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数学学院 18 级本科生对每周一题的评价

18级 丁思成

如果说读白皮书是在公园里毫无遗漏地仔细游览的话,那么做每周一题就是在花园里随意停留选取片段观赏。每周一题并不见得会很难,但是都挺有意思的。其中大多数是针对某些问题推广,我最喜欢的,也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是16级高代下的第9题。在课内已讨论过在复数域上有n个特征值的线性变换的全部不变子空间,而那道思考题则是讨论一般域上线性变换的全部不变子空间(一下推广到底了)。这个问题让我对线性空间的几何结构有了新的认识。还有一些是单独的比较有趣的问题,如我们这届的最后一题,这是一个与凸多面体锥有关的问题,在低维情况下能给人丰富的几何想象空间(甚至让人觉得很显然),而这个问题就是将低维情况下直观的几何关系推广到了高维。但试着证明便会发现这个问题实际上丧心病狂,反正我是没做出来。

总的来说,每周一题有很多地方能给人启发,而且通过做每周一题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些很直观的东西处理起来很棘手,而有些看上去一坨的东西却很容易处理(如18级高代上的11),这就是每周一题有趣的地方。你总可以通过做每周一题去开拓思路,当然,有时候是熟悉已有的方法。做每周一题除了能收获思考的极致体验,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指不定哪天你学会的方法就用到了呢?

另外,提交每周一题也是每周一题活动的必要一环及乐趣。高中从我搞竞赛的同学那儿学到了“磨光”这俩字儿,我很喜欢,这也是我提交每周一题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做每周一题就是在草稿本上开画,先看看特殊情形找找感觉,有时候灵感来了,就想到了一般情形的做法了,顺手写在草稿本上。写完后先检查下是否有错,然后再重新整理思路,调整一下解答的叙述,然后在找干净的一页写工整点儿誊上去。我相信我的证明过程的“可读性”一定是提交者里最高的,至少在大一下学期是这样。磨光应该是提高写证明能力的比较实在且不难做到的方法之一了。

提交每周一题还可以获得和谢老师互动的机会(笑),秋季第一次做每周一题的时候一下子写到了凌晨,于是犯了很多莫名其妙地错误==。之后谢老师批改完后,把错误细细指出,还告诉了我其中一个问题更直接简单的做法,最后让我回去重做。经过这样一个来回,对问题的掌握就牢固了不少。做春季第一道每周一题的时候我也在某个地方犯了个很低级的错误,而后期中考某题的一个细节也与这道思考题一样,于是期中考时我就没有再犯那个错误(虽然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导致证明有疏漏)。所以交上去批改再订正也会有很大收获。

还值得一提的是,春季我们在课群里提交每周一题解答。这样能直接看到其他同学的解答,能借鉴别人的思路,这比单独一个人想效果好很多。不同的做法往往可以串联更多的知识点和思想。

也做了一年的每周一题了,回头看曾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它们也逐渐变得显然了,心想自己的思考应用能力的确得到了很大提升。感谢陪伴我们一年的谢老师与每周一题。


18级 叶雨阳

对我而言,每次每周一题都像是一次很艰巨的挑战。

还记得大一上时我发现我们这届没有每周一题后,就翻找谢老师的博客里前几届布置的每周一题,当时虽然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我还是深深感受到了每周一题的难度。当时我觉得做白皮已然较为费劲,而每周一题中很多题目较白皮书上的大部分题目更为复杂。难,这是我对每周一题的第一个印象。

在学期近半的时候,谢老师突然宣布重新恢复每周一题的传统,这不禁让我感到十分兴奋。当时的我因为时间比较空余,于是每周都会在第一时间翻开每周一题,不过有时候每周一题会用到老师上课还没上到的知识,于是我就会等到老师上完那部分的内容再来做那些每周一题。总体来说,大概每两三周就会上交一次每周一题,而谢老师则会对每周一题进行详细的批改,细到每一处常人不易发现的笔误他都会把它们圈出。而对一些不太好的证明方法他会指出如何改进,在谢老师的批改后重新思考这道题,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我觉得收益匪浅。

