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常用命令
Linux常用命令
Linux系统文件说明
1. /bin 二进制可执行命令
2./dev 设备特殊文件
3./etc 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4./etc/rc.d 启动的配置文件和脚本
5./home 用户主目录的基点,比如用户user的主目录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6./lib 标准程序设计库,又叫动态链接共享库,作用类似windows里的.dll文件
7./sbin 系统管理命令,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8./tmp 公用的临时文件存储点
9./root 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
10./mnt 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
11./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系统非正常关机而留下“无家可归”的文件(windows下叫什么.chk)就在这里
12./proc 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13./var 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区,比方说各种服务的日志文件
14./usr 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其中包含:
/usr/x11r6 存放x window的目录
/usr/bin 众多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usr/doc linux 文档
/usr/include linux 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头文件
/usr/lib 常用的动态链接库和软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man 帮助文档
/usr/src 源代码,linux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usr/src/linux里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库根文件系统
通常情况下,根文件系统所占空间一般应该比较小,因为其中的绝大部分文件都不需要经常改动,而且包括严格的文件和一个小的不经常改变的文件系统不容易损坏。除了可能的一个叫/vmlinuz标准的系统引导映像之外,根目录一般不含任何文件。所有其他文件在根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中。
1. /bin目录
/bin目录包含了引导启动所需的命令或普通用户可能用的命令(可能在引导启动后)。这些命令都是二进制文件的可执行程序(bin是binary- -二进制的简称),多是系统中重要的系统文件。
2. /sbin目录
/sbin目录类似/bin ,也用于存储二进制文件。因为其中的大部分文件多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基本的系统程序,所以虽然普通用户必要且允许时可以使用,但一般不给普通用户使用。
3. /etc目录
/etc目录存放着各种系统配置文件,其中包括了用户信息文件/etc/passwd,系统初始化文件/etc/rc等。linux正是*这些文件才得以正常地运行。
4. /root目录
/root 目录是超级用户的目录。
5. /lib目录
/lib目录是根文件系统上的程序所需的共享库,存放了根文件系统程序运行所需的共享文件。这些文件包含了可被许多程序共享的代码,以避免每个程序都包含有相同的子程序的副本,故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变得更小,节省空间。
6. /lib/modules 目录
/lib/modules 目录包含系统核心可加载各种模块,尤其是那些在恢复损坏的系统时重新引导系统所需的模块(例如网络和文件系统驱动)。
7. /dev目录
/dev目录存放了设备文件,即设备驱动程序,用户通过这些文件访问外部设备。比如,用户可以通过访问/dev/mouse来访问鼠标的输入,就像访问其他文件一样。
8. /tmp目录
/tmp 目录存放程序在运行时产生的信息和数据。但在引导启动后,运行的程序最好使用/var/tmp来代替/tmp ,因为前者可能拥有一个更大的磁盘空间。
9. /boot目录
/boot目录存放引导加载器(bootstrap loader)使用的文件,如lilo,核心映像也经常放在这里,而不是放在根目录中。但是如果有许多核心映像,这个目录就可能变得很大,这时使用单独的文件系统会更好一些。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核心映像必须在ide硬盘的前1024柱面内。
10. /mnt目录
/mnt目录是系统管理员临时安装(mount)文件系统的安装点。程序并不自动支持安装到/mnt。/mnt下面可以分为许多子目录,例如/mnt/dosa可能是使用msdos文件系统的软驱,而/mnt/exta 可能是使用ext2文件系统的软驱,/mnt/cdrom 光驱等等。
11. /proc,/usr,/var,/home目录
1、 pwd
查看当前所在的工作目录的路径
[root@git ~]# pwd
/root
2、date
查看系统的时间
