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手记(一):对URI隧道技术以及CRUD操作的理解

  近来看了Jim Webber等REST实战,有一些体会,因此对一些概念做个简要的整理。以下是个人认识与理解,如有偏差,望指正。

  • 1、URI隧道技术。

  通过URI来进行跨越系统边界转移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将信息编码到URI中。如:http://www.taobao.com/PlaceOrder?size={xx}&type={xx}&color={xx}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无论在Server端还是Client端,它都容易被理解。但是在一般情况下,URI隧道技术并非是Web友好的。因为它没有描述对资源进行操作的方式、以及操作资源时使用的元数据。如果有消费者使用Get操作来操作以上URI而产生资源,那么就完全违背了Web的架构原则。

  • 2、CRUD的WebService。

  在说到CRUD之前,先说说幂等。
  幂等是数学上的概念。无论操作操作多少次,这次操作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比如:数学中的计算绝对值。

  2.1 C:Create。
  Create 资源通过HTTP POST动作创建。POST在HTTP协议中就被设计为不安全、不幂等。为什么说它不安全?因为消费者将信息POST到服务中,服务就需要为客户端创建资源。这样就有可能改变服务端资源的多少、组织形式等等。为什么说它不幂等呢?
因为根据HTTP协议的规范,POST信息到服务端后,服务端就需要创建资源。一次POST就创建一个新的资源,即使消费者每次提交的信息完全一致。

  2.2  R:Read。
  Read读取资源。通过HTTP GET操作获取。即安全又幂等。因为它多次获取资源,但是不会对资源的状态进行操作,所以说它是安全的。
  也许有人会说,如博客园获取48小时阅读排行,那按照幂等的说法就应该每次都获取一样的信息,而不会有更新出现。是的,你这种说法没错。如果每次获取资源都一样那就应该不会更新。这里所说的幂等指的是这类资源的性质是一致的。而不是说资源的表述每次都应该一样。

  2.3 U:Update。
  PUT 操作进行资源的更新。它幂等但是不安全。幂等表现在它对资源的多次操作,最终在服务端,按照HTTP标准,应该用客户端上传过来的信息完全替换掉服务端相应的资源。因为这可能导致服务端资源状态发生变更,所以它不安全。
  PUT 操作完成以后,返回给客户端一个200相应消息的详细描述或者204 no content 信息。但后者由于相应信息少,因此效率更高。当然在最新的IETF Internet标准中新增了PATCH动词,但是PATCH是对部分资源发送补丁信息,服务端针对这些信息对资源进行部分更新。

  2.4 D:DELETE.
  DELETE删除资源。与Update操作一样,幂等但是不安全。注意:这里的DELETE不一定是真要是服务端删除某一资源,只是表明REST某一客户端对这一资源已经不再关心,但是这些资源可能会被其他客户端所用到。

  • 3、校正资源状态。

  在分布式系统应用中,经常出现多个消费者与一个资源交互的应用场景。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一个问题的发生。比如:一个用户对资源进行操作而改变了它的状态,而另一消费者没有通过Get获取到最新状态,同样去操作这一资源就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HTTP提供了一种简单但是强大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通过实体标签(Entity Tag)与条件请求头(Conditional Request Header)If-Match或If-None-Match的形式,对所请求的资源进行校正。一个实体标签就是一个不透明的令牌,使服务端与资源关联起来,以便在资源的生命周期中唯一。可以通过Hash算法来指定ETag值。
  If-Match或If-None-Match很好理解,如果匹配则如何,如果不匹配又如何处理。
  通常If-Match:"*",来指明资源存在,If-None-Match:"*"则指明资源不存在。
  篇幅有限,这节就这么多了。希望对你理解REST有些帮助。
  下一节将介绍:超媒体服务、以及相关的一些概念知识点。

 

 

posted @ 2011-12-06 16:10  tyb1222  阅读(3840)  评论(6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