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歪曲的心理调适 一【虚荣心理、投机心理、狭隘心理、吝啬心理、逆反心理】

  • 虚荣心理

    原由:

      好虚荣的心,不惜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报假成果、假学历,为自己争面子;这种好虚荣、顾面子的行为,就其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心理焦虑使然。

    分析:

      人生是有期望的,当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或与他人相比感到难堪、逊色时,为了取得高于他人或不低于他人的荣誉,就以夸口来掩饰自己,以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这种心理焦虑表现在男士身上,一般是体现在自我内在形象的“塑造”,显示于能力、本事的争名逐利;体现在女士身上则是自我外在形象的“塑造”,显示于忧好丈夫,家庭的富有,以及自己容貌、服饰的引人注目。

      好虚荣、要面子的心理是人性中偶然性的行为,并非是不良的心理品质,但是,如果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变成“死要面子活受罪”。追慕虚荣只能满足自己短暂的情绪愉悦,事后的苦果只有自己品尝了。好虚荣也是具有攀比心理,自以为强过别人的心理,来显示自己的价值。其实,这种不务实际的心理焦虑,等于为自己设置障碍。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短,追慕他人所长,常常力所不及。

    调适:

      1、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要对自己提出超出自己实际的期望值。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一,人的潜在和外在的天资素质、知识水平和能力修养是不一样的。

      2、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在自己的知识、能力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你就会占有一个“自由王国”,能够应变自如地做好工作,潇洒地面对人生

      3、与人真诚相对。以自己的力所能及来显示自己的价值;一味追高,知识、能力达不到,硬要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就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如果能够摒弃这种以虚假的幻象来掩盖自己的攀比心理,就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感觉到别人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不再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苦恼。只有具备这种心态,才能自得其乐,摆脱心理焦虑的苦恼。

    1. Ø 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2. Ø 自欺欺人,只是鸵鸟政策。
  • 投机心理

    原由:

      这种“投机心理” 是指“投机取巧”、“投机倒把”,是一种不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冀望通过取巧的手段来达到利己目的的心理情绪。它的实质是一种侥幸心理,盼望凭借偶然因素或机遇使自己得到成功。只不过“投机”者具有获取利益的主动性,而“侥幸”者则是期望被动地得到实惠或机遇。在日常生活中像这类依赖投机而获利,或者因投机而失败的人和事,不胜枚举。

    分析:

      要想发家致富,决不能凭运气,搞投机,要凭着自己的实力从一点一滴干起。美国学者斯坦利在他的新著《富翁心态》中总结出富翁们三条致富经验是:“喜欢自己开创的事业,激励自己的动机是开创事业而不是攫取财富;生活简朴,勤俭持家,家庭和谐;不搞投机,不光顾赌场和不买彩票。”这个恰好说明依赖投机只能在偶尔的情况下获利,终究不是成就人生或发财致富的理想选择。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对投机感兴趣呢?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吸引和诱惑,心情浮躁,总想一步登天,尤其是见到一些人率先发迹,更是心急火燎,于是在还没有找到目标时就急于幻想财源滚滚的美景。不是脚踏实地地从头干起,而是想凭借运气进行投机。如果说偶尔的投机还好,如把人生都押在投机上就必然引出荒谬的结果。

    调适:  

      1、认识到投机是依赖不确定性的偶然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的。即使是偶尔得手,其成功的概率也是相当低的。投机也是带有风险的。投“机”不成蚀把米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千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投机上。
      2、树立明确的目标矢志不移地坚持奋斗。你如果想发展事业,就应把握市场信息,选准获利的项目,将其作为事业来对待,脚踏实地地下苦功夫,诚实的付出必然得到诚实的回报。不要企望走捷径,不要见钱眼开,见钱眼就钻。有的暴发户专事投机生意,什么赚钱就投机什么,有时候赚了大钱就胡吃海喝,醉生梦死,到赔钱时就把老本都搭了出去。只要认识到这个层次,就不会对投机感兴趣了。
      3、守住淡泊。投机心理也属于人的一种精神负担。当见到他人发了财,或是升了职,或是当上高位,就感到怦然心动,感慨万千。这就容易滋生投机的念头来赶上他们,假如你能认清天下之大,不可能人人当高,人人发财,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平头百姓,他们在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喜爱的工作,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心静自然少忧烦”,心情就会感到淡泊。这种淡泊不是离群索居,超乎物外,而是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思考,有一种像雷锋的“螺丝钉”的精神一样,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的劲头。一旦守住这种淡泊,你就会感受到充满阳光的生活境界和心理境界,不再为投机而呕心沥血了。

    1. Ø 贪恋财利的,扰害己家。恨恶贿赂的,必得存活。
    2. Ø 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
    3. Ø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 狭隘心理

    原由:

      所谓“坐井观天”的心理是指把自己的心胸、气量和见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眼界不能放开,思路不能展开,只凭以往的(或传统的)心理暗示和经验来观察、分析问题。

    分析:

