类似,不赘述
作者: vachester
出处:http://www.cnblogs.com/vachester/
邮箱:xcchester@gmail.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