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Spring的IoC以及bean的生命周期

一、前言

  这几天正在复习Spring的相关内容,同时想要对Spring的实现原理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今天看了看SpringIoC的实现,找到了一篇非常详细的博客,研究了一个下午,看完之后唯一的感受就是——太复杂了。Spring源码中,类和接口的体系非常的复杂,同时方法的实现也是,方法调用感觉无穷无尽,甚至相互调用,给我绕的晕晕的。应该是自己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太低,项目经验也不足,甚至对Spring的运用都不够熟悉,所以研究源码对我来说可能还是太早了。

  虽然对于SpringIoC,我可能连十分之一都还没有弄懂,但是一个下午的研究也不是毫无收获。这篇博客就来简单讲讲我对IoC的理解,以及Spring中,IoC最基本的实现流程。


二、正文

2.1 什么是IoC

  在我们使用传统的编码方式编写代码时,如果在类中需要引用另外一个类的对象,我们一般会直接在类中使用new关键字,创建这样一个对象。此时,使用这个对象的类,就与这个对象所对应的类产生了耦合性。

  IoC中文名称为控制反转,它就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设计思想,它能指导我们设计出耦合性更低,更易于管理的代码。传统的程序,都是在需要使用的地方主动地创建对象,而IoC的思想却是将创建对象的工作交给IoC容器去进行。我们告诉IoC容器,它需要创建那些对象,IoC容器创建好这些对象,然后主动地将它们注入到需要使用的地方。此时,需要使用对象的那些类,并不主动地获取对象,而且由IoC容器为它们分配,控制权在IoC容器手上,这就是控制反转。当然,IoC容器并不只是控制对象,可以理解为控制外部资源的获取

  IoC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设计法则之一—— 好莱坞法则:“别找我们,我们找你”;即由IoC容器帮对象找相应的依赖对象并注入,而不是由对象主动去找。


2.2 IoC和DI的关系

  DI中文名称为依赖注入,它其实和IoC是相同的概念,或者可以理解为它是IoC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IoC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控制反转只是一种思想,可能仅仅只是停留在由其他组件控制对象,而不是在使用的地方直接创建这一层面,但是具体如何实现并没有指明。而DI就是它的一种实现思路,由容器创建对象,并主动将对象注入到需要使用它的地方。2.1中对IoC的解释,实际上更加偏向于DI


2.3 Spring如何实现IoC

  这一块,我就简单地说一说我今天下午在研究SpringIoC源码的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内容。首先,SpringIoC容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BeanFactory接口的一个实现类对象,比如Spring的应用上下文接口ApplicationContext就是继承自BeanFactory,而我们使用较多的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就是ApplicationContext的一个实现类。它们都可以理解为是SpringIoC容器,而BeanFactory就是这个继承体系中的最高层。下面我就以单例bean的创建,简单地说一说SpringIoC实现的一个过程,假设使用到的是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这个容器,解析的是xml配置文件:

  1. 容器解析xml配置文件,将声明在xml文件中的bean的配置信息提取出来,每一个bean的配置信息被封装成一个BeanDefinitionHolder对象。BeanDefinitionHolder主要包含三个成员——BeanDefinition对象,bean的名称(id),以及bean的别名。BeanDefinition对象就是用来保存一个bean的配置信息,比如bean的作用域,bean的类型,bean的依赖,bean的属性......
  2. 容器创建一个ConcurrentHashMap对象,这个mapkeybean的名称,而value则是BeanDefinition对象的引用。容器将第一步中解析出的每一个BeanDefinitionHolder对象,它对应的bean名称,以及拥有的BeanDefinition引用放入这个map中。所以,这个map保存了我们在程序中声明的所有的bean的配置信息。
  3. 容器初始化完成后,开始创建bean,遍历第二步中的map集合,获取到bean的名称以及对应的BeanDefinition对象,通过BeanDefinition对象中的信息,判断这个bean有没有定义为延迟加载,若没有,则需要现在就进行创建。在创建前,先通过BeanDefinition中的配置信息,判断此bean有没有depend-on(依赖)其他bean,若有,则先创建当前bean依赖的bean(此处的depend-on不是bean的属性,而是需要通过配置项进行配置的)。之后,则创建当前遍历到的bean
  4. bean在创建完成后,通过beanBeanDefinition对象,获取bean需要注入值的属性,然后为属性赋值,若属性的值类型是其他的bean,则以上面相同的步骤,创建属性对应的bean
  5. 容器创建一个ConcurrentHashMap,将创建好的单例bean保存在其中。我们在代码中可以通过容器的getBean方法,传入bean的名称或类型获取单例bean。容器会先去这个map中查找,若map中不存在,且这个bean的配置在第2步中存储配置信息的map中能够找到,则创建这个bean,放入存储beanmap中(因为bean可以配置延迟加载,即第一次获取时加载);

  Spring中,bean最基本的两种作用域就是singleton(单例)和prototype(多例),默认为单例。以上过程是单例bean的创建过程,若作用域为prototype,则每一次调用getBean方法,都会创建一个新的bean。顺带一提,创建bean的方式是通过反射机制,这个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


2.4 Bean的生命周期

  上面介绍了一下IoC的实现,而针对每一个单独的Bean,Spring容器如何处理?这就涉及到Bean的生命周期了。这里就来简单介绍一下Bean是生命周期,首先通过一张图了解:

  上面这张图的描述如下:

  1. 首先由Spring容器创建bean实例;

  2. bean的属性注入值;

  3. bean实现了各类Aware接口,则调用相应的set方法,比如说,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的bean,此时容器将调用beansetBeanName方法,将beanname作为参数;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的bean,此时容器将执行beanse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将bean所在的上下文对象作为参数……

  4. 若容器中包含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bean,则此时将调用这些bean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方法,将当前正在创建的bean的引用以及beanname作为参数传入;

  5. bean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此时将调用beanafterPropertiesSet方法;

  6. bean指定了自定义的初始化方法,比如说通过配置文件的init-method选项,则此时将执行这个自定义初始化方法;

  7. 若容器中包含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bean,则此时将调用这些bean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将当前正在创建的bean的引用以及beanname作为参数传入;

  8. 这个时候,bean就算是初始化完毕,可以被使用了,在容器销毁之前,这个对象将一直保存在容器中;

  9. 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接口,则在容器销毁时,会调用beandestroy方法;

  10. 如果bean定义了自定义的销毁方法,则在容器销毁时,会调用这个自定义的销毁方法;

  11. 容器销毁成功,bean也被回收;

  以上步骤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部分,关于这个接口,我专门写了一篇博客,详情请参考:谈谈Spring中的BeanPostProcessor接口


三、总结

  以上内容是我根据自己的认识,对SpringIoC做的一次简单记录,内容并不全面,因为我目前对它的理解也比较浅显。在今天阅读Spring源码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很多,或许是我水平有限,又或许是没有掌握阅读源码的方法,读起来真的非常吃力。总而言之,想要真正读懂Spring,我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希望今后能够尽快提升自己,早日将Spring吃透。


四、参考

posted @ 2020-05-10 01:28  特务依昂  阅读(215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