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也还是属于新人一族的我,休假了几个月回来,看到的都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们的队伍壮大得很快!看到blog上非烟的一篇《感受成长》,感慨培训道路的坎坷。虽然我还没有作过任何性质的讲师,但在这也很想吐吐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我们要做培训、分享?是为了同学们能学到新的东西。
       为什么要学习新的知识、新的工具呢?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为什么要在工作中使用这些新知识、新工具呢?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我们的工作质量。
       结论是:培训-->学习-->使用-->提高,这是我的认识!
         但是,说实话,就我最近参加的几场培训来说,我的收获并不是很明显。很多时候当时是听懂了,但之后却又会很快地忘记了!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只是听客!现在,我们的队伍是越来越大了,我觉得人越多,人均互动的概率就越小,这样的效果其实不怎么好的!
        互动很重要,虽然我自己在团队内并不是一个活跃分子,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互动很重要!我也会尝试着积极起来!
        现在的教育都在提倡小班教学,原因很简单,小班教学质量高啊!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分批次、分场次的进行小班培训呢?
         可能会有疑虑,分批次、分场次?哪来那么多资源啊!实际上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我们绝大多数同学投入的工时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讲师的投入确实要增加很多。
        我想举个具体的实例:
        我们开一个大班培训,课时2小时,100个同学参加,一个讲师主讲;那么一共耗时是:(100+1)*2=202 个人时; 要是分5个小班进行,每班20人,那么一共耗时是:(20+1)*2*5=210 个人时;
然而,无论是听课的效果,还是互动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当然这里还有个组织、场地的客观问题存在。公司毕竟不是真正的教室学堂,我们终究不是专业的讲师组织者。
       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平衡,怎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培训、分享实现它真正有效的价值呢?还是一个需要大家一起去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