%% 一个文字的 %
%a 当前locale 的星期名缩写(例如: 日,代表星期日)
%A 当前locale 的星期名全称 (如:星期日)
%b 当前locale 的月名缩写 (如:一,代表一月)
%B 当前locale 的月名全称 (如:一月)
%c 当前locale 的日期和时间 (如:2005年3月3日 星期四 23:05:25)
%C 世纪;比如 %Y,通常为省略当前年份的后两位数字(例如:20)
%d 按月计的日期(例如:01)
%D 按月计的日期;等于%m/%d/%y
%e 按月计的日期,添加空格,等于%_d
%F 完整日期格式,等价于 %Y-%m-%d
%g ISO-8601 格式年份的最后两位 (参见%G)
%G ISO-8601 格式年份 (参见%V),一般只和 %V 结合使用
%h 等于%b
%H 小时(00-23)
%I 小时(00-12)
%j 按年计的日期(001-366)
%k hour, space padded ( 0..23); same as %_H
%l hour, space padded ( 1..12); same as %_I
%m month (01..12)
%M minute (00..59)
%n 换行
%N 纳秒(000000000-999999999)
%p 当前locale 下的"上午"或者"下午",未知时输出为空
%P 与%p 类似,但是输出小写字母
%r 当前locale 下的 12 小时时钟时间 (如:11:11:04 下午)
%R 24 小时时间的时和分,等价于 %H:%M
%s 自UTC 时间 1970-01-01 00:00:00 以来所经过的秒数
%S 秒(00-60)
%t 输出制表符 Tab
%T 时间,等于%H:%M:%S
%u 星期,1 代表星期一
%U 一年中的第几周,以周日为每星期第一天(00-53)
%V ISO-8601 格式规范下的一年中第几周,以周一为每星期第一天(01-53)
%w 一星期中的第几日(0-6),0 代表周一
%W 一年中的第几周,以周一为每星期第一天(00-53)
%x 当前locale 下的日期描述 (如:12/31/99)
%X 当前locale 下的时间描述 (如:23:13:48)
%y 年份最后两位数位 (00-99)
%Y 年份
%z +hhmm 数字时区(例如,-0400)
%:z +hh:mm 数字时区(例如,-04:00)
%::z +hh:mm:ss 数字时区(例如,-04:00:00)
%:::z 数字时区带有必要的精度 (例如,-04,+05:30)
%Z 按字母表排序的时区缩写 (例如,EDT)
[root@git ~]# date
Tue Nov 26 19:03:56 CST 2019
[root@git ~]# date +%Y-%m-%d
2019-11-26
[root@git ~]# date +%Y-%m-%d --date="-1 day"
2019-11-25
[root@git ~]# date -s "2019-11-26 19:06"
Tue Nov 26 19:06:00 CST 2019
#时间同步
[root@git ~]# yum -y install ntpdate
[root@git ~]# ntpdate ntp1.aliyun.com
26 Nov 19:08:11 ntpdate[41281]: step time server 120.25.115.20 offset 42.762509 sec
3、who
查看有谁在线(哪些人登陆到了服务器)
#who 查看当前在线
[root@git ~]# who
root tty1 2019-11-25 22:31
root pts/1 2019-11-26 17:29 (10.0.0.1)
root pts/2 2019-11-26 17:29 (10.0.0.1)
#last 查看最近的登陆历史记录
[root@git ~]# last -3
root pts/2 10.0.0.1 Tue Nov 26 17:29 still logged in
root pts/1 10.0.0.1 Tue Nov 26 17:29 still logged in
root pts/0 10.0.0.1 Mon Nov 25 22:32 - 17:46 (19:14)
wtmp begins Wed Sep 4 03:18:35 2019
4、关机/重启
#关机(必须用root用户)
shutdown -h now ## 立刻关机
shutdown -h +10 ## 10分钟以后关机
shutdown -h 12:00:00 ##12点整的时候关机
halt # 等于立刻关机
#重启
shutdown -r now
reboot #等于立刻重启
### 5、bash
```bash
clear #或者用快捷键 ctrl + l
ctrl+c #有些程序也可以用q键退出
ctrl+z # 进程会挂起到后台
bg jobid # 让进程在后台继续执行
fg jobid # 让进程回到前台
Ctrl键+a #将当前光标移动到命令行的行首
Ctrl键+e #将当前光标移动到命令行的行尾
Ctrl键+u #将当前光标之前的所有字符剪切
Ctrl键+k #将当前光标之后的所有字符剪切
Ctrl键+w #将当前光标之前的字符剪切,以空格为结尾
Ctrl键+d #退出当前会话窗口
Ctrl键+z #将当前前台运行的程序,放到后台运行
Ctrl键+r #搜索历史命令
Ctrl键+y #粘贴剪切板上的内容
Ctrl键+左右方向键 #向指定的方向键移动一组字符,以空格为分隔符
ESC键+. #使用上一条命令的最后的参数或者路径,以空格为分隔符,空格之后的内容,delete键 从前往后删除一个字符
!命令 #执行最近的一次以该命令为开头的命令
!! #执行上一条命令
#bash特性
1.命令补全
2.选项补全,需要一个软件包
3.参数补全
4.历史命令
5.命令别名
6.命令帮助
7.echo输出颜色
6、echo
echo:所见即所得,输出内容到屏幕上面。
单引号和双引号及不加引号的区别?
