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操作系统的 概念(定义) 功能和目标

什么是操作系统,它要做什么?

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 是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 向上层提供方便易用的服务
    • 给普通用户用的:GUI图像界面、命令接口(又分为联机命令接口、脱机命令接口:例如用搜索功能,找到某个文件,其特点:用户说一堆,系统跟着做一堆);
    • 给程序员用的:程序接口(系统调用
  • 是最接近硬件的一层软件。

层次:

用户
应用程序(软件
操作系统
硬件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程序员/编程人员)使用的接口,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获得操作系统内核的服务

小例子:为什么系统调用是必须的?

生活场景:去学校打印店打印论文,你按下了WPS的“打印”选项,打印机开始工作。你的论文打印到一半时,另一位同学按下了Word的“打印”按钮,开始打印他自己的论文。

思考:如果两个进程可以随意地、并发地共享打印机资源,会发生什么情况?两个进程并发运行, 结果两篇论文的内容混杂在一起了...

解决方法:由操作系统内核对共享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向上提供“系统调用”,用户进程想要使用打印机这种共享资源,只能通过系统调用向操作系统内核发出请求。内核会对各个请求进行协调处理。

什么功能要用到系统调用?

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而系统中的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内核统一掌管,因此凡是与共享资源有关的操作(如存储分配、I/o操作、文件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内核提出服务请求,由操作系统内核代为完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凡是与共享资源有关的操作、会 直接影响到其他进程的操作,就 一定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就需要 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

系统调用的过程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 ----> 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 ----> 执行相应的内请求核程序处理系统调用(核心态) ----> 返回 应用程序

注意:1. 陷入指令是在用户态执行的,执行陷入指令之后立即引发一个内中断,使CPU进入核心态 2. 发出系统调用请求是在用户态,而对系统调用的相应处理在核心态下进行

注意别名: 陷入指令 = trap 指令 = 访管指令

操作系统的 四个特征

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其中,并发和共享是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二者互为存在条件

并发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这些事件宏观上是同时发生的,但微观上是交替发生的。老渣男,一天之内和两个女朋友约会,但是上午一个下午一个,就是并发。

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同时发生。小渣男同时和两个女朋友约会,就是并行。

带入计算机:单核CPU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个程序,各个程序只能并发地执行。多核CPU同一时刻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多个程序可以并行地执行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计算机系统中“同时”运行着多个程序,这些程序宏观上看是同时运行着的,而微观上看是交替运行的。

共享

共享即资源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两种资源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方式: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同时共享方式:一个时间段内由多个进程“同时”对它们进行访问,所谓的“同时”往往是宏观上的,而在微观上,这些进程可能是交替地对该资源进行访问

并发和共享的关系:互为存在条件

如果失去并发性,则系统中只有一个程序正在运行,则共享性失去存在的意义;如果失去共享性,则QQ和微信不能同时访问硬盘资源,就无法实现同时发送文件,也就无法并发

虚拟

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对应物(后者)是用户感受到的。

问题1:一个程序需要放入内存并给它分配CPU才能执行。GTA5需要4GB的运行内存,QQ需要256MB的内存,迅雷需要256MB的内存,网易云音乐需要256MB的内存........我的电脑: 4GB内存。这些程序同时运行需要的内存远大于4GB,那么为什么它们还可以在我的电脑上同时运行呢?

答:这是一种空分复用技术“虚拟存储器技术”。实际只有4GB的内存,在用户看来似乎远远大于4GB

问题2:既然一个程序需要被分配CPU才能正常执行,那么为什么单核CPU的电脑中能同时运行这么多个程序呢?
答:这是虚拟处理器技术。实际上只有一个单核CPU,在用户看来似乎有6个CPU在同时为自己服务

答:这是一种时分复用技术。微观上处理机在各个微小的时间段内交替着为各个进程服务

异步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贯到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

例如,老渣男:一号二号上午一号二号下午;或者是一号上午,二号下午。无法判断选择哪种走向,但是都有可能。

如果失去了并发性,即系统只能串行地运行各个程序,那么每个程序的执行会一贯到底。只有系统拥有并发性,才有可能导致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 发展与分类

手工操作阶段
单道批处理系统
多道批处理系统(操作系统开始出现)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单道批处理系统

通过外围机把程序提前存到磁带里,引入脱机输入/输出技术,并由监督程序负责控制作业的输入、输出

主要优点:缓解了一定程度的人机速度矛盾,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

主要缺点:内存中仅能有一道程序运行,只有该程序运行结束之后才能调入下一道程序。CPu有大量的时间是在空闲等待I/o完成。资源利用率依然很低。

多道批处理系统

每次往内存中读入多道程序;操作系统正式诞生,用于支持多道程序并发运行

主要优点:多道程序并发执行,共享计算机资源。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CPu和其他资源更能保持“忙碌”状态,系统吞吐量增大。

