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Runner使用之变量关联
性能测试LR小结之参数关联(LoadRunner11.0)
关联对于LR是经常需要用到的,本章使用简单登录来介绍关联功能。
1. Q:何为关联?
所谓的关联就是把脚本中某些写死的代码(hard-coded)数据,转变成撷取自服务器所送的、动态的、每次都不一样的数据。通俗讲就是变量替换,把每次访问页面中的一些动态参数,使用固定的变量进行替换。如:最常见的sessionid,不同用户访问系统会产生不同的sessionid,
2. Q:为什么要关联?
如在一个登录脚本中用户登录每次都会生成一个sessionid。而该sessionid再下一次脚本回放时,就不能使用了,导致脚本执行失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关联,通过关联把该sessionid在脚本中也设置成动态,保证脚本能够正确运行。
3. Q:如何关联?
下面内容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关联,自动关联部分只做简单介绍,不用实例讲解,因为实际工作中LR自带关联,远没有手动关联好用。
3.1. 自动关联
LR自带一些关联规则,可以在录制脚本的时候启用这些关联规则, VuGen内建自动关联引擎(Auto-correlation Engine),提供Rules Correlation和Correlation Studio两种机制,可以自动找出需要关联的值,并且自动使用关联函数建立关联。
使用“Correlation Studio”的步骤如下:
(1)录制脚本并执行。
(2)执行完毕后,VuGen会跳出“Scan Action for Correlation”窗口,询问用户是否要扫描脚本并建立关联,单击“Yes”按钮,扫描脚本。
(3)扫描完后,可以在脚本下方的“Correlation Results”中看到扫描的结果。
(4)检查一下扫描的结果,选择要做关联的数据,然后单击“Correlate”按钮,逐次关联,或是单击“Correlate All”让VuGen一次就对所有的数据建立关联。
由于Correlation Studio会找出所有有变动的数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
都需要做关联,所以不建议用户直接用“Correlate All”。
重复步骤(1)~(4),直到所有需要做关联的数据都找出来为止。
有时关联的地方有多处,前面的关联如果没有执行通过,执行将停止验证脚本的正确性,后面需要做关联的部分无法被扫描出来。
注意这里不推荐使用自动关联,有几个理由: Ø 有时候自动规则并不能扫描出需要关联的内容 Ø 扫描出来的可以关联内容,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关联 Ø 有些自动关联出来的内容不是我们需要的 |
与其浪费大量时间去调试关联规则,不如直接使用手动关联,所以如果你专心于做性能测试,那么就直接放弃使用自动关联吧,有益无害,也显得我们的高端。
3.2. 手动关联
虽然手动关联比自动关联方法麻烦一些,操作复杂,对于没有代码编程经验的测试初学者来说,甚至有时连需要关联的位置都无法找到,但是经过多次实践后,会发现很多关联的方法与技巧。毕竟手动关联出来的脚本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意改动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手动关联其实只需以下三步即可:
Ø 找出需要关联的数据。
Ø 使用web_reg_save_param函数手动建立关联。
Ø 将脚本中有用到关联的数据,以参数取代。
3.2.1. 如何找出关联数据
笨拙的办法就是录制两次脚本,然后使用在第二份脚本中,单击VuGen的“Tools”>“Compare with Vuser…”,并选择第一份脚本。接着WinDiff会开启,同时显示两份脚本,并显示有差异的地方。WinDiff会以一整行黄色标示有差异的脚本,并且以红色的字体显示真正差异的文字(假如没看到红色字体,请单击 “Options”>“View”>“Show Inline Differences”)。
逐一检视两份脚本中差异的部分,每一处差异都可能是需要做关联的地方。选取差异的脚本,然后复制。在复制时,有时并不需要取整行脚本,可能只会选取脚本中的一部分。
如果在Recording
Log中找不到要找的数据,这时请先确认是否找对了脚本,毕竟现在开启了两个几乎一样的脚本,很容易弄错。
如果在Recording
Log中找到了要找的数据,这时要确认数据是否为从服务器端传送过来的。首先可以检查数据的标头,从标头的Receiving response可以知道数据是否是从服务器端传送到客户端的。假如此数据第一次出现是在Sending request中,则表示此数据是由客户端产生,不需要做关联,但是有可能需要做参数化(Parameterized)。
注意: 请忽略lr_thik_time的差异部分,因为lr_thik_time是用来模拟每个步骤之间使用者思考延迟的时间的。 |
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很少用这种办法,如果对系统业务足够的熟悉,完全凭自己经验,对脚本内容中的动态参数进行查找,且可以选择性查找,进行关联。
3.2.2. 使用web_reg_save_param函数手动建立关联
(1)web_reg_save_param函数
对于关联来说,web_reg_save_param是最重要的一个函数,其功能是在下载的网页内容中,通过设定的边界字符串,找出特定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一个参数中,以供后续脚本使用。
web_reg_save_param是一个服务端函数(Service function,主要用来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如关联、设定proxy、提供认证信息等),当其作用时,不会对网页的内容做任何的修改。
web_reg_save_param同时也是一个注册类型的函数(Registration Type Function,只要函数名称中包含_reg_的字眼,表示其为注册类型的函数)。注册类型的函数意味着其真正作用的时机是在下一个动作函数(Action Function)完成时。举例来说,当某个web_url执行时所接收到的网页内容中包含了要做关联的动态数据,则必须将 web_reg_save_param放在此web_url之前,web_reg_save_param会在web_url执行完毕后,也就是网页内容都下载完后,再执行web_reg_save_param,寻找要做关联的动态数据并建立参数。
谨记,当使用注册类型的函数时,要注意其放置的位置必须在要作用的动作函数之前。
