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tat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

iostat语法

用法:iostat [ 选项 ] [ <时间间隔> [ <次数> ]]

常用选项说明:

-c:只显示系统CPU统计信息,即单独输出avg-cpu结果,不包括device结果
-d:单独输出Device结果,不包括cpu结果
-k/-m:输出结果以kB/mB为单位,而不是以扇区数为单位
-x:输出更详细的io设备统计信息
interval/count:每次输出间隔时间,count表示输出次数,不带count表示循环输出

说明:更多选项使用使用man iostat查看

常用实例

1、iostat,结果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

 

输出含义:

    avg-cpu: 总体cpu使用情况统计信息,对于多核cpu,这里为所有cpu的平均值。重点关注iowait值,表示CPU用于等待io请求的完成时间。

    Device: 各磁盘设备的IO统计信息。各列含义如下:

Device: 以sdX形式显示的设备名称
tps: 每秒进程下发的IO读、写请求数量
KB_read/s: 每秒从驱动器读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KB_wrtn/s: 每秒从驱动器写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KB_read: 读入数据总量,单位为K。
KB_wrtn: 写入数据总量,单位为K。

2、iostat -x -k -d 1 2。每隔1S输出磁盘IO的详细详细,总共采样2次。

 

以上各列的含义如下:
r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读请求被合并次数,文件系统会对读取同块(block)的请求进行合并
w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写请求被合并次数
r/s: 每秒完成的读次数
w/s: 每秒完成的写次数
rkB/s: 每秒读数据量(kB为单位)
wkB/s: 每秒写数据量(kB为单位)
avgrq-sz:平均每次IO操作的数据量(扇区数为单位)
avgqu-sz: 平均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svctm: 平均每次IO请求的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util: 采用周期内用于IO操作的时间比率,即IO队列非空的时间比率

 重点关注参数

1、iowait% 表示CPU等待IO时间占整个CPU周期的百分比,如果iowait值超过50%,或者明显大于%system、%user以及%idle,表示IO可能存在问题。

2、avgqu-sz 表示磁盘IO队列长度,即IO等待个数。

3、await 表示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处理时间

4、svctm 表示每次IO请求处理的时间

5、%util 表示磁盘忙碌情况,一般该值超过80%表示该磁盘可能处于繁忙状态。

 

疑惑:dm-0/1/2是什么?怎么来的?

查看磁盘信息:

发现根本没有dm字样,那到底怎么来的?

我们根据可以得知:

dm-0、dm-1、dm-2的主设备号是253(是linux内核留给本地使用的设备号),次设备号分别是0、1、2,这类设备在/dev/mapper中

 

看到dm-0、dm-1、dm-2的详细设备名后,知道这三个设备是属于centos逻辑卷组的lvm设备。

这下找到dm的真正含义了~

 

posted on 2018-07-18 10:35  哪是什么大佬  阅读(5272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