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把做出每周一题当作是现阶段高代学习合格的标准,因此对每道做不出来的题目,我都会反复思考。在每次每周一题做不出时,我都会去翻翻白皮,看看是不是有哪些方法我还没掌握,有哪些结论我还没注意,在思考每周一题的时候,我等于是对每周一题所属的内容做了一次复习。的确,有很多每周一题是白皮书上的题目的改编或是加强。以做出每周一题为目的来读白皮,确实对白皮上的一些结论有了新的体会,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高代的内容理解变得更为深刻了。而除此之外,每周一题还有许多有趣的题目,它们可能和白皮书上的题目风格截然不同,可能有很强的几何背景(比如大一下的白皮最后一题),它们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每次费劲周折做出每周一题后,也给人一种成就满满的感觉,这是平常做练习时不曾拥有的。

到了下学期,谢老师的每周一题开始在网上提交,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的机会。有时我在做不出题目时会“偷偷”溜到网上班群的论坛中看看有多少同学提交了解答,每当我发现有这么多的同学都做出了题目之后,我就会灰溜溜地关上论坛,逼着自己再想想。也很奇怪,有一些每周一题就是在这种心里暗示下做出的。在提交每周一题时,看看其他同学的解答,也是很有收获的。虽然有时大家的做法千篇一律,但大多数时候你都能发现一些别出心裁的做法。在平时,大家对于高代题目的交流也很有限,而每周一题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在无形中提供大家交流高代的话题,在各种思路中你也能深深感受到高代一题多解的魅力。

对我而言,每周一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克服做题时的“惰性”。因为在平时做不出题目旁边都会有“hint”或是解答,我常常在很长时间做不出时就翻来看看,有时真的一不小心就看到了。在看到这些解答后我经常会想,其实这题目思路还是比较自然的,再想想没准就想到了,这时我就会懊悔自己没有思考充分。每周一题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不会公布官方的答案(除了大一下的最后一题),做题的时间也比较宽裕,因此我就有时间逼着自己充分的思考,这也逐步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习惯。因为我实在是比较笨,也比较懒,不像一些大佬在提前预习过每周一题涉及的内容后迅速给出每周一题的解答,我总是会花很长时间来反复思考,有空的时候就会花几分钟来想想,有时一周思考不出(对,我就是这么笨),我也不会来看同学的解答,而是选择再想几周。这就让我明白有些题目我确实是思路不对,有些题目确实是我技巧不够。比如大一下的一道判定矩阵正定的题目,我大概明白应该是要构造内积来证明,但在久久思考后仍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这时再反过去看同学们的解答,就会更能明白自己是哪个地方没想明白。有很多每周一题,尤其是大一下的一些具有技巧性的题目,虽然没有做出,但我仍觉得受益良多。

总之,对我而言,每周一题一直是催促我学习高代的动力。虽然坚持提交每周一题的人还是没能达到谢老师的期待(有可能是有一些大佬觉得做出来之后不需要给老师批改),但我觉得认真对待每道每周一题并提交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18级 张思哲

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是陪伴了我们一学年高等代数学习的宝贵材料。每个周末思考题的公布总是给人以期待,不过演算许久而不得其解的经历,也不时地带来些“苦涩”。

从比较纯朴的意义上看,用自己新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去挑战一道难题并攻克它,应是属于喜爱数学的孩子的一种简单的快乐。记得刚入学不久,我和室友因弄错班委开会时间而提前半小时到达1403,于是我们利用这半小时以及教室的黑板,计算了17级高代I的一道行列式题目;第一学期结束的那天,我决定以三教刷夜的初次体验来庆祝寒假的到来,但是打开18级每周一题连做四道皆以失败告终,为那个夜晚着实增添了许多懊丧。

当然每周一题的作用并非充当消磨时间的工具或是某类数学游戏,它在对于高代学习的帮助是重要的,多方面的。在基础的层面上,推演这些颇具难度的思考题的过程迫使自己在应用中,对新学的概念、定理有十分明确的认识,避免错用而推导出一些糟糕的结果。在做每周一题的过程中,也常常可以积累一些十分有用的技巧与结论,或者在解题的过程中回想起过去的技巧、结论,这些对于整体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大的帮助。即便最终没能解出思考题而感到“苦涩”,其中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此外,由于这些思考题往往有多解或多种证法,因而也具有很高的探讨价值,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往往可以获得新的思考方式;而例如这学期的每周一题的第七题与第十二题都要求用新学的方法去证明,也是对思路的拓宽。

