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

''''
1、面向过程编程
核心是"过程"二字,过程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即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基于该思想编写程序就好比在编写一条流水线,是一种机械式的思维方式

优点:复杂的问题流程化、进而简单化
缺点:可扩展性差

2、面向对象
核心"对象"二字,对象指的是特征与技能的结合体,
基于该思想编写程序就好比在创造一个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是一种
上帝式的思维方式

优点:可扩展性强
缺点:编程的复杂度高于面向过程

重点:面向对象的核心体现是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程序封装到对象中
'''

# 函数与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功能
# 函数:通过函数名直接调用
# 方法:通过附属者.语法来调用

# 变量:通过变量名访问变量值
# 属性:通过附属者.语法来访问变量值

名称空间操作

# 所有能产生名称空间对应的对象(存放地址的变量)有__dict__值

# __dict__指向的就是附属对象的名称空间
import re
print(re.__dict__)

re.__dict__['name'] = 're模块'
print(re.__dict__['name'])

re.__dict__['action'] = lambda x: x
print(re.__dict__['action'](1000))


def fn():
pass
print(fn.__dict__)

fn.name = 'fn函数'
print(fn.name)

def test():
print("可以成为fn功能的函数")
fn.action = test
fn.action()

类与对象的概念

# 类:具有相同特征与行为个体集合的抽象
# 对象:有特征、行为的具体个体。就是类的具体体现

# 区别:两个人同时思考一个名字,想到的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就一定是对象,反之一定是类

语法

# 类的声明:
'''
class 类名:  # class定义类语法的关键字
pass
'''

# 对象的产生: 对象的实例化
'''
对象1 = 类名()
对象2 = 类名()
对象3 = 类名()
'''

# 类与对象都有自己独立的名称空间,每一个被实例化出来的对象,名称空间也是各自独立
# 所以类与对象都能额外添加 属性(变量) 和 方法(函数)

# 重点:类一旦被加载(随着所属文件的加载就加载),就会进入类的内部执行类中的所有代码

对象查找属性的顺序

class People:
# 类自带(不同在外界额外添加)的属性与方法
identify = '人类'
def sleep(self):
  print('睡觉')


p1 = People()
p2 = People()

p1.identify = '新人类'
print(p1.identify)  # 访问自己的
p1.__dict__.clear()  # 删除自己的后
print(p1.identify)  # 访问类的

print(p2.identify)  # p2没有自己的,访问类的

# 重点:属性的访问顺序:优先加载自身的名字,如果没有再考虑类的

总结

'''
1.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
   过程:程序流程化,可拓展性差
   对象:程序流程多样化,可拓展性强

   变量 | 函数 => 属性 | 方法:前者直接使用,通过所属者.语法调用

2.拥有名称空间的对象:有__dict__属性,该属性就是指向对象的名称空间
   -- 文件 | 包(__init__.py文件) | 函数 | 类
   -- 可以为__dict__属性添加值,简化为.语法,也可以对__dict__整体赋值一个字典

3.类与对象
   -- 类是抽象的,不是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征(属性)和行为(方法)个体的集合的抽象
   -- 对象具象的,是真实存在的:具有特征与行为的实际个体(类的实际体现:实例化)

4.类与对象的语法
class 类名:
   代码块(一堆属性与方法)
对象名 = 类名()

类会随所属文件加载而加载(执行内部所有代码),形成类的名称空间

1.每个实例化出来的对象及类都有自己的名称空间
2.类与对象都可以通过.语法来拓展新功能
3.提前在类中属性的属性与方法,在对象一产生就可以使用这些属性和方法
4.对象查找属性的顺序:先找自身的,如果没有找类的(只有访问权没有修改权)
'''
posted @ 2019-04-17 01:16  代码创造一切  阅读(30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