1)单引号:所见即所得。单引号里面的内容,会被看做一个整体。
2)双引号:所见即所得,会解析变量。
不加引号:所见即所得,会解析变量。支持通配符。
反引号:先执行反引号里面的命令,将输出结果交给外面的命令。
[root@git ~]# a="maomao"
[root@git ~]# echo a
a
[root@git ~]# echo $a
maomao
7.whoami
显示当前用户
[root@git ~]# whoami
root
8.history
显示历史执行命令
#参数
-c :清空历史记录
-d id :删除指定的命令记录
-w :保存历史记录到文件当中
9. alias
设置别名
cat /usr/bin/alias
[root@git ~]# alias tong='ping baidu.com'
[root@git ~]# tong
PING baidu.com (220.181.38.148)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220.181.38.148 (220.181.38.148): icmp_seq=1 ttl=128 time=29.6 ms
64 bytes from 220.181.38.148 (220.181.38.148): icmp_seq=2 ttl=128 time=53.3 ms
64 bytes from 220.181.38.148 (220.181.38.148): icmp_seq=3 ttl=128 time=55.2 ms
10.unalias
取消别名
[root@git ~]# unalias tong
[root@git ~]# tong
-bash: tong: command not found
11.source
配置文件生效
[root@git ~]# cat /etc/locale.conf
LANG="zh_CN.UTF-8"
[root@git ~]# source /etc/locale.conf
12.man
命令帮助信息
[root@git ~]# man
您需要什么手册页?
[root@git ~]# man alias
13.help
查看系统内置命令帮助信息
[root@git ~]# cp --help
用法:cp [选项]... [-T] 源文件 目标文件
或:cp [选项]... 源文件... 目录
或:cp [选项]... -t 目录 源文件...
Copy SOURCE to DEST, or multiple SOURCE(s) to DIRECTORY.
Mandatory arguments to long options are mandatory for short options too.
-a, --archive 等于-dR --preserve=all
--attributes-only 仅复制属性而不复制数据 --backup[=CONTROL 为每个已存在的目标文件创建备份
-b 类似--backup 但不接受参数
--copy-contents 在递归处理是复制特殊文件内容
-d 等于--no-dereference --preserve=links
-f, --force if an existing destination file cannot be
14.info
详细显示命令信息
[root@git ~]# info cd
[root@git ~]# info
15. df
查看磁盘状态
#参数
-h 以人类的可读形式显示
-i 显示inode号的数量
[root@git aaa]#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19G 3.4G 16G 19% /
devtmpfs 900M 0 900M 0% /dev
tmpfs 910M 4.0K 910M 1% /dev/shm
tmpfs 910M 9.6M 901M 2% /run
tmpfs 910M 0 910M 0% /sys/fs/cgroup
/dev/sda1 497M 131M 367M 27% /boot
tmpfs 182M 0 182M 0% /run/user/0
[root@git aaa]#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sda3 9704960 126609 9578351 2% /
devtmpfs 230178 375 229803 1% /dev
tmpfs 232903 2 232901 1% /dev/shm
tmpfs 232903 728 232175 1% /run
tmpfs 232903 16 232887 1% /sys/fs/cgroup
/dev/sda1 256000 327 255673 1% /boot
tmpfs 232903 1 232902 1% /run/user/0
16.rz
上传
不支持大于4G的文件,不可以断点续传,不可以上传目录。
17.sz
下载文件到本地
18. wget
下载软件包命令,下载软件包
# -O 指定下载文件名
[root@git aaa]# wget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Centos-7.repo
19. curl
下载命令,访问或者测试网站使用
# -o 指定下载文件名
[root@git aaa]# curl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Centos-7.repo