这学期每周一题的提交形式定为拍照上传至课群,一方面更能集思广益,了解到同学的各种证法,同时也使得我每次按下“上传”键的时候总有几分紧张感,毕竟解答可能接受朋辈的检查,当然这也倒逼自己的证明写得尽量严谨,用语尽量准确,这对于严密思维也是颇有裨益的。但是由于自己在某一门通识课平时任务积压过多,临近期末做每周一题逐渐陷入”闭门造车“以至于”浅尝辄止“,这也导致我深感第九章的掌握程度明显不如之前的内容,毕竟《内积空间》这一章节的结论繁多,经历这些难题的锤炼才能应用得更为自如。

在做每周一题的过程中,谢老师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关心。课群上,提交每周一题的解答后谢老师总会一一给予及时的反馈。看到自己的解答获得谢老师回复“正确”,可以说是“本周快乐时刻”,而证明有问题的时候,谢老师也会准确地指出并给予改正的指导。此外,在学期初的时候我疏于思考每周一题,谢老师还直接提醒我去做并提交,这对进入大学以后几乎不曾收到这样督促的我来说有“醍醐灌顶“之感,刺激了我在学期中努力思考这些题目。

最后,祝愿每周一题的活动在将来可以为更多数院的学生带来简单的快乐,带来更大的帮助!


18级 谢永乐

大一第一学期刚开始做每周一题的时候,其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自己的天赋和基础一般,且总觉得这种思考题是给那些大神做的。但是真的当我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解答,并且把它完整地写下来交上去的时候,那小小的成就感又会让我开始期待下周的每周一题,渐渐的做每周一题就成了每周周末的习惯。

做每周一题的体验有点儿不同于平时做参考书上的习题,平时做题要是一时半会没思路我基本上就去看解答了,而每周一题毕竟一周就一道题,一下子想不出来就放弃总觉得有点小小的不甘心,所以常常是一道题想了好几天。在思考难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并且往往对于最后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关键步骤印象深刻。除了较难的题之外,每周一题中也有难度适中但是却比较典型,或者有着深刻背景的题,所以在做的过程中也能积累很多小结论,小方法,从而扩充自己的解题“技能包”。

另外,每周一题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同学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谢老师的高代课群上可以看到别的同学发出来的解答,还能看到谢老师对于解答的反馈,这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有时候碰到做不出来的题,我也会和几位经常做每周一题的同学交流,比如陈宇杰同学,他的思维很跳跃,总能给我很多启发。因为共同探讨一道每周一题,我也结识了不少新的小伙伴,比如王捷翔同学,他经常能够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作出推广,这是我之前所没有的习惯,和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提交每周一题的解答同时也是一个锻炼自己书写过程的机会。我提交的解答经常是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却仍然不清不楚,每次看到其他同学寥寥数语就把问题解决了总觉得自惭形秽。在每周一题中有时碰到字母很多,或者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的题,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用简明易懂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是一项技术活。有时候解答写到一半发现写不下去或有点讲不清楚了,但想到这是要拍照上传让同学们都看到的解答,于是只好重新来过,不能含混过关。点滴的进步于是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了起来。

总之谢老师的每周一题给我大一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光彩,也非常感谢谢帅一年以来的关心和教导。原本对于大学老师我总觉得很有疏离感,但谢帅却给我亦师亦友的感觉:他会亲切地称呼我“本家老弟”,也会在我复习到自闭的时候为我指点迷津。衷心祝愿谢帅的每周一题能够做得越来越好!


18级 李哲蔚

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是他教学的一大特色。他每周都会在博客上上传一个问题来供有兴趣的同学思考。这些问题有考察对基本概念理解的,有考察同学计算能力的,有总结一些常用技巧的,也有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不要把每周一题当作一个负担或任务,因为做每周一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就算最终没有成功解决,不断地思考与尝试也必然能加深你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今年谢老师开通了在线课程,每周一题解答的提交也由原先写在纸上在课上交给老师变为上传到课群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见到别的同学对这道题目的解答,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发现自己对哪方面的知识还掌握得不到位,进行查漏补缺。谢老师也会每隔一段时间来批改每周一题的解答,指出同学们的一些问题,帮助大家进步。

每周一题需要反复思考,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对同一道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对这个题目没什么感觉,但过了几周,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一些知识点理解地更透彻,可能就会产生出一些想法。即使做出了这道题目,也应该多想想能不能一题多解,能不能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一些拓展……数学学习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每周一题正好给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来供大家深入思考。

每周一题解答要写下来。有时你看了一下题目觉得自己会做了,但实际上证明可能是存在着漏洞的,而写着写着往往自己就会发觉思路中不严谨的地方。不确定证明是否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课程平台和谢老师及其他同学交流。千万不要惧怕错误,只有错误才能使自己提高。

我承认,做每周一题是一件痛苦的事,有时一道题无论怎么也想不出来,看了课群中其他同学的解答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地菜。但有时候也会对一道题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甚至可以一题多解,这时又非常有成就感。总之,每周一题需要坚持,如果害怕思考,那永远也不可能获得进步。(虽然我也只做了大概三分之二,但做得越多,肯定收获更大!)