      具有这种心理方式的人,一般是思想守旧,性格固执,眼界狭窄,缺乏全面的文化修养,看问题片面,只能从主观角度偏激地认识和分析问题,而不能客观地全面地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这种心理方式,如果是普通人,其后果至多是他自身或家人因思想狭隘而受到损失;如果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那就将危及他所主管的部门,甚至更大范围,给事业造成难以补弥的损失。

    调适: 

      1、提高文化素养,学会全面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狭隘心理源于思想的守旧、固执和偏见,因为守旧,总是接受不了新事物;因为固执和偏见,总是认为自己固有的心理暗示无误。要扭转这种心理现象,必须拥有广博、丰富的知识,才能开阔视野,避免少见多怪,不会因不曾见过的事物而大惊小怪,也不会因不熟悉某种事物而盲目地下结论,更不会出于感情的好恶而对某些事物决定取舍。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自然就走出狭隘的阴影,提高了人的做人品格。
      2、看待人和事物切忌以偏概全。对人对事不要总认为自己始终拥有情绪化的挑剔权力。心理狭隘的人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依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指责,似乎是对方的存在对自己是个威胁。这种心理模式就容易把个别当成一般来对待,把现象看作本质。心理狭隘的人在做出判断时,有着很强的情绪化色彩,而且好象形成定论,不易更改。3。对不熟悉的事物,不了解的事物,不要急于主观表态。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对此要给自己留有认识、思考的空间,从具体的个案的从流中思考这些事物的对与否。若能全面看问题,心理也就摆脱狭隘了。

    1. Ø 过路被事激动、管理不干己的争竞、好像人揪住狗耳。
  • 吝啬心理

    原由:

      有一些本身都很富有,但却自私、贪婪、吝啬、刻薄,为了金钱和财富连对自己的亲人也鲜情乏义,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像这样吝啬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找到其踪影。

    分析:

      吝啬是一种心理变态的结果。凡吝啬的人,或是从小受穷,饱尝生活的辛酸,深知物质财富得来不易;或是家里管教特严厉,控制花钱,只有靠自己节俭或动手积累才满足需要。应该说这本来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心理品质,可是当这种心理品质受到自私心理的驱使,发展为极端化以后,就走向了反面,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甚至为了物质财富而变得卑鄙龌龊,疏离了精神,淡化了亲情,成为典型的心理变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强迫性人格障碍。反常的吝啬行为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所强迫、所驱使,甚至明知道这种观念、行为是不对的,但仍然无法摆脱。这种人格病因,可能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所致,可能是心理冲突和心理压抑的结果,特别是与童年时期的不合理教养和不合理刺激有关。

    调适:

      1、认识吝啬的性质和危害,分析其人格缺陷和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鼓励其消除精神负担,把精力和兴趣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以其受过吝啬之苦的教训来得启迪者,对其的省悟是有帮助的。

      2、了解过度吝啬是心理疾病。人需要享受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劳碌所成的果实,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 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故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

      3、学习从实施助人为乐后的感受。认识到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并去实践出来。

    1. Ø 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2. Ø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 逆反心理

    原由:

      所谓的逆反心理,就是在某种条件下,一种事物却使人产生反向感觉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的产生往往与“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有关。

    分析:

      行为怪异,奇装异服的心理从积极角度看,是一种求异思维,是为好奇心或标新立异心理所驱使的。消极方面,则是一种对既定的、现实的事物的一种反叛心理的反映。它的实质是怀疑、厌倦,尽管这是错误的心态,但仍坚持求索所关注的反逆的事物。这都是心理情绪化的反映。待得情绪稳定后,会自动地分辨出正确与错误、是与非,如家长批评犯错误的孩子,而孩子不接受批评,产生逆反心理,但长大以后会明白过来,从而克服反逆心理。

    调适:

      1、客观地认识与分析事物,坚持辩证是非。学习对任何事物都能冷静地分析其利弊、

    优劣,决不能情绪化地对待,更不能出于好奇或标新立异而我行我素。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具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公认的正确的事物,应积极地支持、扶植,不应站以自己的情绪化行为来寻求刺激,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2、认识到反逆心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反逆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涉及社会的,

    如破坏公物,扰乱社区。有涉及家庭的,如夫妻因不信任而相互盘问对方,又如家长批评孩子,引起孩子反感而达不到教育效果。尽管逆反心理的表现都是属于对某种行为厌烦、反感的情绪化反映,但是在调整反逆心理时,要从具体的问题的表现出发,认识到反逆心理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对孩子的反逆心理,要注意辨识它的积极因素,不要一触及反逆心理就暴跳如雷,将孩子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潜力毁灭在萌芽之中。
      3、进行思想疏导。要注意辅导方法,不要一味地讲大道理,更不要实行高压政策,让对方越听越反感,反而助长了反逆心理。应该通过具体的个案分析帮助其认识问题的利弊,特别是要遵循对方的思路进行开导。这样,在平等的思想交流中,就容易与对方达到思想共识,达到思想疏导的目的。

    1. Ø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
posted @ 2010-07-23 10:00  Tweet  阅读(14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