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程序员的职业规划的一点思考

To do something well you have to like it. 这点我深信不疑。

之前有个帖子,说计算机领域里面哪本书对你影响最深?

相比较csapp 恐龙书之类的技术类书籍,我几乎毫不犹豫的可以说,《黑客与画家》这本随笔对我的影响是最深的。

这本书给我深深地种下了两个念头:

  • 一是coding之于程序员,就像painting之于画家。这是一个脑力创造活动,是一个可以达到媲美艺术创作境界的工作。
  • 二是让自己变富的最好的方法是创业:与其让自己有条不紊的一年打工挣8万美金,不如高强度的把工作压缩到几年内挣几百万美金。现在的时代和作者所处的互联网泡沫时期不一样,创业变得越来越难。但是这个将工作更高强度的压缩的想法我还是赞同的。所以现在让我在996和955里面选择,除非955在业余时间有非常确定的提升计划,我觉得996多挣点钱其实挺不错的。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自己的工作方向一直是以被动选择为主。

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除了之前让自己吃了大亏的“挫折教育”缺失了以外,我同时觉得 ”探究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这方面的教育是缺失的。

 

开头的那些年,我还能让自己以可以对IT技术理解的更深入为理由,说服自己努力的去做不喜欢的工作。

但是随着基础知识的完善,对原来觉得没学好,觉得神秘的OS、compiler、 体系结构、内核这些知识的愈发理解,以及业务开展的越来越深入,之前的这些努力完成不喜欢工作的理由变得越来越稀薄:在工作中学到的知识,从原来很基础很重要的东西,更多变成了对自己不喜欢的某些方面的业务的深度细节挖掘,从内心来讲,掌握这些细节也许可以让自己在不喜欢的方向上多挣点钱,但是从长远来看,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另一方面,职业晋升看中的东西,从基础的技术能力,更多变成了需要对团队对业务的认真和负责地投入,更变成需要花费责任心和精力去跟项目,去抓细节,去抓进度。

对团队对公司来说,这些东西当然很重要,比了解几个技术点重要得多。但对个人来说,投入的这些东西性价比也不高。

 

自己现在能力是个什么状态?

很惭愧,我没有成为自己曾经期许中的大神。

从技术角度来说,现在的我大概处于刚开始对软件开发活动有了比较成熟理解的一个阶段。就像刚出美术学院的一个艺术生,临摹了一堆作品,对各种美术技法有所理解,开始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的阶段。虽然我是科班专业出身,我自己经常觉得自己现在的这个阶段,才真正有点像是一个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将那些知识真正的消化理解了,做好去工作的准备。虽然不是大神,但我可以很负责的说,我是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我做到了当年zqh说的 —— 每写一句代码,能理解它从一行代码变成最后在硬件器件上的电信号的中间的每一个过程。

现在的我不再想深入探究各种软件系统的深入细节,更多会思考怎么样把这些系统用好。我手握着键盘,急切的想去创作。业务价值之于我,开始大于技术价值。

 

时间来到了32岁,越发觉得自己工作中手头做的事情让自己难受,”这不是我喜欢做的方向“,这个念头越来越折磨着自己。

但很尴尬的是,相对来说以前深耕的业务方向,反而是不想继续做的方向。而去做其他喜欢的方向,都有点不同程度的转行的意味。

虽然我相信以自己现在的基础,不管是转哪个方向,都会很快的上手并且开始产出(当然要达到精通需要时间和大量付出),但是转行就是转行,没有经验就是没有经验。

好在也算是在“大厂”干过的人了,马洛斯需求里面的“社会认同”这一点现在不会太让自己焦虑,这部分的自信心我是有的。

真正在折磨自己的,是马洛斯需求里面的“自我实现”的部分。

曾经又被一个“毒鸡汤”念头植入过,

对于我来说,自我实现有两条路,一是创业,作为主要创作人员做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能挣钱的产品。二是完成一个融合自己艺术幻想的软件作品,达到自己满意。

现在看起来这两条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都没有办法实现了。

996恐怖的地方,是它买走你的精力,让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思考和学习:本职工作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多得休息时间就更像补偿性的让自己的精神力恢复的过程,很难去投入进学习和精进自己的事情,在有了孩子以后更是如此。

最近在招聘网站上看了下,有可能往这上面说的方向去的工作,都没有办法维持现在的收入——没办法不是一线城市——另外毕竟也是转了方向的。

想拿更高的收入,只有在现有的技术栈上继续职业生涯才有可能。

我一度感觉自己好像《白箱》里站在蛋糕师还是制作管理工作十字路口的本田san。是选择继续做螺丝钉还是放弃稳定的工作去追求一下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着实让我迷茫了好一阵,也和家里人有了不少的争辩。“是选择前程,还是选择猥亵?”

迷茫的是,自己降低收入跑去追求所谓的“自我实现”,这是不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更迷茫的是,这个牺牲了很多东西去追求所谓的自我实现,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方向吗:“自己非做这个不可吗?”如果做了一阵又后悔了,又该怎么办?如果真是这样,这会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这时候,黑客与画家的作者Paul Gramham的博客上的Essay再次给了我方向和力量。

里面提到的一些观点让我下定了决心:

  • Finding work you love does usually require discipline.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复出大量的努力的,甚至比把这件事做好需要复出的更多。
  • Sometimes jumping from one sort of work to another is a sign of energy, and sometimes it's a sign of laziness. Are you dropping out, or boldly carving a new path? You often can't tell yourself. 有时候换方向有可能是积极的懒惰,而不是积极的改变。身在其中,很难分辨。
  • Is there some test you can use to keep yourself honest?如何让自己对自己的内心坦诚?
    • One is to try to do a good job at whatever you're doing, even if you don't like it. 一是做好自己不喜欢的本职工作,至少这样说明自己不是战术上的懒惰。
    • Another test you can use is: always produce. As long as you're producing, you'll know you're not merely using the hazy vision of the grand novel you plan to write one day as an opiate. 二是always produce。真正的着手去做,这样看着坚持自己做的东西的真实成色,才不会把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当作自己的精神鸦片。
  • 转行的两种方式:
    • The organic route: as you become more eminent, gradually to increase the parts of your job that you like at the expense of those you don't. 赚足够多的钱之后或者优秀到轻松从事不喜欢的工作就能赚够钱,再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喜欢的事。
    • The two-job route: to work at things you don't like to get money to work on things you do. 业余兼顾法,做不喜欢的工作赚钱来供养自己业余时间做喜欢的事情。
       

一直折磨着自己的问题,果然贤者早已经深入的思考过了,醍醐灌顶。

我觉得起码自己现在无法回答的第二个问题,“真的喜欢吗”,可以通过 always produce来证实。所以我决定,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把业余时间,投入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尝试下,来证明给自己看是不是真的热爱。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很难的,需要付出996之上的辛苦,这也是必须的。

至于这是不是不为家庭负责的自私,我想也许可以慢慢给家里人澄清:一方面我也没有大量负债(非一线城市),就算是换个方向也不是拿着家里的钱去用爱发电,不是家里蹲。另一方面就像Paul Graham说的,一个热爱自己工作并努力的父亲,也许比提供更多金钱但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父亲更能给给孩子梳理好的榜样吧。

posted @ 2022-04-20 01:06  飞机云  阅读(43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