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和浏览器安全

同源和浏览器安全

在开发中遇到的同源问题

在业务系统的开发中,浏览器,或者是前端,在一定程度上被划分在了可信域外,因为总是可以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模拟端行为,来进行一些攻击。

尽管如此,作为网络连接的主要应用客户端,浏览器仍旧采用了一些安全措施的来防范最简单的模拟行为。

同源的管理,本质上是不同域的cookie管理。浏览器,作为HTTP Client的cookie存储器,对不同的服务器进行了区分,确保在不同服务器下发的代码不会接触到其他服务器的cookie。

由于同源是以“协议+主机+端口”为区分的,于是乎,当你看到了相同二级域下有一个好用的接口,然后发现是一个用POST做查询,妥妥地被浏览器跨域拦截,肯定像吃了屎一样难受。

有什么方法?

从根上解决问题:支持CORS。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要求别人的服务器支持跨域请求,但是带来的问题是管理成本的上升。因为从安全的角度而言,CORS的开放应该是狭窄的,即有需求时开发。这意味着每次接入都要沟通和配置,劳神伤心。

那么委屈求全一点呢?代理。这个方案我是想到了的,但是其实没有狠下心去做,一方面,要设计一套新的代理协议,包括重定向和cookie的翻译两部分。绝大部分的网文都只考虑了重定向的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到鉴权,因此,cookie的domain和path也需要基于你的代理协议进行订正,确保符合语义。

但,上述两种方法的问题都在于我们在服务器上动了手脚。在服务器上动手脚的核心要义就是,客户端不感知这种转发。从我的角度,干嘛不让客户端知道呢?我的跨域产品需要明确给用户知道,我在调用你其他页面的信息。

那么,除了修改document.domain这种半吊子方案之外,最有趣的就是window.postMessage机制。

通过消息在多个标签页间通信,从而完成真·跨域请求。然后,可能有点恶心的方案就是如何修改其他域的客户端以支持window.postMessage机制了。

其实也不恶心,用油猴之类的脚本就行了。

所以最后可以做个啥?

现在的东家,在技术管理上,最重要的问题是“散”。无论是数据、配置、排查记录,都像雪花一样散落在各个mng和子系统里。

那么,需要有一个东西帮你把很多页面的东西汇总起来看一看。这个汇总不应该就是一个报表的页面,而是可以随时切来切去的。信息,不应该就摘要化,而是将其关系提取在一个页面上,并根据关系,决定真正重要的细节。

那么,这玩意儿做的怎么样了呢?我感觉在跑路前弄不完了。

posted on 2019-10-20 21:57  秃头秃  阅读(1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