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1)

元素 \(\to\) 组成

单质:游离态

同素异形体:\(O_2,O_3\) 金刚石,石墨 红磷/白磷 等

化合物:化合态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 自然界无游离态:\(Na,Mg\)\((Al,Si,P)\) 亲氧元素,\(Cl\)

即除了 \(S\),非主族还有 \(Ar\)

元素含量

空气:\(N > O > Ar\)

地壳:\(O > Si > Al > Fe > Ca\)

海水:\(O > H > Cl > Na > Mg > S > Ca\)(水,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

构成原子:质子 中子 电子(\(H\) 无中子)

物质微粒: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团:离子 根(带电) 基团(不带电)

物质分类:

  • 纯净物

    • 单质(金属 / 非金属 / 稀有气体)
    • 化合物(强、弱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混合物

    • 分散系(溶液 / 胶体 / 浊液)
    • 合金、煤、矿、高分子(\([X]_n ~ n\) 不固定)等

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化学式),混合物无

纯净物中晶体有固定熔沸点,非晶体则无,混合物不一定(考虑比例等)

无水乙醇是混合物

酸性排序(或根据电离平衡常数)![](C:\Users\Itlv\Desktop\屏幕截图 2024-08-09 203259.jpg)

强碱:\(K,Na,Ca,Ba\) ,与是否可溶无关

盐的分类

酸根能电离出 \(H^{+}\):酸式盐,否则为 正盐

待确认:碱式盐为碱被酸不完全中和,酸式盐视为多元酸氢部分被中和

复盐:一阴多阳 \(KAl(SO_4)_2 \to K_2SO_4 \cdot Al_2(SO_4)_3\)

络盐:如 \([Cu(NH_3)_4]SO_4\) 待补充

酸碱氧化物分类只考虑非氧化还原反应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产盐、水,碱性氧化物与酸翻译只生成盐、水

不成盐氧化物

  • \(CO,NO\) 不反应
  • \(NO_2,MnO_2,NO_2\) 反应变价

酸失水:酸酐(分子内 / 分子间脱水)

![](C:\Users\Itlv\Desktop\屏幕截图 2024-08-09 204950.jpg)

![](C:\Users\Itlv\Desktop\屏幕截图 2024-08-09 205116.jpg)

判断:除非定义明确等价或为特殊情况(碱性~ 金属 ~) (待确认)

电解质:水溶液 熔融状态下能电离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水溶液 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与是否导电无关*

具体问题中要注意描述的对象,常见:非化合物,能电离的不是该物质本身(如 \(NH_3\) 的水溶液),液态 \(HCL\) 指熔融

能否导电考察物质状态,是否为电解质只需考虑物质本身

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 / 原子核内部变化(核反应)

核反应

  • 质量数(上标)电荷数(下标)守恒,原子数不一定
  • \(\to\) 表示反应方向

物理性质:颜色,熔沸点,溶解性,电 / 热导率,焰色,气味,压强,密度,温度

挥发性,硬度,耐磨性...

化学变化:断键成键,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性质:氧化性 / 还原性,金属性 / 非金属性,酸碱性,可燃性,稳定性...

需要记忆的物理变化类型:萃取,分馏(待补充)

需要记忆的化学变化类型:裂化,干馏,

特殊物理变化:明矾净水

特殊化学变化:金属钝化,纤维素制火棉(硝化)

![](C:\Users\Itlv\Desktop\屏幕截图 2024-08-11 095948.jpg)

分散系:把一系列物质(分散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系列物质(分散剂)形成的混合物

以分散质颗粒 直径 \(10^{-9}m \sim 10^{-7}m\)\(1 \sim 100 ~nm\) 为界,小于为溶液,大于为浊液,其余为胶体

溶液 胶体 浊液
均匀 透明 均匀 透明 / 半透明 不均匀 不透明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沉淀 / 分层
饱和 / 不饱和 固 / 液 / 气溶胶 悬浊 / 乳浊液
不能通过半透膜 不一定能透过滤纸
丁达尔效应

制备 \(Fe(OH)_3\) 胶体:向 沸水逐滴 加入 \(5 \sim 6\)\(FeCl_3\) 饱和 溶液,

继续煮沸致呈 红褐 色,停止加热

胶体结构:

image-20240811103253407

  • 蛋白质溶液为 胶体(高分子)溶液-

  • 胶团有很多带电胶粒

胶体性质

  • 光束通过胶体被粒子散射形成光亮通路,成为丁达尔效应
  • 胶体聚沉:加入相反电荷(胶粒变大) / 搅拌 / 混凝(正负电荷,如氢氧化铁胶体滴入稀硫酸),三角洲的形成

物质的量(物理量):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宏观 \(\to\) 微观

符号:\(n\),其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1 ~ mol\) 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 约为 \(6.02 \times 10 ^ {23}\)

\(1 mol\) 任意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称作阿伏伽德罗常数 / 常量,符号为 \(N_A\),记作 \(6.02 \times 10 ^ {23} ~ mol^{-1}\)

粒子数 \(N = nN_A\)

单位 物质的量 的 物质 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M\),单位 \(g / mol\)\(g ~\cdot~ mol^{-1}\)

\(n = \frac{m}{M}\),其中粒子的摩尔质量与其相对原子 / 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作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 \(V_m\) ,单位为 \(L /mol\)

体积 \(V = nV_m\)

\(V_m\)标况(气体,\(0^°\)\(101kPa\))下为 \(22.4L/mol\)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 \(R\) 为常数,这表明 \(p,T,n\) 确定时 \(V\) 也可确定,即标况下任意气体(可混合)的体积均为 \(22.4L\),同理 \(p,V,T,n\) 已知任意三个就能求出另一个,已知两个可以求出另两个的正反比关系

推论 \(pM=\rho RT\),由上式及 \(nM = \rho V = m\) 直接得到

物质的量浓度 \(c\) 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内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亦称 \(B\) 的物质的量浓度,记作 \(c_B\) ,单位为 \(mol/L\),其中 \(n_B = c_b V\)

溶解度 \(S\)\(t^°C\)\(100g\) 的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g)\)

溶质的质量分数 \(w=\frac{m_{质}}{m_液} \times 100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w = \frac{S}{100 + S} \times 100 % $

综上整理得 \(c = \frac{1000 \rho_液 w}{M_{质}}\) (注意单位换算)

posted @ 2024-08-11 17:28  墨珂  阅读(9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