最后,还是要感谢谢老师在家庭教学的百忙之余还能为我们提供如此宝贵的每周一题资源,将同学们的高代基础打得更为牢固,为以后更深更难的专业课学习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18级 封清

几乎每周谢老师都会根据近一段时间的教学进度,在博客上发布每周一题。每周一题可以说是对我们高等代数课程的一个拓展和拔高,这些思考题非常灵活,大多具有相当的难度与技巧性,有些甚至是在研究相关问题过程中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方法或结论。每周一题锻炼了我钻研难题的能力,有几次面对比较困难的每周一题我甚至花了几天的时间反复地思考才最终做出,获得满满成就感的同时也对一些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还会经常与同学讨论每周一题,在第二个学期也常常在高等代数线上课群上看其他同学对每周一题解法,这些则让我了解其他同学对这些问题不同的思考,同样使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当然我也必须承认的是,在大一整个高等代数学习过程中,我其实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每周一题,很多时候我仅仅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并没有真正梳理思路写出解答并提交,到课群看其他同学解答的习惯也没有坚持下去。如果我能够更好地利用每周一题,我应该会对高等代数的知识和方法有更好的掌握。

非常有幸能在大一听到谢老师的高等代数课程。总体来说,我觉得我在大一接触到的两门贯穿全年的专业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各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楼老师的数学分析常常带我们跳出现有的框架,从一个更高、更抽象的角度看一个问题的本质,很多时候甚至有一点天马行空的感觉;而与此相对,谢老师的高等代数则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步搭建起整个体系的严密过程,各各章节之间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在高代课堂上,谢老师总会说明接下来的一章或几章所要解决的总体问题是什么,定理和命题也会讲清各自的来龙去脉而不是仅仅叙述证明过程。听谢老师的高等代数课,绝不仅仅是学习高等代数的知识与方法,更是体会数学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一年下来,高等代数课很好地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使我更有热情地投入到之后更加困难的专业课学习中。


18级 吴洲同 

每周一题之于我,不仅是课内知识的补充与延续,也是整个高等代数体系构建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第一学期第一次做每周一题的时候,我还饶有兴趣(毕竟做出来了,第一题一般比较简单),后来便逐渐遇到困难,当时自己比较内敛,题目想不出也没有及时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两周过去不免有些泄气,对每周一题热情也降低了,直到期末考前才又重新“泛做”,虽然也做出来不少题目,但仍感觉有些“浪费”了这些好题,没有能够促发自己进一步思考,一些题目的思考过程也有很严重的问题。第二学期开始后,我基本上每周都能认真思考每周一题,除了做题本身还深入挖掘一些思维上的东西:谢帅出这个题是考察什么能力?这题是不是某个知识点的拓展?这些问题都想过后才有一种“尽兴”的感觉。

对于我而言,每周一题的题目是偏难的,所以也很有趣。一些题目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往往藏着“陷阱”,或者是自己“想少了”,暴露出一些思维方式的漏洞;有些题看上去毫无思路,这时候就要求自己深入理解课本概念以及其中的联系,再细读白皮书掌握其中的技巧,如此才能攻克。除了做题,更要自己能去“找要点”,“找联系”,最好是自己能够推广,或者不满足于一种方法。高代II的每周一题和课本、白皮书的联系更强,比如2019S05题就是有关相似初等变换的补充,难度当然不大,但不可谓不重要。

此外,每周一题提供的“动手”机会对我而言也弥足珍贵。高代II前面的每周一题我做的很“顺利”,本来十分满意,不料谢老师第一轮批改过后,前四题我居然错了两题,其中一些错误可谓naïve,当时自己真是“冷汗涔涔”,算是好好地体会了什么叫做“不要随便写易证和显然”。借此机会,我改正了一些自己长期以来的思维习惯的毛病(比如二阶矩阵特征值满足一个判别式大于零的一元二次方程,它的特征值不一定就是这个方程的两个相异的根)以及书写的不规范/啰嗦,对一些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后的每周一题就没再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对考试也有一定的帮助。

