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一.点对点的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和帧

①链路: 一个结点连接到相邻节点的一段物理线路
②数据链路: 链路+实现通信协议的软件和硬件

2.通信协议实现

网络适配器(软件+硬件): 一般都具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①物理链路(链路)+逻辑链路(实现数据链路的协议)

3.帧

①帧: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②数据报: 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

4.点对点传输

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物理链路的传输问题

①结点A将网络层下发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
②结点A将帧方式给结点B
③结点B检查帧,无错提取数据报上传,错误则抛弃

5.封装成帧

基于分组(IP数据报)传输的原理封装(打包)

首部和尾部能起到帧定界的作用
帧定界: 让计算机明确帧的完整性

6.透明传输

字节填充: 在数据部分中的SOH/EOT(干扰识别)前面添加转义字符ESC使其透明化

7.差错检查

比特差错: 数据传输中产生差错0变成1,1变成0
误码率BER: 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与传输数据总数的比例
循环冗余检验: 确定长度为(n+1)的p,进行CRC检验
举例:
①假定传输的数据M=101001
②假定商定好的传输除数P=1101(4位)
③得出
被除数据2nM=2101001000=M+([4-1]个零)
商Q=110101
余数R=001作为FCS

发送端发送数据为:101001001
结论:
发送端发送: 2nM(数据)x FCS冗余码
接收端: 接受数据后进行CRC检验若余数为0 则数据无差错,接受数据,反之有差错,丢弃数据。
①只能保证数据的无差错接受
②将可靠传输问题抛出到下一层

二.点对点协议ppp

PPP: 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MTU: 数据链路层的帧可负载的数据长度最长部分

1.ppp协议的组成

①封装IP数据的方法
②LCP链路控制协议: 建立,配置,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协议
③NCP网络控制协议

2.PPP协议的特点

①简单: 对数据链路层的帧无需纠错,序号,流量控制
②封装成帧: 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定字符
③透明性: 保证数据的透明
④多种物理层协议: 保证同一物理连接上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⑤多种类型链路层: 保证在多种线路上的运行
⑥差错检测: 保证数据无差错接受
⑦检测连接状态: 保证在几分钟内检测出链路是否正常工作
⑧最大传送单元: 对每一类型点对点连接设置MTU的标准默认值,若分组超过MTU则抛出数据,并返回差错
⑨网络层地质协商: 保证通信的两个网络层能够相互知道,配置彼此的网络层地址
⑩数据压缩协商: 提供协商使用数据压缩的算法

3.ppp协议的帧

二.点对点协议ppp

PPP: 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MTU: 数据链路层的帧可负载的数据长度最长部分

1.ppp协议的组成

①封装IP数据的方法
②LCP链路控制协议: 建立,配置,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协议
③NCP网络控制协议

2.PPP协议的特点

①简单: 对数据链路层的帧无需纠错,序号,流量控制
②封装成帧: 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定字符
③透明性: 保证数据的透明
④多种物理层协议: 保证同一物理连接上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⑤多种类型链路层: 保证在多种线路上的运行
⑥差错检测: 保证数据无差错接受
⑦检测连接状态: 保证在几分钟内检测出链路是否正常工作
⑧最大传送单元: 对每一类型点对点连接设置MTU的标准默认值,若分组超过MTU则抛出数据,并返回差错
⑨网络层地质协商: 保证通信的两个网络层能够相互知道,配置彼此的网络层地址
⑩数据压缩协商: 提供协商使用数据压缩的算法

3.ppp协议的帧


①标志字段: 确定帧的开始与结束
②地址字段: 无信息携带
③控制字段: 无信息携带
④协议字段: 确定信息部分的种类
⑤检验字段: 用来进行冗余检验

4.字节填充

原因: ppp在异步传输时,把转义字符定义为0X7D并用字节填充,会使字节数超过MTU
填充规则:
信息字段中出现的0X7E变为 (0X7D,0X5E) 两个字节
信息字段中出现的0X7D变为 (0X7D,0X5D) 两个字节
信息字段中出现ASCII码控制符在该字符前添加0X7D改变该字符
①标志字段: 确定帧的开始与结束
②地址字段: 无信息携带
③控制字段: 无信息携带
④协议字段: 确定信息部分的种类
⑤检验字段: 用来进行冗余检验

5.零比特填充

零比特填充:SONET/SDE链路时,采用同步传输,发送端,扫描发现连续5个1就在5个1后面加个0

6.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①ppp初态和终态: 链路静止

1.LCP配置中的响应:**

①配置确认帧(ACK): 所有选项都接受
②配置否人帧(Nak):所有选项接受但不理解
③配置拒绝帧(Reject):选项出现无法识别/不能接受,需要协商

三.广播信道传输的数据链路层

1.局域网

局域网工作层次跨越了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①局域网拓扑结构

②局域网优势:

