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各种知识关于学期开设了王老师的软件工程课,让我发现原来大学的课还可以这么上。我的前三年都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讲法。以前老师总是教我们怎么解决书本上的知识点,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试卷考试来决定分数。这门课过去了之后就感觉和这门课都没什么交集了,上过的知识点都是老师讲我们听,没有通过自己的疑惑,再摸索的过程。考试完后还没有几天就把老师讲的忘记一多半了,下个学期一说都忘记自己上过这门课(ps:如果老师和课程都没有什么特点的话)。而王老师的课没有考试,最后的分数都是按照你在这个过程中解决每一个问题所付出的努力。(还请了一个工程师助教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题目都认真仔细的核查,打分,也是很辛苦的。)
在这门课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上课的风采那是相对当棒滴!就是每次课程上完后,不光课上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让我们解决课上的题目。下课了之后还有课后的作业!不光有这么多的作业,还让我们看各种有关软件工程方面的书(我觉得看书总是好的,我喜欢看书),还得发阅读笔记,发学习的进度条。开始的时候真是不适应,然后觉得好麻烦啊还好难的。但是没办法啊!作业总是要完成的。我只能每次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课后作业上,一般都是关于算法编程的题目,我的编程能力一般是因为没有方法,每次见到题目说编就编,难怪基础差。但是老师教会了我一个终生有用的编程方法,那就是先别直接编程,首先的第一步是想总体的思路,然后再你不会的模块下细分,一步一步细分直到你觉得你能实现并写出来为止。这个方法帮助在后面的学习中帮助了我很多,后面的很多课后小程序都是依靠这个方法写出来的。
在慢慢的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步骤之后才发现,原来老师的方式对于我们大三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刚开始还抱怨来着,为啥课不是大二上,大三课这么多还要考研)。老师的方式就是给我们讲清楚软件到底是什么?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最后大部分工作的也是软件行业,所以对于大三的同学来说面对找工作这样现实的问题。这门课课很有意义,它教会我们是时候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了,还有让我们自己思考自己今后的选择。这样大三才有意义,大三是个分水岭,告别青涩懵懂。我觉得大学里,大三是决定整个大学生涯的一年。刚好有了王老师的软件工程课,让我们即练习了各种编程能力,又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算法。最最主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该有的规范。
一学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人27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这有很多个27天。我深深的记得老师说过的话,王老师说有学生问他:“老师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呀?”老师说:“让你什么都做的工作,让你能够编程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还有就是问为什么考研,老师说“如果你研究生出来,编程能力还没有本科生在外面工作三年强,那你为什么要考?”我觉得超级有道理,首先我们刚毕业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做过,我们如果想提升自己,那要学的东西是相当多的。在小公司一个人当好多人用,所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先去小公司一两年,让自己把一个项目完完整整的顺下来,就会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等有了能力,那规范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了,这时候就是跳槽到大公司的时候,学习大公司的规范。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其实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是有没有自己的规范。
在两次冲刺阶段中,我也收获颇多。有关于人际关系的也有关于知识学习的。在团队的合作中,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情况,但是我们都很好的解决掉了。在冲刺阶段也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和规范,比如要每日站立会议,包括你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我觉得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上是特别亮点的地方,别的本科生都不懂而你却学过了。所以其实我十分感谢王老师的这门课也谢谢请的助教老师还谢谢邹欣老师,让我如此接近于一款软件的开发,有如此美妙的体验!最后衷心的说一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