每周一题提供的交流机会也十分重要,高代II的每周一题是通过拍照发在YOOC课群上的,可以看到众大佬不同的解答,品味其思路,还可以学习他们的写法(特别是丁思成大佬的简明过程),改善自己的书写习惯;另外,和谢老师交流的大门当然是敞开的,2019S07这题就听过谢老师的提示后才做出来的,当时还抢了一次“第一”,也有些喜悦,不过在多和老师交流这方面自己仍然做的不够好。后来,除了每周一题,我还好好阅读了老师的博客以及其中提到的一些教学论文,坚持大半学期下来,明显感觉到思路清晰了,逻辑体系也完善了不少。

这里也要再次感谢谢老师的悉心教导与付出,没有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题与批改,这学期高代I的每周一题甚至可能不会存在(老师太忙了嘛),自己也不会有那么多收获以及肉眼可见的进步。这里顺便再安利一波谢老师的线下习题课,哪怕就是讲白皮书上的题目,有时也能get到老师不一样的见解与思维方式。

有人说,学数学的意义是因为真理它就在那里;同样的,每周一题它就在那里,何不为其点缀思考的结晶呢?


18级 周烁星

谢老师的每周一题陪伴我们走过了大一一年。每周一题让我对高等代数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也让我掌握了更多的高等代数解题技巧。

做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是我大一比较难忘的回忆之一。谢老师的每周一题设计巧妙,一些题目虽然比较简单,但也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还有不少题目是比较有难度的,可能得想一两天甚至三天左右才能成功做出来。但也往往是这些比较难的题目,做出来时才让人更有成就感,对学习高代的热情和信心往往也有所增长。

其实不仅仅是当年的每周一题,在谢老师的博客上还有许多非常好的题目,主要是往年的每周一题以及期中和期末的考试题。平时如果有多出来的学习时间,打开谢老师的博客做一些往年的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就是在期末的考试周,非专业课考完后,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才会迎来专业课的考试,而且高代考试往往是在最后,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已经复习完课本和白皮书,就可以做一下谢老师博客上往年的每周一题和期中期末题,对考试也有不小的帮助。题目很多,质量也非常好。用好课本和白皮书以及谢老师博客上丰富的资源,学好高代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谢老师坚持每周在博客和课群发布每周一题,并坚持批改同学们提交的答案,这其实是不小的工作量。感谢谢老师的辛苦付出,才让我们有了每周一题这么一个促进大家开拓思维,不断向上进步的平台。


17级转专业 陈柯屿

我是转专业学生,大二通过初选免听参与的高等代数课程。因为大一学过谢老师的在线课程并按时提交了作业,整个大二就不用去教室上课,不用看视频学习,也不用写作业,每周一题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了解课堂进度和进一步学习高等代数的重要工具。

因为高代I相对比较简单,了解课堂进度对我来说相对不那么重要。这个学期的每周一题对我的最主要的帮助是让我在学习大二的专业课之余,温习高代I中的种种技巧(一定程度上减少考试的复习压力)。整个高代I的每周一题难度相对往年来说难度并不大,但也有让人印象深刻的题目,比如第二题。这个题实际上是白皮书后面一道例题的小字中提到的“另一种做法”。提示中要求用Vander Monde行列式来做,但我思考了一周也没想出怎么处理。后来在线下习题课去找谢老师要了个“进一步”提示,才把这个题目做出来。这个方法由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高代II,由于知识比高代I难了不少,我常常需要按着每周一题的进度重新阅读教材和白皮书。高代II的题目做起来也比高代I困难了不少。第七题、第十一题和第十五题我都很难找到思路。后来第七题在谢老师的指导下看了他的教学论文,成功做出了这个题。第十一题和第十五题对我来说实在困难,后来也只能学习其他同学和谢老师的解答,不过这个学习过程也让我受益匪浅。

谢老师对我们同学做每周一题的情况是特别关注的,他会认真阅读每一个同学上传的解答并指出问题或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高代II的第四题,我化简问题过后仍然写了好长一段才给出证明,但谢老师指出在化简结束后直接引用白皮书的结论即可。这能看出我白皮书读得并不太细,也告诉我们认真阅读白皮书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最后,很感谢谢老师的每周一题给我们这些不用上课也不用提交作业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平时摸一摸高等代数的“理由”。我相信以后像我们这样的同学会越来越多,希望每周一题可以对他们的学习成长继续提供帮助!


