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软件观念改革》
读书笔记之《软件观念革命》(第一部分)
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迭代速度之快几乎令人难以想象,而从事这一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偏重于应用而轻于理论。市面各种技术指南层出不穷,但是历经了即使艰深晦涩的技术书籍钻研后,也难免可能还是在发展的洪流中举步艰难,技术俱进之下,思想以及境界弥足轻重,思想深度的著作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本书作者之一的 Alan Cooper,常以 Visual Basic 之父而被人称道,可以称作是软件开发、程序设计和理论家的先驱,交互设计领域的教父。同时,也是人性技术(humanizing technology)方面的作家、演讲者和布道者。
本书讲了软件交互中的设计精髓,但从书中能体会到的不是细枝末节的技巧甚至为了展现技巧而辅以的文字渲染,而是一种带有大师风度的高层次指导和较深的思想启发。
首先,“交互” 一词以前在我脑海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系列人和产品的操作的集合。抽象而统一的东西总会让人觉得更书面化更专业,因此适合作为我拿出去吹牛的说道。看书后,加深了对它的理解,交互可以称作是一门工程科学,需要根据产品属性和使用来定义产品形式,在产品的角度,需要展位产品的样子,了解产品的特征,而在用户的角度,需要充分尊重用户,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预测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从而在两者之间协调,实现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对话。
那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就是,我们如何了解我们的用户,书中第一部分讲到了弥合差距。首先,如何能实现用户满意我们同时也取得成就的双赢呢,第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产品的设计方法。失败的情型就是:开发者不是认真与用户一起规划和执行,而是一直埋头创建技术解决方案,直到最终对他们失去控制为止。设计应该是为了构建有意义的秩序而付出的有意识的直觉上的努力。我们需要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理解业务、技术和行业上的需求以及限制,并将这些转化成对产品的规划,使产品令人向往同时在经济和技术上可行。
书中列举了软件不友好、主观臆测、晦涩、行为不当的错误案例,值得我们今后开发深思。作者推崇一套面向行为设计的方式——目标导向设计(goal-directed design)。大致思想是,首先要识别用户目标,用户目标常与我们猜测的不同,产品设计在满足商业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满足用户个人目标。然后,目标导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才提供了产品的真正定义,设计师也应作为调研者,角色分配并非死板的,在调研和设计之间建立模型、需求和框架。还详细列举了调研、建模、需求定义、框架定义、精化的具体知识。
书中建立了设计界面的实现模型、用户心智模型、表现模型的概念,实现模型即系统如何实际工作,反映了技术;用户心智模型就是,用户并不需要关心并不需要清楚产品背后的技术细节和工作原理就能建立认知上的解释方式来掌握运用产品;表现模型则是设计师选择如何将程序功能展现给用户的方式。书里讲解了不同时代下三种模型的区分和选择,之前我还从未想过相关问题,给我了新的认识和启发,模型是死的,总结也未必面面俱到,具体的交互方式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运用对大的逻辑和小的细节都需要去思考去斟酌。
另外,对于用户与用户之间们也是存在差别的,分为新手、专家和中间用户。没有人愿意停留在新手用户;而对于中间用户我们需要做优化来将他们推向专家;可以将用户想像为聪明但是很忙的人,结合前面提到的模型,根据三种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交互设计。可以做定性和定量研究来理解用户,书中也详细地提及了用户观察、访谈中的调查准备以及调查方法。一些注意方面,比如避免讲技术、避免诱导性问题等值得我们注意。在完成调研后需要对用户建模,挖掘人物角色和目标。然后基于人物角色来构思方案:
一 定义需求
- 创建问题和视图声明
- 头脑风暴
- 标志人物角色的期望
- 构建场景脚本提纲
- 标志需要
二 定义交互框架
- 定义形态要素和输入方法
- 定义视图
- 定义功能元素和数据元素
- 定义功能组和层次关系
- 给出交互关系的草图
- 构建关键路径脚本提纲
三 优化形式和行为
- 起草外观设计
- 构造确认脚本提纲
- 设计定稿
第一部分最后讲到了交互设计原则和模式,这也对我们设计起了指导性意义。应当减少用户工作量,而被减少的包括:逻辑工作、知觉工作、记忆工作、物理工作。而设计原则要在概念层次、交互层次、界面层次上运作。在交互细节上要注意风格。还有一些具体的交互设计模式和具体规则,比如伦理、实效、内部一致性、表达最简而完整、情感认识等,这些交互规则等待着我们在实战中去思索忖度,用假装是大师般的态度去对待交互设计,不放过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