主要缺点:用户响应时间长,没有人机交互功能(用户提交自己的作业之后就只能等待计算机处理完成,中间不能控制自己的作业执行。eg:无法调试程序/无法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入一些参数)

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作业服务,各个用户可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主要优点:用户请求可以被即时响应,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并且用户对计算机的操作相互独立,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

主要缺点:不能优先处理一些紧急任务。操作系统对各个用户/作业都是完全公平的,循环地为每个用户/作业服务一个时间片,不区分任务的紧急性。

实时操作系统:

主要优点:能够优先响应一些紧急任务,某些紧急任务不需时间片排队。

在实时操作系统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要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事件。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

分类

硬实时系统:必须在绝对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处理,如:导弹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

软实时系统:能接受偶尔违反时间规定,如:12306火车订票系统

其他几种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诞生的,能把网络中各个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数据传送等功能,实现网络中各种资源的共享(如文件共享)和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如:windows NT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网站服务器就可以使用)

分布式操作系统: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和并行性。系统中的各台计算机地位相同,任何工作都可以分布在这些计算机上,由它们并行、协同完成这个任务。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MacOS,方便个人使用。

操作系统的 运行机制

  • 两种指令
    • 特权指令
    • 非特权指令
  • 两种处理器状态
    • 核心态
    • 用户态
  • 两种程序
    • 内核程序
    • 应用程序

指令

特权指令︰如内存清零指令(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

非特权指令︰如普通的运算指令

处理器状态

核心态(目态):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都可执行

用户态(管态):此时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用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中的某标志位来标识当前处理器处于什么状态。如0为用户态,1为核心态

状态切换

内核态→用户态:执行一条特权指令――修改PSW的标志位为“用户态”,这个动作意味着操作系统将主动让出CPU使用权
用户态→内核态:由“中断”引发,硬件自动完成变态过程。触发中断信号意味着操作系统将强行夺回CPU的使用权,并停止运 行当前的应用程序,转而运行处理中断信号的内核程序

两种程序

内核程序

应用程序

程序运行的过程其实就 是CPU执行一条一条的 机器指令的过程

在CPU设计和生产的时 候就划分了特权指令和 非特权指令 因此CPU 执行一条指令前就能判 断出其类型

中断和异常

中断的作用

CPU 上会运行两种程序,一种是操作系统内核程序,一种是应用程序。“中断”会使CPU由用 户态变为内核态,使操 作系统重新夺回对CPU 的控制权

在合适的情况下,操作系统内核会把CPU的使用权主动让给应用程序。 “中断”是让操作系统内核夺回CPU使用权的唯一途径 如果没有“中断”机制,那么一旦应用程序上CPU运行,CPU就会一直运行这个应用程序

没有中断机制,就不可能实现操作系统,不可能实现程序并发

中断的类型

内中断(也叫异常):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有关,中断信号来源于CPU内部
外中断(也叫中断):与当前执行的指令无关,中断信号来源于CPU外部

内中断

例子 1:试图在用户态下执行特权指令

例子 2:执行除法指令时发现除数为 0

例子 3:有时候应用程序想请求操作系统内核的服务,此时会执行一条特殊的指令——陷入指令,该指 令会引发一个内部中断信号【执行“陷入指令”,意味着应用程序主 动地将CPU控制权还给操作系统内核。 “系统调用”就是通过陷入指令完成的】

外中断

例子 1:时钟中断——由时钟部件发来的中断信号

例子2:I/O中断——由输入/输出设备发来的中断信号

中断机制的基本实现原理

  • 检查中断信号
    • 内中断:CPU在执行指令时会检查是否有异常发生

    • 外中断:每个指令周期末尾CPU都会检查是否有外中断信号需要处理

  • 找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 通过"中断向量表”实现

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 时钟管理:实现计时功能
  • 中断处理:负责实现中断机制
  • 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处于操作系统最底层,是最接近硬件的部分这种程序的运行具有原子性、其运行只能一气呵成,不可中断、运行时间较短、调用频繁

大内核、小内核

使用区别

注意: 操作系统内核需要运行在内核态 操作系统的非内核功能运行在用户态

注意:变态的过程是有成本的,要消耗不少时间,频繁地变态会降低系统性能

大内核

将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都作为系统内核,运行在核心态

优点:高性能

缺点︰内核代码庞大,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微内核

只把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

优点:内核功能少,结构清晰,方便维护

缺点∶需要频繁地在核心态和用户态之间切换,性能低

应用

典型的大内核/宏内核/单内核 操作系统: Linux、UNIX

典型的微内核 操作系统: Windows NT

和早期的OS相比,采用微内核结构的OS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不包括( B)。
A)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B)提高了OS的运行效率
C)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D) 使OS的可移植性更好。

posted @ 2022-06-02 16:15  Dinesaw  阅读(9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