20.ip
显示ip地址
[root@git aaa]# ip a
21.ifconfig
显示ip地址命令
#centos-7默认没有安装此命令。需下载
yum install -y net-tools
[root@xxx ~]# ifconfig
ens33: flags=4163<UP,BROADCAST,RUNNING,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92.168.220.211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220.255
inet6 fe80::e474:7217:e2f6:f67a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link>
inet6 fe80::9950:31b6:1034:d583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link>
ether 00:0c:29:f8:08:b3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RX packets 114631 bytes 66644798 (63.5 M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52672 bytes 18214362 (17.3 M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lo: flags=73<UP,LOOPBACK,RUNNING> mtu 65536
inet 127.0.0.1 netmask 255.0.0.0
inet6 ::1 prefixlen 128 scopeid 0x10<host>
loop txqueuelen 1000 (Local Loopback)
RX packets 6016 bytes 4091888 (3.9 M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6016 bytes 4091888 (3.9 M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22. hostname
显示主机名
[root@git aaa]# hostname
git
23.su
切换用户
su -
#使用命令su -切换root与普通用户
[root@Centos7 ~]#su - xcz
Last login: Fri Jun 28 21:15:33 CST 2019 on pts/0
/etc/profile
/etc/bashrc
-bash: alias: 禁止使用rm: not found
[xcz@Centos7 ~]$ su -
Password:
Last login: Fri Jun 28 22:43:44 CST 2019 from 10.0.0.1 on pts/0
/etc/profile
.bash_profile
.bashrc
/etc/bashrc
-bash: alias: 禁止使用rm: not found
[root@Centos7 ~]#
24.sudo
用户提权
用户提权
sudo #删除组
-l #查看sudo的权限 例:usermod xcz1 -G wheel
#sudo配置免密码
#普通用户执行sudo不需要输入密码配置
[root@Centos7 ~]# visudo
xczALL=(ALL) /bin/rm, /bin/cp #默认
xczALL=(ALL) NOPASSWD:/bin/rm, /bin/cp #修改后
#默认普通用户无权删除
[xcz@Centos7 ~]$rm -f /root/002
rm: cannot remove `/root/002': Permission denied
#验证sudo免密码执行权限
[xcz@Centos7 ~]$sudo rm -f /root/002
#sudo配置组 //如果每增加一个用户需配置一行sudo,这样设置非常麻烦。所以可以进行如下设置
%xczALL=(ALL) NOPASSWD:/bin/rm, /bin/cp #新增组//group1这个组的所有用户都拥有sudo的权力。接下来只需要将用户加入该组即可
#创建用户加入该组
[root@Centos7 ~]# groupadd xcz
[root@Centos7 ~]# useradd xcz1 -g xcz
[root@Centos7 ~]#useradd xcz2 -g xcz
#root用户建立目录
[root@Centos7 ~]#mkdir /root/xcz_sudo
#切换用户并删除测试
[root@Centos7 ~]# su - xcz1
[xcz@Centos7 ~]$ rm -rf /root/xcz_sudo
rm: cannot remove `/root/xcz_sudo': Permission denied
#使用sudo
[xcz@Centos7 ~]$ sudo rm -rf /root/xcz_sudo
#sudo企业案例
1)优化ssh禁止root用户登录
[root@xcz ~]# vim /etc/ssh/sshd_config
修改禁止root用户登录
原来:
#PermitRootLogin yes
修改成:
PermitRootLogin no
修改ssh的端口
原来:
#Port 22
修改成:
Port 52013
2)重启ssh服务
[root@xcz ~]# systemctl restart sshd
3)关闭防火墙
[root@xxx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4)visudo
User_Alias USER_SU = xcz1,xcz2,xcz
Cmnd_Alias SU = /bin/su
USER_SU ALL=(ALL) NOPASSWD:SU
25.管道
# 什么是管道?
连接多个命令,将管道符左侧的标准输出,交给管道符右侧的命令标准输入
# 管道的应用
案例1:
将/etc/passwd 中的UID取出并按大小排序
[root@Centos7 ~]#awk -F ':' '{print $3}' /etc/passwd |sort -n
案例2:
统计当前/etc/passwd 中用户使用的 shell 类型
[root@Centos7 ~]#awk -F ':' '{print $7}' /etc/passwd |sort |uniq
案例3:统计网站访问量top20
[root@Centos7 ~]#a awk '{print $1}' driverzeng.com_access.log|sort |uniq -c|sort -nr|head -20
案例4:取出cpu已使用的百分比,只显示数字
[root@Centos7 ~]#df -h |awk -F '[ %]' 'NR==2 {print $17}'
8
[root@Centos7 ~]#df -h |awk -F '[ %]+' 'NR==2 {print $5}'
8
# 注意:管道符能进一步掌握命令之间的搭配使用,提高命令输出值的处理效率,但是尽可能的减少管道的数量,一根管道能完成的事情,尽量不要用两根。
# tee管道技术
xargs:
有些命令没有标准输入,通过|xargs 将前面命令的标准输出,交给后面命令来处理
26.top
命令参数详解
top使用格式:
top [-] [d] [p] [q] [c] [C] [S] [s] [n]
参数说明:
d 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然用户可以使用s交互命令来改变之。
p 通过指定监控进程ID来仅仅监控某个进程的状态。
q 该选项将使top没有任何延迟的进行刷新。如果调用程序有超级用户权限,那么top将以尽可能高的优先级运行。
S 指定累计模式
s 使top命令在安全模式中运行。这将去除交互命令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i 使top不显示任何闲置或者僵死进程。
c 显示整个命令行而不只是显示命令名
top - 12:12:00 up 41 days, 14:36, 1 user,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Tasks: 111 total, 1 running, 110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2%us, 0.2%sy, 0.0%ni, 99.7%id, 0.0%wa, 0.0%hi, 0.0%si, 0.0%st
Mem: 3924688k total, 3811556k used, 113132k free, 179220k buffers
Swap: 4063224k total, 128544k used, 3934680k free, 39972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978 root 20 0 3165m 963m 9456 S 0.3 25.1 192:52.07 java
1 root 20 0 19364 1220 996 S 0.0 0.0 0:01.35 init
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threadd
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12:12:00 当前时间
up 41 days, 14:36, 系统运行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0, 0.00, 0.00 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otal 进程总数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9.7%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hi: 硬件CPU中断占用百分比
0.0%si: 软中断占用百分比
0.0%st: 虚拟机占用百分比
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内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进程信息区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序号 列名 含义
a PID 进程id
b PPID 父进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e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f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g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h PR 优先级
