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点》读书笔记(一)

《引爆点》读书笔记(一)

 

内容分析

 

前段时间,老师们拿我们的项目开刀,从未来可能的用户量入手做了不少的分析与讨论。或许是出于经验主义,老师们将我们的目标定位成二手交易,并告诫我们二手交易项目被到处欣然选中即使开发成功终不免尴尬而亡。由此我也陷入了一定的思考,当然,不是思考放弃或动摇。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放弃了,但是,又怎样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呢,这才值得思考。首先要想就是,怎样的产品才能赢得数量可观的用户呢,甚至更大的野望驱使我羞涩而间歇地思考着,如何才能让产品广为流行且好评如潮。《引爆点》就是一本关于如何引爆流行潮流的书。

 

第一章讲到了流行的三个法则——个别任务法则、附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导言中提到了两个例子,其一就是完全不出名的甚至濒临倒闭的暇步士品牌突然风行火爆,还有就是纽约的两个极度贫困地区布朗斯维尔和东纽约区的犯罪下降率突然被引爆,犯罪率锐减。概括来说流行事物的三大特色就是——第一,传染性;第二,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效果;第三,变化并非渐进而是突变。当潮流全面突然爆发之前的那富有戏剧性的一刻,及命名为引爆点。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巴尔的摩市被梅毒袭击,而 95 年之后,梅毒从之前的水平曲线突变为几乎直线上升。我也对这个梅毒发病率的例子十分感兴趣。其中当时的人们主要有三种理论,第一种认为是速效可卡因让梅毒大行其道;第二种认为贫民窟糟糕的医疗服务让梅毒变得更加严重;第三种认为物质条件变化让梅毒变得更加容易传播。但事实上,三种理论都没有切中要害,引爆流行病的途径并不只有一种途径,流行病传播需要三个条件,生物学来讲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事物的引爆是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使得三个条件至少之一发生了改变。这三个条件就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和环境威力法则。第一,有调研指出促进淋病的传播让淋病更加流行的人只局限于一百多人的范围,这些人 “非比寻常”。流行浪潮发展的过程与之极为相似,它们是由屈指可数的人驱动起来的。暇步士亦是如此,一些特别的人意识到了时尚趋势通过个人社交、活力、热情和个人魅力把暇步士 “传染” 给大家。个别人物法则提到的就是,驱动流行浪潮的一开始往往是少数人,而他们的特点就是具有传播能力在同类之间具有影响力,其中是否擅长社交、是否精力旺盛、是否博学更为重要。第二,病毒学中著名的一个原理是:每年冬天,流感开始传播的时候流感病毒与流感结束的时候病毒差别很大。由于某种原因,病毒的传染力和杀伤力会大大提高,而且一旦感染就会附着在体内,再也清除不掉。附着力因素对我们的启发就是,人们会大量的思考如何才能使信息更加容易传播,但是怎样保证消息不会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呢。消息的附着力往往十分重要,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得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第三,季节变化对染病人数影响十分大,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比起一个人独自在一个环境中的情况而言,与大家一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人遇到紧急突发情况而报警的概率会更小,换句话说在人多的环境里,人会更加漠视身边的不幸者,这似乎变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思维。环境威力法则认为,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表现出来得更加强烈。

 

实际思考

 

书的后面会分开阐述各个法则,而在此并没有看后面的阐述,我先思考的就是如何把这三个方面的法则应用到我们项目实际中,从而对引爆流行有一个新的理解。等看完书后面之后,再完善之前的理解,从而认识会更加深刻。

 

第一方面,从个别人物法则而言,我们是否应该抓住一批重点用户,而且应该重新定义这个 “重点”。我认为至少应该包含几个方面,比如是否极客:极客用户对我们产品的使用会更深入,又能够提供技术上的反馈;再是否有影响力:可以试着先从具有影响力的用户下手,我们组曾提前联系的芳草社,和他们做书库方面的合作,社团的资源会丰富同时影响力更广,当然还有其他用户也具有影响力,比如一些社团主席、经常参与活动策划的人、身边的各种大佬等。然后利用这批用户进行病毒式传播。

 

第二方面,从附着力法则而言,这一部分我觉得主要涉及产品特性。我们的产品需要有足够的粘性,就是不能纯粹口碑相传,也要通过口碑让传播变得更为自然。当前确实有二手交易的平台,但是并不够好用,BBS、跳蚤市场、QQ 群都不能解决需求痛点,而且并没有同时做到信息共享的生态,比如社团书库的合作、线上资料和其他信息的共享等。我们需要从产品的角度考量,究竟什么才能让用户泪流满面感觉用过之后就回不去了,至少再用其他平台会极度不爽从而提高行业标准,这一方面值得今后在实战中重点考量。

 

第三方面,从环境威力法则而言,我们的产品天然的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只在校内推广,用户环境质量更好,但是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这个环境对人们产生影响,因为人对环境的敏感远大于自己的想象。在营销推广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试图把这个平台推广成一个二手交易和信息共享的标配,我们学校大部分人们对新鲜事物还是有好奇心的,即使不登录注册可能也会先进平台浏览,一个校内专属的标配型的平台会自然建立一种用户环境,顺着这种环境或者仅出于趋同心理也能吸引更多用户。但是这种趋同心理尽管很自然,但是为了创造这种环境背后所做的铺垫却尤为的耗费功夫。

 

posted @ 2018-04-26 18:05  ustczwq  阅读(110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