17级转专业 刘天航

做高代每周一题是有意思的。当然这并不是在说它很简单,相反,高代每周一题是有难度的。它往往不会是白皮书上例题的直接引用,而是多种方法的糅合与变形。要想做出高代每周一题,通常需要对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变化,才得以窥见题目背后所蕴含的方法与思路。

我并不是那种思维敏捷之人,而高中竞赛也不过习得些许皮毛,对于解答高代每周一题这种有挑战的题目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的,而实际上我也会花费不少时间来求解,但毋庸置疑的是,做每周一题能够提高我高代的解题能力。由于我高代是初选免听的,所以平时并没有上高代课程,也无需完成高代作业,这使得我自己必须想办法进行高代的练习。而此时,这每周一次的题目也便就成为了我练习巩固高代的一个方式,也因而使我不至于落下高代的知识和解题方法。

每次拿到每周一题,我通常会耗费一下午或是更长时间来思考,不断地对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变形,把自己所知晓的各种方法一个个带入其中。当然,结果往往是令人沮丧的,有时会忽然觉得自己想明白的,匆匆写在纸上,但写着写着却又发现自己犯了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有的时候不断思考,总觉得差了些什么却又难以说清;有时也会出现已经解决了问题但没有察觉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毫无思路,只能将问题留给第二天的自己。不过,没做出来也并不会让人一无所获,反倒是为了做出题目时的不断思考的过程和对多种方法的应用与尝试让我受益匪浅。即使不能灵光乍现,与同学交流每周一题也是能收获不少新的想法,而有时其他同学的解答更是能让我惊叹不已。

不管怎么说,做每周一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为了做出题目而不断思考交流的过程便是我从每周一题中获得的最大收获。


17级转专业 陈钦品

每周一题是谢老师高等代数课程中上课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它可以作为检测课上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也可以作为提升自身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不少题目都是源于教材或者白皮书上的习题的自然推广,有些题具有相当的难度,以便于课外拓展与补充。这对于培养解难题的能力是一种好处。

我作为一名转专业进来的学生,平常除了要学习正常的专业课程,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高等代数,这样每周一题显得更加重要。谢老师对每周一题的解答都能仔细批阅,出现的错误能及时指出来并予以纠正。还记得高等代数II第一道题,我自认为别人的做法太冗长,我的证明很简短,结果被谢老师指出了错误。我混淆了欧氏空间和酉空间的内积,从而得到了错误的结果。从那时开始,我就明白了证明过程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候一个概念的错误就会导致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

现在我圆满地完成了高等代数的全部课程,也感谢谢老师这一年来对我们的投入。总的来说,谢老师的每周一题出的很好,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希望下学期每周一题能继续进行,同时题目出得越来越好!


17级转专业 王捷翔

谢老师精心推出的每周一题是对平时上课内容的有益补充,也是检验我们转专业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首先,每周一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高代中的重要定理和技巧,如C-H定理的应用([问题2019S06])、三段论的应用([问题2019S09])、同时合同对角化([问题2019S14])等等,在读完白皮书后再来写每周一题也能反映出自己对书中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从而复习时更加有针对性。

此外,每周一题能更好拓展我们思维,如[问题2019S13],这题用迹的性质来解答最简单,但谢老师让我们用“实对称阵的正交相似标准型理论来证明”,在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思路,而[问题2018S07]、[问题2017S06]等等也是如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做出题目之后学习其它同学的解答。由于我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侧重于掌握某些知识点,而忽视另一些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能更好地帮助大家建立起高代学习的知识体系,查缺补漏,大家的思想也会因为充分的交流而更加深刻而敏锐。

对我而言,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教给我的不仅是一个个巧妙的解答,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如何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如[问题2019S11] ,它将白皮书的例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我第一次在白皮书看到这题时惊叹于Cauchy行列式的技巧,结果当我看到这题时思维又陷入了僵化,迟迟没有思路,直至看了丁思成同学的解答才豁然开朗,这也让我意识到自己没能将几何意义与代数方法融合贯通,代数与几何相互转化的思想也贯穿在高代一学年的学习中。受此启发我平时读白皮书时也尝试着能否将条件或结论一般化,思考自己的方法是本质的方法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形,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探讨,虽然常常只能得出一些平凡的结果,但这一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高代知识点的认识。

最后,我想衷心地感谢谢老师一学年来的辛勤付出,在帮助我们打下坚实的代数学基础之余让我们领略到数学之美。

posted @ 2019-07-14 12:52  torsor  阅读(24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