i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j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k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l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m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n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o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p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q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t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u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v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w S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R=运行,S=睡眠,T=跟踪/停止,Z=僵尸进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z Flags 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更改显示内容通过f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f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a-z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o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A-Z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F或O键,然后按a-z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R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其他实用命令
下面介绍在top命令执行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一些交互命令。从使用角度来看,熟练的掌握这些命令比掌握选项还重要一些。这些命令都是单字母的,如果在命令行选项中使用了s选项,则可能其中一些命令会被屏蔽掉。
Ctrl+L 擦除并且重写屏幕。
h或者? 显示帮助画面,给出一些简短的命令总结说明。
k 终止一个进程。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需要终止的进程PID,以及需要发送给该进程什么样的信号。一般的终止进程可以使用15信号;如果不能正常结束那就使用信号9强制结束该进程。默认值是信号15。在安全模式中此命令被屏蔽。
i 忽略闲置和僵死进程。这是一个开关式命令。
q 退出程序。
r 重新安排一个进程的优先级别。系统提示用户输入需要改变的进程PID以及需要设置的进程优先级值。输入一个正值将使优先级降低,反之则可以使该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权。默认值是10。
S 切换到累计模式。
s 改变两次刷新之间的延迟时间。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新的时间,单位为s。如果有小数,就换算成m s。输入0值则系统将不断刷新,默认值是5 s。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太小的时间,很可能会引起不断刷新,从而根本来不及看清显示的情况,而且系统负载也会大大增加。
f或者F 从当前显示中添加或者删除项目。
o或者O 改变显示项目的顺序。
l 切换显示平均负载和启动时间信息。
m 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 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 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 根据驻留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P 根据CPU使用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
T 根据时间/累计时间进行排序。
W 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附常用操作:
top //每隔5秒显式所有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 -d 2 //每隔2秒显式所有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 -c //每隔5秒显式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并显示进程的命令行参数(默认只有进程名)
top -p 12345 -p 6789 //每隔5秒显示pid是12345和pid是6789的两个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 -d 2 -c -p 123456 //每隔2秒显示pid是12345的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并显式该进程启动的命令行参数
27.shell
# shell的分类
登录式shell
非登录式shell
交互式shell
非交互式shell
# shell的配置文件
个人:.bashrc .bash_profile
全局:/etc/profile /etc/profile.d/*.sh /etc/bashrc
# 注意:个人的配置文件优先级别高于全局的
# 环境变量加载顺序:
执行顺序:
登录式shell配置文件执行顺序:
/etc/profile
/etc/profile.d/test.sh
.bash_profile
.bashrc
/etc/bashrc
# 非登录式shell配置文件执行顺序:
[root@xcz ~]# bash
.bashrc
/etc/bashrc
/etc/profile.d/test.sh
# 注意:如果有需求,所有用户都需要加载的环境变量,和登录式shell 非登录式shell都支持,把环境变量放在:
/etc/bashrc
/etc/profile.d/*.sh
总结:
1.登录式shell,会加载5个地方的环境变量
2.非登录式shell,会加载3个地方的环境变量
2.如果环境变量中配置冲突,最后一个加载的会把之前的冲突的配置覆盖
28.重定向