(2)web_reg_save_param的语法
int web_reg_save_param(const char *ParamName, <list of Attributes>, LAST);
参数说明:
ParamName:存放动态数据的参数名称。
list of Attributes:其他属性,包含 “Notfound”、“LB”、“RB”、“RelFrameID”、“Search”、“ORD”、“SaveOffset”、“Convert”以及“SaveLen”。
下面将详细说明每个属性值的意义。
Notfound:指定当找不到要找的动态数据时该怎么处理。
当指定Notfound=error时,表示着找不到动态数据时,就发出一个错误消息。此为该属性的默认值。
当指定Notfound=warning时,表示当找不到动态数据时,不发出错误消息,只发出警告,脚本也会继续执行下去不会中断。在对脚本出错时,可以如此设置。
LB:动态数据的左边界字符串。此属性是必须要有的,而且区分大小写。
RB:动态数据的右边界字符串。此属性是必须要有的,而且区分大小写。
RelFrameID:相对于URL而言,欲搜寻的网页的Frame。此属性可以是All或是数字,而且可有可无。
Search:搜寻的范围,其值可以是Headers(只搜寻headers)、Body(只搜寻body部分,不搜寻header)、 Noresource(只搜寻body部分,不搜寻header与resource)或是All(搜寻全部范围,此为默认值),此属性可有可无。
ORD:指明从第几次出现的左边界开始才是要撷取的数据,默认值是1。假如该属性值为All,则所有找到符合的数据会存储在数组中。此属性可有可无。
SaveOffset:当找到符合的动态数据时,从第几个字符开始才开始存储到参数中。此属性值不可为负数,其默认值为0。
Convert:转换数据格式。当指定该属性值为HTML_TO_URL时,意味着将
HTML-encoded数据转成URL-encoded数据格式。如果是HTML_TO_TEXT,表示将HTML-encoded数据转成纯文字数据格式。
SaveLen:当找到匹配项后,偏移量之后的几个字元存储到参数中。此参数可有可无,默认值是-1,表示一直到结尾的整个字符串都存入参数中。
(3)确定使用web_reg_save_param函数的位置
开启所有的Log,再重新执行一遍脚本。
在VuGen中单击“Vuser”>“Run-Time Settings”。单击“General”>“Log”,勾选“Enable logging”、“Always sends messages”、“Extended log”以及“Extended log”下的所有选项。然后,单击“OK”按钮就可以执行脚本了。
执行完脚本之后,在Execution Log中搜寻需要关联的参数。找到字符串后,在字符串前面会有A.tion1.c(7),这个7就是到时候要插入web_reg_save_param函数的位置,也就是说要插入到脚本的第7行。
例:以下为登录脚本内容:
web_submit_data("login.pl",
"Action=http://127.0.0.1:1080/WebTours/login.pl",
"Method=POST",
"RecContentType=text/html",
"Referer=http://127.0.0.1:1080/WebTours/nav.pl?in=home",
"Snapshot=t9.inf",
"Mode=HTTP",
ITEMDATA,
"Name=userSession", "Value= A939058C4F0948A3035A87F0A094EE0A ", ENDITEM,
"Name=username", "Value=tsbc520", ENDITEM,
"Name=password", "Value=123456", ENDITEM,
"Name=JSFormSubmit", "Value=off", ENDITEM,
"Name=login.x", "Value=0", ENDITEM,
"Name=login.y", "Value=0", ENDITEM,
LAST);
根据经验从上面脚本中可以看出,userSession,username,password 三个参数是变量。而userSession是服务器自动生成的,因此需要我们对userSession进行关联。
定义关联变量:
web_reg_save_param("ts_Session",
"LB=userSession value=",
"RB=>",
"Ord=1",
"Search=Body",
LAST);
将关联函数插入到web_submit_data函数上方的web_url(访问页面的链接的)前面的。
3.2.3. 将脚本中有用到关联的数据,以参数取代
最后将登录函数中userSession变量进行关联替换。如:
web_submit_data("login.pl",
"Action=http://127.0.0.1:1080/WebTours/login.pl",
"Method=POST",
"RecContentType=text/html",
"Referer=http://127.0.0.1:1080/WebTours/nav.pl?in=home",
"Snapshot=t9.inf",
"Mode=HTTP",
ITEMDATA,
"Name=userSession", "Value= {ts_Session} ", ENDITEM,
"Name=username", "Value=tsbc520", ENDITEM,
"Name=password", "Value=123456", ENDITEM,
"Name=JSFormSubmit", "Value=off", ENDITEM,
"Name=login.x", "Value=0", ENDITEM,
"Name=login.y", "Value=0", ENDITEM,
LAST);
将参数的替换为:{ts_Session} 这样每次运行脚本,即使更换不同的用户进行登录,userSession也会动态生成。
可以使用输出函数将生成的动态值打印出来进行确认。
lr_log_message("userSession is: %s",lr_eval_string("{ts_Session} "));
结果会在Replay Log 中显示。
至此,简单的参数关联就结束了,在实际使用中会有更多的需要我们进行关联的地方,问题面前不要吓到,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解决,积累经验小白最终会变成老鸟。
上面内容Web_reg_save_param 函数位置问题,没有讲的很详细,个人感觉这里,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去尝试,但必须放在web_submit_data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