  • 具有广播功能,从站点访问全网
  • 便于系统的扩张和演变
  • 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生存性

③共享信道的技术方法

  • 静态划分信道(物理层中详细解释过)
  •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分为随机接入,动态接入
    1.随机接入: 所有用户可随机发送信息,但可能会出现碰撞想象
    2.动态接入: 用户服从控制发送信息(令牌环局域网,多点线路询)

④IEEE 802.3局域网: 现在业界默认的是IEEE 802.3的局域网而非DLX 创造的局域网

2.适配器

①适配器: 连接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介于数据率不同同时配有缓存器
②适配器和主机通信: 通过计算机主板上的I/O总线并行传输
③适配器的特点: 在接受和发送数据时,不使用CPU,能独立的进行数据鉴别不通知计算机

3.CSMA/CD 协议

CSMA/CD 协议: 所有节点都共享网络传输信道,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否则就等待;在发送出信息后,再对冲突进行检测,当发现冲突时,则取消发送。
①载波监听: 无论数据是否在发送,每个站都必须不停的检测信道
②碰撞检测: 通过检测电压变化,判断是否产生了传输冲突
③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 确定了数据碰撞后的重传时间

四.使用集线器的星型拓扑

以太网为了使用更便宜更灵活的双绞线,采用了星型拓扑图,在中心增加集线器
集线器: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1.集线器的特点

①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总线网,各站共享逻辑上的总线,采用CSMA/CD协议。
②具有8个以上的接口,是多接口的转发器
③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不进行碰撞建设
④集线器采用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


2.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碰撞会存在时间浪费

在该图中可知
①帧的传播时间为n2r+ T0 +r
②帧发送时间为T0 +r
③以太网端到端的时延r与发送时间T0的比

\[σ=\frac{r}{N(T_0)} \]

σ越→0,越快检测碰撞。σ越大,检测碰撞越慢

④极限信道利用率S(MAX)

\[ ^S(MAX)=\frac{T_0}{N(T_0+r)} \]

3.以太网的MAC层

MAC层的硬件地址(MAC地址): 指出资源的位置。对站而说相当于标识符,名字

Ⅰ.(一般指代)固化在ROM中的地址

①更换适配器,就更改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地址,
②地理位置不影响局域网的地址,唯有适配器影响

Ⅱ.适配器与MAC帧

当适配器接受到MAC帧时,先识别帧目标地址,如果放往本站就收下,否则丢弃。
1.收下三种帧
①单播帧(一对一) 收到的帧与本地的MAC地址相同
②广播帧(一对全体) 发送给本局域网上所有站点的帧
③多播帧(一对多) 发送给本局域网上部分站点的帧

Ⅲ.V2的MAC帧的格式

4.以太网扩展

Ⅰ.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逐级的扩展

Ⅱ.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网桥(已淘汰): 接收MAC帧先识别目的地址,再查找网桥中的地址表,进行数据的转发或丢弃。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工作,进行了判断和碰撞考虑

交换交换式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多接口网桥
1.以太网交换机的特点:
①多接口网桥,全双工方式工作
②并行性,同时连接多对接口,使其同时通信
③多主机独占传输媒体,无碰撞传输数据
④有存储器,可以缓存帧,能保证繁忙时不丢失信息
⑤即插即用,内有自学算法,建立帧交换表
⑥使用交换架构芯片(硬件转发),转发率高于使用软件转发的网桥

Ⅲ.交换机的转换方式**

①存储转换: 将帧存储,进行检验
②直通: 接收帧就按地址转发

Ⅳ.交换机的自学习功能

①初始表为空 在每次传输,记录信息发出端的接口(地址—接口)记进不记出

  • 交换机对发出端:记录接口对应的表
  • 交换机对接受端:不知道接口,将数据广播

②表不为空 若存储对应接口的输入输出端方式帧,直接发送接口,而不广播。否则同①的步骤
③广播风暴 当数据发生重复的接口传输(广播风暴:广播包激增)
④交换机生成树协议 将物理的环状变化为逻辑(数据链路层)的树状

4.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VLAN):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 将多个交换机下的局域网虚拟合成一个 (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 将同个交换机下,设立标签,进行分组。同一个标签同一局域网 (物理位置相关的逻辑组)

五.高速以太网(自行搜索了解)

1.100BASE-T以太网

在双绞线上传输100Mbit/s基带信号的星型拓扑以太网

2.吉比特以太网

IEEE 802.3z

posted @ 2020-12-08 23:01  唐某人-python  阅读(30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