# 重定向
#什么是重定向?
将原本要输出到屏幕上的内容,重新指向一个文件或者设备中,屏幕上不会输出原本的内容。
# 为什么要使用重定向:
1.当屏幕输出的信息很重要,而且希望保存重要的信息时。
2.后台执行中的程序,不希望他干扰屏幕正常的输出结果时。
3.系统的例行命令, 例如定时任务的执行结果,希望他可以存下来时。
4.一些执行命令,我们已经知道他可能出现错误信息, 想将他直接丢弃时。
5.执行一个命令,可能报错和正确的输出并存,类似错误日志与标准正确日志需要分别输出至不同的文件。
# 标准输入与输出
运行程序,或者输入一个命令:默认打开4个文件描述符
名称 文件描述符 作用
标准输入(stdin) 0 可以是其他文件或者命令的输出的内容可以作为标准输入
标准输出(stdout) 1 默认输出到屏幕
错误输出(stderr) 2 默认输出到屏幕
文件名称(filename) 3+
三种输出与输入的表达:
/dev/stderr(错误输出) -> /proc/self/fd/2 2 -> /dev/pts/0
/dev/stdin(标准输入) -> /proc/self/fd/0 0 -> /dev/pts/0
/dev/stdout(标准输出) -> /proc/self/fd/1 1 -> /dev/pts/0
# 输出重定向分类
# 重定向的特性:覆盖文件
1>(>):标准输出重定向,将命令执行的正确结果输出到指定的文件或者设备中
2>:错误输出重定向
# 追加重定向:不会覆盖文件
1>>(>>):标准输出追加重定向,将命令执行的正确结果追加输出到文件末尾
2>>:错输出追加重定向,将命令执行的错误结果追加输出到文件末尾
<<:标准输入重定向:将键盘敲的内容,输入到命令或者文件中
# 输出重定向的使用与分类
重定向: 改变标准输入、标准输出的方向的就是重定向**
类型 操作符 用途
标准覆盖输出重定向 1> 将命令的执行结果输出到指定的文件中, 而不是直接显示在屏幕上
标准追加输出重定向 >> 将命令执行的结果追加输出到指定文件
错误覆盖输出重定向 2> 将程序的错误结果输出到执行的文件中,会覆盖源文件内容
错误追加输出重定向 2>> 将程序输出的错误结果以追加的方式输出到指定文件中,不会覆盖源文件
标准输入重定向 << 将命令中接收输入的途径由默认的键盘更改为指定的文件
# 标准输出重定向(覆盖)
#将正确内容重定向到文件中,错误会输出到屏幕(会覆盖源文件)
[root@Centos7 ~]#ifconfig >a.txt
或者
[root@Centos7 ~]#ifconfig 1>a.txt
# 标准输出重定向(追加)
#将正确的内容追加到文件中,错误会输出到屏幕(不会覆盖源文件)
[root@Centos7 ~]#echo 123456 >> a.txt
或者
[root@Centos7 ~]#echo 123456 1 >> a.txt
# 错误输出重定向
#将错误的内容输出到文件中,正确的会输出到屏幕(会覆盖源文件)
[xcz@Centos7 ~]$ find /etc -name "*.conf" 2>h.txt
# 正确和错误都输入到相同位置
#合并输出,错误的正确的内容都会输出到一个文件(会覆盖源文件)
[xcz@Centos7 ~]$ find /etc -name "*.conf" >g.txt 2>&1
或者[xcz@Centos7 ~]$ find /etc -name "*.conf" 1 >g.txt 2> g.txt
或者[xcz@Centos7 ~]$ find /etc -name "*.conf" & >g.txt
# 重定向到空设备/dev/null
#将错误输出重定向到 ‘黑洞’,正确内容输出到屏幕/dev/pts/x
[root@Centos7 ~]#ls /root/ /err 2>/dev/null
/root/:
access.log anaconda-ks.cfg a.txt b.txt xcz file.txt jiaoben secure.log test
# 将错误输出重定向到 ‘黑洞’,正确内容输出到1文件
#将错误输出重定向到 ‘黑洞’,正确内容输出到1.txt文件中
[root@Centos7 ~]#ls /root/ /err >1.txt 2>/dev/null
[root@Centos7 ~]#cat 1.txt
/root/:
1.txt
access.log
anaconda-ks.cfg
a.txt
# 输入的重定向使用
输入重定向,即原本从键盘等设备上获得的输入信息,重定向由命令的输出作为输入。
标准输入:
< : 0<
<< : 0<<
#输入的重定向使用:
案例一:
[root@Centos7 ~]#cat >> 123.txt << eof
> 1234
> 123
> 1122
> 12345
> eof
[root@Centos7 ~]#cat 123.txt
1234
123
1122
12345
[root@Centos7 ~]#
案例二:
[root@Centos7 ~]#grep 'root'
gdjasjak
rootsac
rootsac
rootboot
rootboot
案例三:
[root@Centos7 ~]#dd </dev/zero >/file2.txt bs=1M count=20
20+0 records in
20+0 records out
20971520 bytes (21 MB) copied, 0.0310007 s, 676 MB/s
案例四:
#!/bin/sh
menu(){
cat <<EOF
+------------+
| 1 | apple |
+---+--------+
| 2 | pear |
+---+--------+
| 3 | banana |
+---+--------+
| 4 | cherry |
+---+--------+
EOF
read -p "please input a num: " fruit
}
usage(){
echo "USAGE:请输入水果编号"
exit 1
}
color(){
case "$fruit" in
1)
echo -e "\E[1;31mapple \E[0m"
;;
2)
echo -e "\E[1;20mpear \E[0m"
;;
3)
echo -e "\E[1;33mbanana \E[0m"
;;
4)
echo -e "\E[1;35mcherry \E[0m"
;;
*)
usage
esac
}
menu
color
案例五:多条命令重定向
[root@xcz ~]# (ls;date) > a.txt
案例六:后台进程重定向
(while :; do date; sleep 2; done) &>/dev/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